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后苹果造车也凉了,盘点那些跨界造车失败的大佬

车评速递 2022-03-16

代工代工工厂

2158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日前,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个人账号中透露,苹果Apple Car项目团队已经解散了一段时间,他还表示,“如果苹果汽车想在2025年实现量产,那么必须在3-6个月之内重新组建团队。”

事实上,在今年1月份,就有消息显示,苹果汽车的项目进展不容乐观。苹果汽车团队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负责人乔・巴斯(Joe Bass) 在工作了七年之后,于1月份离开了公司。随着巴斯的离去,一年前的苹果汽车管理团队几乎全部离开,而彭博社认为,离职率高居不下的原因,是苹果汽车的领导者对团队下达了不切实际的目标。

根据内部爆料,过去几年,苹果的汽车团队一直在探索两条同时进行的道路:其一是研发一种具有有限自动驾驶能力的车型,专注于转向和加速 —— 类似于特斯拉以及现有的大多数车型;其二是研发一种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不需要人工干预的车型。

在苹果Apple Watch软件主管凯文・林奇的领导下,苹果汽车的工程师们现在正选择其中一条道路,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林奇更倾向于选择第二种,而在林奇下达指令后,苹果这个项目流失了越来越多的员工,甚至发展走向已无法预知。

1、什么原因让汽车厂商对苹果如此不感冒呢?

商场如战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苹果、华为这些科技巨头在智能汽车领域就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传统汽车巨头在智能化方面本身就处于劣势。传统车企帮苹果代工生产汽车就是亲手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强势的竞争对手,这无异于自掘坟墓,所以没有任何一家顶级车企会帮助一个潜力巨大的竞争对手代工造车。

事实上苹果的造车计划之所以会在2016年搁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先后在宝马、戴姆勒、丰田、大众这些巨头那里吃了闭门羹,其中丰田和大众正是因为害怕亲手培养出一个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

其次,强势的苹果希望组成一个强大的供应链网络,并且在与车企的合作中从整车设计到产品营销都由自己主导,为它代工的车企需要做的就只有代工这一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苦力活”。由此可见,与苹果合作代工的车企在合作中既没有任何决策权,也学不到任何的技术。

其实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站在人性的角度去理解。拥有几十上百年老资历的传统车企就像是一群有着绝对权威的前辈,而现在还远远没摸到量产车门槛的苹果则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兵。想要一群老资历毫无发言权的去听一个新兵瞎指挥本身就不现实,毕竟传统车企不是专业做代工的富士康,它们也是有追求,要面子的嘛。

要知道,如今有点出息的传统车企都铆足了劲儿想着该如何转型。与苹果的代工合作无论是对车企自身的产业,还是品牌价值都不会有太大提升,所以这样的合作模式显然不是汽车巨头们想要的。

最后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钱。代工无异于帮别人打工,对于顶级车企而言,给别人做代工的盈利能力肯定远没有自己研发、自己造车强。自己就可以造车,为什么还要去给别人做代工呢?

汽车制造作为实体产业,产能是一家车企赚钱的重要指标,而苹果想要寻求合作的顶级车企本身就产能紧张,它们为了提升产销量巴不得24小时全天候开工,哪里会有多余的产能来给外人代工呢?代工占用产能,并且利润又相对不高,所以车企给苹果代工得不偿失。

既然找顶级车企的路已经基本断绝,如果苹果不想自己建造汽车工厂,那么找专业的汽车代工商合作或许是苹果继续完成“泰坦”造车计划唯一的选择。因为汽车代工商跟苹果不存在竞争关系,也没有利益冲突。

2、盘点一下那些跨界造车失败的企业。

1)格力空调董小姐的银隆新能源

2016年8月,董小姐在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遭股东大会的否决,个人自掏腰包10亿元来投资,并且拉来了王健林、刘强东等30亿元,拿下了银隆22.3%的股份,跨入造车领域。

银隆集团主要业务以客车为主,钛酸锂电池技术与格力一样掌握核心科技,而入资后发展速度也是飞快。第一款车型艾菲市场也没有太多反响。

发展太快必然会出现问题,不久珠海银隆相继被爆出拖欠贷款、产业园大面积停工等。而且由于管理不善,大股东魏银仓及孙国华等人涉及侵占公司利益总计超过14亿元,共涉及四项刑事案件和三项民事案件。自此董小姐造车未果,以失败告终。

2)银亿股份熊续强从宁波首富到破产

银亿股份经营业务主要分为高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大板块,2017年1月,银亿股份以28.45亿元收购西藏银亿持有的宁波昊圣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美国ARC相关资产。同年10月,银亿股份以79.8亿元收购东方亿圣100%的股权,从而间接控股比利时邦奇集团邦奇集团的主要产品是无级变速器。

在银亿股份发布公告中称,2019年以来,控股股东母公司银亿集团、控股股东银亿控股持续面临流动性危机,虽竭力制定相关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其流动性危机。为妥善解决债务问题,银亿集团、银亿控股向宁波中院提交了重整申请。从“首富”到“首负”也不过三年的时间,甚至没有造出一辆实车。

3)贾跃亭难产

除了董明珠外,贾跃亭手上的法拉第未来也同样难产。要知道的是,法拉第未来的FF91可是在2017年就亮相了,但直到如今也还没有看到量产实车,你说他到底在搞什么鬼?可能有人会说贾跃亭在今年动作不断,但坦白来讲,他这个即将量产却高达200万元的电动车,相信也没多少人愿意去买吧?

4)恒大造车失利

大造车的野心人所皆知,但结果却不尽人意。8月30日晚,恒大汽车公布2021年中期业绩,上半年营收69.2亿元,净亏损47.9亿元。从2018-2020年,恒大汽车分别亏损14.28亿元、49.47亿元和76.65亿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恒大汽车已累计亏损188.3亿元。

汽车是一个资金密集、产业链长,投资回报率周期也更长的产业,可以说造车就是一场马拉松!烧钱的速度更是恐怖,简直就是无底洞,所以很多企业到最后大多是因为资金链不足,或资金断裂导致失败,甚至拖累母公司自身业务。所以,汽车行业不是光有钱就能玩转的。

来源:钛媒体APP,一和一,懂车帝报道,燃财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评速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