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物联·物联网产业简报【第162期】

物联网之声 2021-07-20

网络安全物联网产业5g网络

521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政策动态】


1.广东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推动超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转型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到2025年,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引领作用显著,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以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 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工信部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5G应用“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3.工信部: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突破一批网络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一批网络安全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单项冠军企业。同时电信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达10%。
【国内动态】


4.深圳入选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

7月12日,商务部、工信部等8单位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10个示范城市和94家示范企业。深圳市顺利入围首批示范城市。与此同时,深圳市东方嘉盛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富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农网有限公司、深圳越海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等5家深圳企业入围首批示范企业。

5.阿里巴巴成立人工智能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阿里巴巴近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室(AAIG)。该实验室将着力于可持续发展、可靠、可信、可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通过构建数字经济的信任机制,惩治危害商家和用户利益的行为,保护和激励创新,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6.腾讯进军芯片设计

腾讯招聘的官方网站显示,腾讯已经在招募芯片架构师、芯片验证工程师、芯片设计工程师等岗位。岗位被设置在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下,工作地点可选择北京、深圳或上海。对此,腾讯方面回应称,基于一些业务的需要,他们在特定的领域有一些芯片研发的尝试,比如AI加速和视频编解码,非通用芯片。

7.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市。上海环交所表示,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相关规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将由上海环交所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8.全球首款可量产装车的无钴电池在蜂巢能源正式下线

7月16日,蜂巢能源在江苏举行了首款无钴电池量产下线仪式。这意味着全球首款无钴电池走出实验室,正式实现量产,蜂巢能源由此成为全球首家突破无钴电池技术难关,成功实现产品量产的动力电池企业。在国家工信部最新公布的车型公告中,蜂巢能源无钴电池已经出现在长城欧拉一款名为樱桃猫的纯电车型的信息里。

9.工信部谈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组建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提升汽车芯片供给能力

7月16日,国新办举行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会上提出,为了积极应对汽车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工信部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整车企业、芯片企业的力量,加强供需对接和工作协同,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推动提升汽车芯片的供给能力。后续将加强供需对接,积极支持替代应用,提升制造能力,继续保持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10.聚焦2021ICDIA:洞察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

7月15日,“2021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博览会”(2021ICDIA)在苏州开幕。会上指出,2019年集成电路总规模达到了7600亿,其中芯片设计的规模为3100亿。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受益于半导体供应链全球化,中国在全球电子和计算机价值链的产出占比从2000年的7%跃升至2017年的47%。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从2008年的5.1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6.72万亿元。

11.中国一汽与中兴通讯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汽车电子等业务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7月15日,中国一汽与中兴通讯在长春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电子、5G行业、产品服务、数字化及品牌建设五大业务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加快5G新应用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共同打造5G行业应用示范。

12.我国5G网络用户数超1.6亿,占全球5G总用户数近九成

2021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5G网络用户数超过1.6亿,约占全球5G总用户数的89%。据悉,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纤网络、4G和5G独立组网网络,目前5G已建成基站91.6万个,占全球70%。

13.IDC行业碳排放潜在交易价值或将超40万亿

近日,工信部印发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预计到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碳排放将达到1.63亿吨。一旦碳交易市场普及到IDC行业,每年产生的用电碳排放在交易市场中的潜在价值或将超过40万亿。

14.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累计交易金额约34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其中指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15.2020年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发布

7月15日,202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峰会在无锡召开。会上发布了2020年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分别是:北京大兴智慧市政项目、北京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抚州碳普惠公共服务平台、宁波城市大脑、青岛市智慧桥梁管理平台、遂宁智慧中心、天津泰达城市智能体、潍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无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

【国际动态】

16.斯坦德机器人全球总部落户华东

斯坦德机器人将打造以华东为中心的全球总部运营体系,作为未来的研发、销售、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华东及海外市场。斯坦德华东公司的成立,也将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推进工业制造智能化改造,加速数字化转型节奏,共建区域高新技术制造生产的生态圈,引领长三角智能物流产业进入全球前沿。

17.日本科学家打破网速全球纪录:3.19亿兆,1秒1万部高清大片

近日,日本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研究所(NICT)的科学家达成了319Tbps的网速,再次打破了互联网传输记录。319Tbps换算下来就是3.19亿兆,相当于万兆宽带的3.19万倍,每秒钟可以传输上万部高清电影。

18.卢森堡:成立联合体建设量子通信基础设施,构建通讯安全盾

近日,卢森堡成立了多机构的联合体以设计其量子通信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将创建一个安全的通信之盾,抵御基于量子技术的网络威胁。卢森堡量子通信基础设施的一项主要功能是确保量子密钥分发(QKD),这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超安全加密形式。通过卫星启用,QKD可以保障机密数据、电网、政府通信和数字交易的安全,并能抵御量子计算机的攻击。

19.Facebook开源数据增强库支持图文音视频

Facebook AI开源了用于数据增强的新Python库——AugLy。AugLy支持音频、图像、视频和文本4种模态,提供了超过100种数据增强功能,可以对输入内容进行多种处理。比如,改变文字的大小写、字体、编码方式,给文本添加标点、调整字母位置、模拟错别字,以及裁剪、旋转图片,给图片加文字、增加饱和度、增加亮度、改变清晰度等等。AugLy的目的是涵盖现实网络中具体的数据增强,用来创建样本,从而训练和测试模型。
【本期深度观察】

