代表委员“把脉”数字医疗,微医HMO破解“联而不通”

动脉网 2022-03-10

医疗

1449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近年来,在疫情的催化下,数字医疗得以飞速发展。据国家卫健委规信司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卫健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7倍,部分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量增长20多倍。但在数字医疗行业获得极大发展的背后,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

“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如何定位和发展,以避免资源闲置、效率低下,已成为当前行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顾建文表示,虽然 “十三五” 时期,我国医疗行业数字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大部分医院之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包括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影像检验报告、互联网诊疗记录、药品使用等基础数据在医院系统中好比一个个“数据孤岛”,难以形成互联互通的合力。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金雄也曾表示,互联网医疗绝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把线下的业务移到线上,而在很多医疗机构中,线上线下的系统和数据还是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数据驱动和赋能,并没有发挥数据的真正价值。

可以看到,数字医疗的行业发展逻辑和用户需求是十分明确的,而互联网只是促成效率提升和服务创新的工具,底层需要的都是数字化工具,数字化必须与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因此,只有在医疗、医药、医保的数字化上积累量变,实现三者的联动,“为大医院缓解压力”“为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能力”“为支付侧提升效率”,才能带来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看得见的改变。

而近年来,行业内对于数字化的健康管护组织(HMO)的探索,为数字医疗实现标准统一、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医保基金支付,打破“建而不用,联而不通”的现状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路径。

以天津的探索实践为例,2020年由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天津市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建“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通过落地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数字化赋能基层,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医疗和健康维护服务,逐渐构建起以健康为中心的高效健康管护体系,落实健康责任制,形成了数字化的“城市HMO”。

在“城市HMO”的模式下,“健共体”通过数字化平台联动基层医院,规范管理路径,以慢病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建立起医保“整体打包付费”“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落实“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绩效约束机制。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实践,健共体内试点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6.68%;对管理患者样本进行分析则显示,血糖达标率提升了21.58%;而已落地按人头付费的基层医疗机构医保结余率达到16%-31%。而随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民众就医便捷度的双提升,健共体内试点基层医院的门诊量提升了120%。

在天津“数字健共体”实践的背后,对应的则是医疗、医药、医保以及数字化的能力体系支撑。作为牵头建设运营者,在“医”的方面,微医在全国各地已拥有超过30家互联网医院;在“药”方面,微医拥有海西医药交易中心等平台;“保”的层面,微医有18家互联网医院打通了医保支付;“数”的层面,微医打通了数字医疗基础设施,形成包括互联网医院建设、医保智能监控、数字慢病管理系统以及智能终端等软硬一体的数字化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媒体报道,微医的核心业务在过去两年里实现了聚焦和升级,以HMO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已经固化,并在疫情催化和医保改革助力下,呈现了超高速的增长。其通过对业务单元、能力模块和区域业务进行整合,组建了“医、药、保、数”为核心能力的四个业务基地,形成了“支付+供应”的闭环体系。基于此,微医正在全国快速落地“城市HMO”、“专病HMO”、“社区HMO”、“企业HMO”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护组织。

可以看到,聚焦底层逻辑变革的数字化HMO将成为行业突破想象力“天花板”的真正期待。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其增长逻辑、基本面一直没有变,给行业、用户带来的价值没有减。纵观数字医疗的发展,整个行业就是在不断探索与试错中走来,每一次考验都使得行业变得更加成熟稳健。相信在经历了当前的“去伪存真”之后,行业将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动脉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动脉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