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涨价大潮之下,电动车还值得入手吗?

车生演绎 2022-04-15

新能源汽车汽车能源

2814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2022年第一季度刚刚过去,短短几个月电动车市场已成普涨之势,不管溢价空间小的经济型车,还是拥有较大溢价能力的豪华型车,厂商都纷纷宣布涨价。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本打算换车的消费者又迎来了涨价,今年买电动车还划算吗?

涨”声一片 管窥风潮

“涨价”似乎对于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是一场普遍行为。国际局势严峻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扬,以及补贴退坡的影响,使得能数的上名字的车企基本都加入了涨价的行列。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正是因为原材料价格的猛涨,经过动力电池厂家的“传导”,已经蔓延到了整车企业。

单次涨价似乎都不足以“满足”这些头部车企的实际需求,于是“二次涨价”让涨势显得更为凶猛。

特斯拉的一周连涨,比亚迪的二度调价,新能源头部车企的动作无疑是整个行业的风向标,足以让我们管窥风潮。此外,欧拉、几何、小鹏、零跑等品牌也发布了涨价通知。

一片上扬的红色箭头背后,却沁染着太多的无奈和被动。

尽管如此,却也未能阻挡住人们对其释放的热忱。

掉过头来看,油价的全面上扬对于新能源车来说,也迎来了全新的契机。

业内专家分析,从购车到使用等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测算,当油价涨到9元/升以上时,新能源汽车的用车成本低于燃油车。

作为燃油车第一“平替”的新能源车,被更多人关注和选择,成为必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82.0万辆和76.5万辆,同比增长1.6倍和1.5倍。

数据正在告诉我们,一个无需争辩的事实。

新能源车正在以自己的节奏,征服市场。

“买”声一片 未来可期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门槛”也在提高,但面对着油价的高位,权衡着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很多车主用购买力表达了态度。

而新能源车也在以层出不穷的新车、新技术、新服务将整个行业的生态推向一个更为积极的巅峰。

不得不说,2022年开年以来,一些重磅的新能源新车就已经纷至沓来。进入三月,更是摩肩接踵。搭载DM-i动力破百7.3S的比亚迪驱逐舰05、硬派纯电SUV广汽三菱阿图柯、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4.2L且最高综合续航可达1300km的比亚迪汉DM-i、混动SUV新标杆长安UNI-K iDD……涵盖各个细分市场的各种车型已经急不可待的亮相在我们面前,各显其能,引人注目。

越来越强悍的品质、越来越好看的颜值、越来越凸显的价值,自然是让持币待购的车主们欲罢不能。

此外,与燃油车千篇一律的模式不同,新能源车给予车主更多的选择。无论是纯电动、插电混、油电混,你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款。特别是插电混动车型近来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新能源可以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变化。

除了比亚迪始终致力于插电混领域的研发之外,长城、长安、吉利、奇瑞也积极布局,从一只独秀到百花齐放,当选择越多,受益的自然是消费者。

面对始终困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车企也通过换电和快充等补能方式,给足了用户信心。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利好消息也是不断。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提到,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车船税减免优惠等政策。此举对于提振新能源汽车的士气至关重要,特别是购置补贴的继续实行,也将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带来更多的助力。

订单不降反升

以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涨价后订单不降反升。上调价格反而促使消费者提前下定,涨价甚至成了一种促销手法。“1月涨价的车企销量依旧强势,也没掉队,甚至还有一些拉动效应。”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采访时表示。

如果说1月的涨价只是几家车企“试水”,那么3月的涨价更多是“迫不得己”。除了特斯拉与比亚迪两大纯电动车企巨头之外,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五菱、欧拉、哪吒、奇瑞等新能源汽车纷纷调价,涨幅大多集中在3%-5%,从两千多到三万多。“一度电涨幅200-300块钱,车企不涨价会被动,涨价也得看消费者能否接受。”崔东树说。

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和芯片供应持续波动,各大车企的新能源车型都迎来大幅的价格调整。就在最近,超过20个品牌40余款电动车集体迎来了涨价。

