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定音:中国汽车安全测评也要与时俱进——专访中汽测评副主任李向荣

一锤定音 2022-04-12

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安全

378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5 分钟

2022年4月8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主办的“2022汽车测评国际峰会暨C-NCAP年会”,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召开。

本次峰会以“聚力、筑能、向新”为主题,邀请汽车行业权威人士共同探讨第三方汽车测评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中汽中心下属的汽车测评管理中心(简称“中汽测评”),负责运营C-NCAP、CCRT等测评项目,以引领汽车行业进步、支撑汽车强国建设为使命,通过独立、公正、专业、开放的测试评价,服务消费者,当好选车购车参谋,促进汽车质量提升和新技术应用,助力中国汽车产品走向世界。

就此次峰会和C-NCAP年会举办的相关背景,以及未来中国汽车测评的发展前景等问题,中汽测评副主任李向荣接受了一锤定音和中国汽车趋势网的独家专访。

问题一:大家都知道,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属于第三方测评。国内新车上工信部目录之前,已经通过了国家相关标准,为什么还需要第三方测评呢?

李向荣:正如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安铁成指出的那样,为实现更安全、更绿色、更愉悦的出行体验,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也对汽车技术与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高品质期待,为了检验达成的效果,就需要汽车第三方测评。第三方测评是成熟消费社会的重要标志。汽车作为大宗耐用消费品,具有高价值低频购的特性,其产品性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和长期使用体验。

问题二:自2006年8月至今,中汽中心C-NCAP已经走过16个年头,C-NCAP在促进中国汽车安全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李向荣:2006年8月中汽中心完成C-NCAP首个车型的碰撞试验,中国成为第六个建立NCAP体系的国家。C-NCAP历经5次升级换版,针对500多款热销车型进行了1500多次碰撞测试,涉及90多家企业产品。

目前,C-NCAP已成为安全技术研发的行业标尺,以及消费者买车用车的权威参考。C-NCAP的成功运行,促进了中国汽车安全技术不断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的产品安全理念和用户的安全体验也不断得以提升。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安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当前,中国汽车安全性能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大幅缩小。

C-NCAP规程已经运行16年,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2021版。C-NCAP最早推出时,也就是2006版,五星比率为30%左右。通过这些年的不断推进,测评规程难度逐步提升,到2018版测试全部结束时,五星比例达到70%到80%之间。这一比例和欧洲、澳大利亚或其他NCAP差不多。  

问题三:4月8日召开的“2022汽车测评国际峰会暨C-NCAP年会”上,以《中国汽车测评蓝皮书》的形式,发布了《中国新车安全评价(C-NCAP)总结报告2018-2021》。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蓝皮书的情况。

李向荣:为时三年的2018版C-NCAP测评工作刚刚圆满收官。基于C-NCAP 2018年版的整体评价结果,《蓝皮书》从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三个维度,对车辆安全性能测评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C-NCAP 2018年版自2018年7月1日开始实施,截止2021年底共完成102款车型的测评评价和成绩发布。这些车型包括60款自主品牌,41款合资品牌和一款进口车型。102款车型中燃油车77款,新能源车25款。

2018版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版本,有两大特点。

一是基本和国际接轨。以前的几个版本只是乘员保护,“三大碰”加鞭打试验。2018版包括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和全球主流NCAP大体系接轨了。

二是引进了新能源车。在碰撞试验形态下,实行电气安全的附加检测,包括触电保护的性能、电解液的泄漏、防火防爆,以及高压自动断开装置有效性的验证。从四个方面对新能源车做碰撞后的补充检测。对于不符合电安全要求的新能源车,不给评星级,只有综合得分率。2018版规程实施以来,并未出现“不评星级”的状况,测评的新能源汽车在电安全方面没有出现较大的问题。

问题四:2021年国内上市的新车型中,智能网联汽车有300多款,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正在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中汽中心作为第三方行业权威机构,如何应对这场变革?

李向荣:为了进一步加强中汽中心在测评方面对行业的推动作用,中汽测评于2020年3月正式成立。成立后强化了C-NCAP和CCRT两个品牌的建设工作。

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变革的年代,汽车测评工作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碳达峰”背景下新能源车汽车迅速增长,微型电动车在新的机遇和市场条件下也得以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冬季续航、碰撞安全类的性能,公众非常关注。

二是在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大趋势下,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带来的功能安全、人机交互、数据安全等问题,也是全新的挑战。中汽测评应对相应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趋势,在高质量技术标准的适应性方面,加大了关注和研究力度。

在这种背景下,中汽测评重点发力几个方面:

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2021版C-NCAP和CCRT规程,“难度”相应提高。C-NCAP除了对新能源车增加侧面柱碰撞工况,对于车身结构,特别是对于电池包的安全性加强了考核。CCRT在辅助驾驶方面也进行了更新和提升。

在这次峰会上,我们发布了《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从碰撞安全、使用安全、续航充电三个方面做专项测评,积极响应消费者的关切。

在智能化赛道上,CCRT关注辅助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聚焦智能化发展前沿课题,建立全新的辅助驾驶测评规程,助力自动化技术的不断优化。

另外,我们即将完成全球领先的L3级别自动驾驶的测评规程研究和验证工作,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的自动化发展。

问题五:国内新能源汽车占比越来越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非常关注。今年开始实施的2021版C-NCAP规程,关于新能源汽车有没有什么新内容?

