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开幕,稳外贸蓄力,3月出口下行拐点出现?

36氪广东 2022-04-20

拉动增长张璐

4361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APP。记者 邹碧颖。36氪经授权转载。

“Which one do you prefer?(注:你更喜欢哪一款?)”4月16日上午,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两位主播,在广交会的网页上直播推介一条条五颜六色的童装半裙。直播台前贴着一张纸,写上了两个邮箱地址。网页还设置有“发送名片”“聊天”“商品列表”等功能。

这是第13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进行的第二天。作为走过65载春秋、中国规模最大、采购商最多的外贸展会,广交会对接的外国采购订单是许多中国外贸厂商的生存来源之一。这在今年3月,深圳、上海等珠三角、长三角外贸大市因防疫纷纷按下暂停键,供应链与生产发货受阻,以及部分中小厂商反映3月订单量减少一半的大形势下,显得尤为可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广交会”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主要以线上方式进行。根据官方介绍,为期10天中,预计将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在线上参会。展会按十六大类商品设有50个展区,超290万件展品亮相,其中新品超90万件。

4月16日上午,大约1500家企业的连线展示间同时直播,主播单人推荐、双人推荐、聘外国人推荐、以顾客体验方式一问一答……各种形式几乎都以英语进行。有的直播间点赞寥寥,但也有一些直播间点赞上万。广州高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售卖烘焙器具,不像大多数企业那样展示产品,反倒直播参观工厂的全过程,点赞量达到了2万。

如何判断中国今年二季度及其后的外贸走势?“广交会”的最终交易成果与一季度的数据或将窥见一斑。

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货物出口5.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同比增长7.5%。相较于2021年四季度的出口同比增速(17%)出现回落。信达证券的研报分析(以美元计)3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4.7%,较1月-2月平均值16.3%边际回落。出口增速的下行拐点已经确认。预计4月出口水平会大幅转弱,全年逐步下滑。

中信证券的最新研报则认为,4月出口可能短期将受到疫情的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出口增速将呈现边际放缓但仍维持较高增速。而其在3月初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提醒,由于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以及地缘政治问题引发的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中国出口企业增收不增利的压力持续加大,需关注外贸企业经营压力。

出口:机电、劳动密集型产品带动,欧美市场拉动作用回升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一季度,中国出口机电产品3.05万亿元,增长9.8%,占出口总值的58.4%,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00.8%、53.7%和83.4%。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9000.5亿元,增长10.9%,其中箱包、鞋、玩具出口分别增长24%、20.4%、16.9%。

一季度,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43.2万家,同比增长5.7%。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4.52万亿元,增长14.1%,占比达到48%,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38万亿元,增长5.8%;国有企业进出口1.5万亿元,增长14.5%。

广发证券的研报指出,根据过去十年(不含2020年)的数据来看,3月出口存在季节性减速。而以美元计价,2021年Q1-2022年Q1的五个季度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48.8%、30.6%、24.2%、22.9%(两年平均19.7%)、15.8%。整体来看,出口处于“韧性+减速”的特点之下。

以美元计,1月-3月出口增速分别为24.1%、6.2%、14.7%。具体看前三个月出口的变化趋势,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平安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张璐指出,3月出口仍然保持韧性。分产品来看,与1月-2月合并统计数据相比,3月机电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明显减弱,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有所增强。汽车相关产品的出口表现依旧亮眼。防疫物资对出口的拉动小幅增强,由1月-2月的0.6%升至3月的0.9%。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分析,出口结构呈现出六条相对清晰的线索:一是海外出行的需求在上升,一季度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在去年35%增速的基础上继续高增长,今年一季度增速为26.5%;二是疫情相关的产品需求有所下来,医疗仪器及器械一季度同比增速只有5.5%;三是电子产品增速较去年下降明显,比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一季度同比增长9.7%,手机一季度同比增长5.3%;四是中游资本开支需求存在明显支撑,通用机械设备今年一季度增速继续达18.1%。五是地产系相关需求进入低增长,家具一季度同比3.9%、家电同比-5.3%,灯具同比增长-2.1%,而去年这几个领域均在20%以上增速;六是产业“新势力”影响逐渐增强,一季度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23.2%;汽车同比增长87.1%;太阳能电池(1月-2月)同比增长113.9%。

从国别来看,一季度,中国与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1.35万亿元、1.31万亿元、1.18万亿元、5741.8亿元和5710.3亿元,分别增长8.4%、10.2%、9.9%、12.3%和1.8%。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6.7%、6.9%。

钟正生、张璐指出,美国对中国总出口的拉动明显回升,但中国香港对内地出口的拉动明显回落。其中,3月美国对中国总出口的拉动回升至3.6%,较今年1月、2月有明显回升,基本持平于2021年下半年水平,可能是由于美国港口拥堵问题缓解后,补库存需求再度释放所致。同时,美国疫情降温、生产能力恢复也提升了其进口需求。欧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也处于高位,3月达到3.3%,明显高于2021年下半年水平,主要是疫情明显好转后,欧洲多国陆续解封,居民消费需求回升所致。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借道中国香港的转口贸易继续减少,中国香港对内地出口的拉动明显下降,由今年1月、2月的1.0%、-0.5%进一步降至3月的-2.5%。