20.网络安全产业链深度解析

(1)网络安全产业背景

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运营者赴国外上市需审查。另外,工信部公开征求对《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

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随之促进网络安全行业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了基础安全、基础技术、安全系统、安全服务等多个维度,产品体系日益完备。中国信通院在《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2020)》中首次将区块链应用等安全新技术产品,密码产品和设备等信息安全产品,云服务企业、电信运营商、车联网企业等为主体的网络安全业务也纳入网络安全行业中。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从被动防御升级至主动防御的转换阶段。被动防御时期的传统安全产品部署相对比较基础、简单,部署的各部分安全硬件产品之间比较孤立、缺乏联动,因此难以实现完整全面的安全防护,存在硬伤,迫切需要从被动防御升级转换为主动防御阶段。除了由被动防护向主动防御过度外,随着5G落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催生了各类新安全需求。

2019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即等保2.0),是网络安全行业最为重要的制度。等保2.0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评定,确定对应等级,并进行相应的网络安全规划建设。等保2.0制度是我国网络安全行业最为重要的政策法规,为整个网安行业带来强合规需求。等保2.0政策中也指出,网络安全防护思路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纵深防御,并实现全部领域的覆盖。国内网络安全行业的短期目标是把各个行业的安全基础设施能力补齐,以便于获得更全面的安全大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中上层的能力建设,这也将加速网络安全行业的发展。

(2)网络安全产业链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上中下游都有相关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从网络安全产品形态结构来看,全球网络安全市场目前以安全软件和安全服务为主,两者占比分别为26.2%、64.4%,而安全硬件产品占比仅为9.4%。而我国安全市场目前仍然以传统硬件为主,安全硬件、软件产品占比分别为48.1%、38.1%,安全服务仅为13.8%。

网络安全产业链上游包括IT设备(工控机、服务器)、基础元器件(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上游行业相对成熟,参与者众多、竞争相对充分、以成熟的全球化厂商为主,产品更新快,产量充足、价格稳定、性价比不断提升。中游:包括安全硬件、软件和服务,细分行业较多,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下游:按照服务对象可以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传统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

受政策和需求驱动影响,我国信息安全产业政府端占较高。同样,电信和金融行业对用户数据和系统安全的高要求也创造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链条有待稳固,在产业链上游,我国在软件技术基础、芯片制造、数据库等方面发展较为薄弱。在产业链中游,我国在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将会有较大增长空间。

(3)网络安全市场格局

网络安全厂商主要通过提供设备、软件、服务来为下游客户提供保护,以避免恶意攻击、信息泄露、病毒勒索、APT(高级网络攻击)等情况发生。截至2020年安全牛统计显示,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共有16类以及安全领域、200类二级细分领域。网安公司往往从某一特定产品起家,各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壁垒,横向拓展相对较难,此外,行业细分领域和产品数量丰富。因此,并购是行业较为主流的扩张整合方式。

根据CCIA统计,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CR1为7.79%,CR4为26.4%,CR8为41.36%,整体市场集中度小幅提升。我国网络安全行业的主要企业2020年营收表现亮眼。其中,奇安信-U市占率第一达7.80%,实现安全业务营收41.61亿元,同比高速增长31.93%。实现安全业务营收41.61亿元,同比高速增长31.93%。其他的核心企业启明星辰、深信服、天融信、卫士通、绿盟科技、安恒信息、中孚信息和迪普科技的营收增速也均超过行业增速,合计市占率超过40%,其中中孚信息和安恒信息的安全业务实现高速增长,分别增长64.68%和40.14%。未来随着网络安全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具有先发优势和服务经验的头部厂商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网络安全行业的核心是攻防,只有通过不断研发投入,加强实战的攻防对抗,才能应对日益智能化、体系化的网络攻击。当网络安全市场进入稳健增长阶段后,头部企业凭借在规模和资源上较大的优势,其市场份额会不断扩大,从而使得网络安全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网络安全产业进入安全应用场景爆炸期和安全技术整体换代期,下游用户的安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爆发时期,安全咨询、评估、情报分析等安全服务市场正快速扩大。根据中国信息产业网数据,我国安全投入占IT总支出的比重为1.84%,相比于全球市场3.74%和美国市场4.78%的占比严重偏低。假设我国未来安全投入占IT总支出比重能达到美国的水平,同时考虑我国IT总支出仍在快速增长,我国的网络安全市场尚有三到四倍的增长空间。
 深圳市蜂群物联网应用研究院(以下简称:深物联研究院)是由深圳市蜂群产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联网协会于2017年共同重组发起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民间枢纽型、新型研发机构。深物联研究院坚持以"群策创新,实践至上”的理念。深物联研究院坚持国际化与产学研一体化路线,用生态方法解决物联网技术和市场碎片化问题,组织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物联网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在完整生态体系下得其所、尽其用,打通物联网场景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推动实业与智能产业的深度融合和转型升级。深物联研究院依托深圳市蜂群产业服务集团的高端产业服务能力和深圳市物联网协会的优势产业资源,开展产业集群运营生态解决方案、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人才引进孵化与科技创新咨询服务,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物联网之声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