李向荣: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和款型的增多,新能源汽车测评的比例在逐渐升高,2021年占比达到32%。

2021版规程比较大的变化是新能源车增加了侧面柱碰撞试验,还原车辆撞树、撞电线杆等事故情形。侧面柱碰撞对于车身结构、B柱强度、下横梁强度、车身强度都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对电池包结构强度也是更大考验。

未来,中汽测评会抽取更多的新能源车型进行测评。除了C-NCAP,中汽测评还展开CCRT(中国汽车消费者研究及与评价规程)。从2018年开始,CCRT进行了两次换版,完成了104款车型的评价。同时,CCRT进行了4万余次消费者调研,并将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化方面的测试转化为十余项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团标。

CCRT跟C-NCAP是互补的,C-NCAP聚焦汽车安全,CCRT则涵盖消费者比较关心的车内健康、电车续航等性能。

在2022峰会上,我们还发布了C-NCAP路线图,涵盖时间从2022年到2028年。在新能源板块,未来会加入针对电池包的测试,也叫刮底工况。车辆托底后,特别是新能源车,往往不是立即出现问题,过一段时间可能会起火或带来其他危险。同时,主动安全相关技术也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不管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我们都会进一步丰富测试场景。

从更长远来说,路线图也考虑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的一些研究,中汽中心已建立新的新能源中心,正在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问题六:过去十几年,中汽中心每年都投入相当的资金支持C-NCAP运行。2020年3月中汽测评组建后,取消了企业自愿申请,所有测评车型都是自己掏腰包花钱买。中汽中心一直坚持进行汽车安全测试的原因是什么?

李向荣:正如安总一直强调的那样,我们要把C-NCAP坚持下去。

首先,我们希望用规程引领安全技术和品质进步。无论C-NCAP,还是CCRT,一直广受业内认可。在C-NCAP规程带领下,当前车辆的设计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中国自主品牌,其车型总体平均综合得分率,只比合资品牌稍微低一点。品质的提升也提高了自主品牌车出口竞争力。

其次,中汽中心在评价标准设置方面循序渐进,不是一下子提高难度。我们认为,测评标准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适度考虑技术现状。从国际化角度来评估,2018版C-NCAP标准已经跟上了国际水平。2021版某些项目会比国外NCAP的难度更高一些 。

第三,C-NCAP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在规程应用过程中,我们坚持“四统一”,即统一选车、统一买车、统一测评、统一发布,保证我们的公益权威属性。同时,我们跟全球的很多安全组织联动,包括Global NCAP的“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等等,一起做了很多公益性的事情,让更多人关注车辆安全和出行安全。

问题七:对与第三方测评机构来说,权威性是至关重要的,中汽中心如何强化权威性?在测评过程中如何充分体现公益性?

李向荣:测评权威性的基础,是深入研究中国的场景,建立符合中国交通规律特征的测试项目,来实现测试标尺的中国化,进而推动相应的技术发展。在最新的路线图当中,我们会推出“中国壁障”的自主研发设备装置。

C-NCAP从2006版开始,就一直强调要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情况。五次换版,每一次都依据交通事故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实际的信息来建立整个规程,由此获得了国内企业的普遍认可。

C-NCAP规程与国际同步,或者说全面接轨,但并没有简单照搬照拿。中汽中心积极构建国际技术的公益平台,与全球公益机构或组织定期进行交流,促进中国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为全球NCAP认可的唯一的中国测评机构,中汽中心一直与各国NCAP组织保持常态化沟通。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测试技术不断发展,在某些方面,C-NCAP已经起到了引领作用2021版C-NCAP“行人保护”有一个“先进腿型”评价,是由中国率先提出的评价指标。目前,欧洲NCAP最新的版本也引用了这个指标。

中汽中心与联合国道路安全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密切合作,积极开展道路安全科普工作。在保护车内成员以及道路交通弱势群体参与者方面,也开展了很多公益理念推广工作。

问题八: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中国汽车产业也是国民支柱重要产业,未来,中汽中心的汽车评测工作,如何继续在汽车安全方面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李向荣:第一,C-NCAP的初心使命,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车辆的安全信息,提高汽车安全水平。我们会坚持这一初衷,让人民幸福用车,让老百姓安心地验新的技术和产品。为中国消费者所追求的更安全、更绿色、更愉悦的出行,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二个层面,C-NCAP规程要与时俱进,秉持“适度超前”,不断升级标准。中汽中心坚持以开放、共进的形式,推动整个测评的研究,有序地升级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测评规程。同时,根据中国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批符合中国交通规律、用车特征的测评用例,来实现测评这把“尺子”的中国化。

为了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希望通过汽车测评,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购车帮助,特别是在智能化板块,尽快推出全球领先的L3级自动驾驶专项测评规程,推动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一锤定音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