其实,涨价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是权宜之计。第一,近一年来碳酸锂涨价10倍,重金属镍几个月也价格翻倍,新订单越多利润越低;第二,芯片供应量不足,产能跟不上;第三,手握大量订单的车企,交付周期平均超过3个月以上,大量订单“来袭”像烫手的山芋,也许唯有涨价才能平衡利润率与产能之间的波动。当然,刚刚宣布从5月10日起开始涨价的蔚来,更像是营销行为,势必会迎来一波订单。

另一方面,选择买车的客户,也逐渐接受长时间的等待与排队,在补贴政策完全取消前买到新能源车才是当务之急,涨价对于真正刚需者来说似乎影响不大。

相比芯片,电池至少还能谈

预测到了今年动力电池会涨价,但没想象到涨得这么厉害,超出想象。”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日前表示,“由于动力电池价格上涨,车企的电池规模越大,涨价比例就越高。”他认为,目前小鹏汽车的涨价幅度在合理范围内,今年会将产能主要放在毛利更高的车型上。

“比起涨价,大家更怕没车卖,没车卖企业就完了。上游价格再高也得买,只盼望着供应能早点跟上来。”某车企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说,相比从去年延续至今的芯片短缺,目前电池至少还“有得谈”。

俗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芯片紧缺问题虽然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在巨大缺口之下,只能等待别无他法。而电池虽然不停涨价,但是还不至于断供,在芯片到位后车企开足马力造车才是当务之急,电池价格上涨趋势在短期之内很难改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本轮动力电池材料价格上涨与2016-2018年的锂资源价格上涨原因基本相同,但由于需求及预期增长更加强劲,加之疫情影响,价格波动幅度更大。他预计2-3年后锂资源供需平衡有可能恢复正常。

燃油车也涨价了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数据显示,2021年7月-11月,燃油车综合促销幅度降低了2.8个百分点;11月以来,燃油车促销幅度大幅减少,具体减少5000-8000元不等;到今年1、2月,促销幅度保持在9.7%,而去年同期促销幅度保持在12%左右。

4月初,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对部分在售车型厂商建议零售价格进行调整。涵盖迈巴赫、AMG等多个子品牌的多款车型,及奔驰CLA、E级、GLC、S级等车型。根据车型不同,涨幅从1000元到12100元不等。

宝马也同期宣布,其3系、X3、X4、4系、Z4车型价格上调1600元到11000元,销量收窄,原材料价格上升燃油车价格调整相对于新能源车来说更加被动和无奈。

宝马集团负责财务和中国事务的董事彼得表示,受铑、钯、钢等全球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德国以及欧洲其它地区的宝马全系车型价格将上涨约3%。彼得还表示,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宝马整体的制造成本可能会增加12亿美元。

“确实真的扛不住了。”魏牌CEO李瑞峰在涨价公布后表示,“补贴退坡还能挺一挺,芯片短缺还能熬一熬,即便一直忍受亏损,我们也没有转嫁给用户和经销商。但现在不光是芯片、电池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像钢铁、橡胶、铝合金价格都在上涨。”

4月12日,长城汽车旗下魏牌发布公告,将对咖啡系列除摩卡DHT-PHEV之外车型价格上调5000元至12000元不等,其中燃油车摩卡2.0T车型上涨5000元,4月15日生效。

由此可见,全球局势变化,导致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波及面越来越大。奔驰、宝马、魏牌宣布燃油车涨价只是开始,如果供应链没有得到解决,应该会有更多车企采取相应措施。

总结

话说回来,面对如此迅猛涨价之风,今年买车是否划算?笔者认为,电池价格短期之内无法回落,高成本会延续到氢能以及固态电池量产之时。如果是刚需,在新能源补贴退坡之前购车还是划算的,由于原料紧缺整车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相信只要产品力足够,用户还是可以接受价格小幅上涨。

文章来源: 钛媒体,车维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生演绎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