对于二季度及此后的出口形势,一则利好消息是,3月下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重新豁免“301条款”中涉及的352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该新规定将适用于在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之间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包括泵、机械和电动机等工业部件、特定种类的自行车部件、化学品、海鲜和行李袋、吸尘器和其他消费品。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仍存隐忧。钟正生、张璐指出,一是,随着海外经济体财政刺激的退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对家电等耐用品的需求减弱,而机电产品在中国出口中占比较高。二是,海外通胀压力的加剧削弱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进而对实际需求形成压制,这也导致价格因素对中国出口的贡献不断提升。2022年2月,中国出口数量指数降至93.2,数量因素对中国出口的贡献可能已经转负,而出口价格指数升至111.7,创下1996年以来新高。三是,上海疫情导致长三角地区供应链紧张,部分外贸企业生产、交货或遭遇困境。

国联证券指出,虽然低基数导致出口同比增速仅仅略微下滑,但据计算,可以排除基数影响的出口增速季调环比3月出现明显负增长,其趋势值也向0增长靠近,显示出口部门面临严峻形势。深圳疫情影响供给、国内供应链受冲击订单加速向海外转移、疫情期间过度下单的消退、积累的高库存,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都对中国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在高基数因素消退且4月供给冲击更严重的情况下,预计4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增速可能回落到个位数。

郭磊分析,2021年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别只有4.9%、4.0%。2022年地产增速更低,疫情依旧压制广义服务业,增速主要支撑在基建、出口。出口的斜率相对比较关键。如果二季度出口进一步减速,则稳增长措施需要加码才行。

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量减价升,疫情管控致3月增速转负

2022年一季度,中国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

机电产品、农产品进口平稳,能源增长情况突出:一季度,中国进口农产品3362.5亿元,增长4.1%。分国际市场看,中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460.2亿元,增长了14.1%,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13.7%。其中,自东盟进口水产品、干鲜瓜果及坚果分别增长26.2%和17.3%;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农产品794.7亿元,增长12.2%,占6.2%。

一季度,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口原油、天然气和煤炭4829.8亿元,增长52.5%,占中国自沿线国家进口总值的37.4%,拉动中国自沿线国家进口增长15.1个百分点。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介绍,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进口值。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呈现上涨态势。一季度,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路透CRB指数累计涨幅近30%。受价格上涨推动,一季度中国原油、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值同比均呈两位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中国进口出现了结构性下滑,并在3月呈现出整体的下滑趋势。

钟正生、张璐分析,分别观察主要进口商品的数量与价格,在3月的主要进口商品中,仅有铜矿及其精矿砂进口数量小幅增长0.6%,其余主要进口商品进口数量均为负增长,煤及褐煤、原木及锯材、肥料等商品进口数量同比下降甚至超过30%。而从进口价格来看,3月中国进口的多数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煤及褐煤等能源品及肥料价格同比上涨均超过30%,仅铁矿砂及其精矿、医药材及药品等少量商品价格明显回落。

据海关初步测算,一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口1241亿元,同比下降4.2%。一季度,中国向欧盟进口4474.2亿元,下降6%。与此同时,一季度,中国自欧盟进口部分消费品保持增长态势,其中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箱包、乘用车和服装等进口分别增长11.9%、6.6%、4.6%和3.6%。而总体上分月看,以美元计,中国进口3月同比增速则由正转负,从1月-2月的增长15.5%转为下降0.1%;当月实现贸易顺差 473.8亿美元,较1月-2月减少685.8亿美元。

对此,钟正生、张璐指出,3月进口同比增速转负,多数主要进口商品对进口同比的拉动减弱,进口表现不及预期,可能是由于国内疫情暴发后防控政策收紧,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抑制进口需求导致。国联证券则认为,进口增速回落反应内需疲软。

郭磊分析,进口增速超预期大幅下行,单月同比只有-0.1%,显著低于前两个月累计同比的15.5%。数据的非连续性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应该非需求端原因,估计疫情管控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国内人工或物流没法满足,生产下降,就会暂停进口。相关报道也指出“陆路物流、堆场空间等受限”导致港口运输存在困难。值得注意的是,3月来料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长只有-4.7%,这一过程对后续加工贸易出口也会产生连带影响。

对此,近期稳外贸举措正在加码蓄力。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持续密切关注形势变化,抓好已出台稳外贸政策的落地见效,研究切实有效的新政策,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努力保持全年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

4月15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广交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中国已正式提出加入CPTPP、DEPA等贸易协定,RCEP协定也已于今年1月1日生效。下一步,商务部还会继续推进与海合会、以色列、挪威等自贸协定的谈判和升级。广交会也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图片来自:Unsplash

来源:36氪广东的朋友们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36氪广东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