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治病何苦“开店”?看精神心理类数字疗法的演进

亿欧网 2022-04-26

自闭症

2099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对于精神心理类数字疗法,实体医疗机构是否是其在中国真正能够实践的必要条件?

在互联网医疗早期探索的过程中,由于意识到线上深度不够且无法变现,2016年前后,互联网医疗企业曾出现过大规模抢占线下入口、布局线下诊所的情况,也由此引发了一番“究竟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持续争论。

如果去看如今的数字疗法企业,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精神心理数字疗法企业也在线下布局了实体的医疗机构,比如儿童精神及心理疾病服务商AISOLIFE在全国建立了12家实证干预中心,睡眠生态体系提供商速眠科技也在线下打造了优眠门诊医学中心。

“医疗机构的落地是必须的吗?对于精神心理类数字疗法,实体医疗机构是否是其在中国真正能够实践的必要条件?”在近期举办的远·见数字健康高峰论坛,远毅资本董事总经理宋依然直指这一问题发问。

除此之外,从目前行业情况来看,随着多家数字疗法企业在产品研发、审批认证上取得突破,后续管线布局、适应证拓展成为新一轮的关注焦点,精神心理数字疗法企业的疾病谱究竟是如何演进的?病种拓展的依据又是什么?

精神心理疾病的共病特征

要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可能要首先理清楚企业本身的业务定位及发展脉络。

作为定位于儿童精神及心理疾病领域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商,自闭症是AISOLIFE切入的第一个场景,据ALSOLIFE创始人&CEO张之光介绍,从2019年开始,AISOLIFE尝试用全自动化解决方案去评估和干预自闭症儿童。

“从传统线下业务到自闭症数字疗法,再到儿童精神心理多病种领域数字疗法的发展方向,从去年开始,我们也陆续深入到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儿童焦虑症、儿童抑郁症等多个儿童精神心理疾病的数字疗法领域。”

张之光将适应证拓展的过程形容为“搂草打兔子”,在他看来,在解决某一个单一病种时,其余的市场机会也在自然而然揭开。

以自闭症为例,自闭症儿童除了固有的社交障碍表现外,35%的自闭症儿童存在重度智力发育落后,25%存在轻度的智力发育落后,50%以上存在终身语言方面的障碍,超过60%存在注意力方面的缺陷,以及8%~38%的自闭症儿童会有癫痫的概率。

换而言之,自闭症存在明显的共病特征,因此,要想解决自闭症的问题,就必须把这个复杂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模块,并逐一去解决这些单个问题,“关于病种的拓展和理解,往往我们都是跟着用户的需求在走的”。

速眠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韩振亚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速眠科技最初聚焦原发性失眠诊断及治疗,而后逐步拓展至焦虑、抑郁跨诊断以及全方位的生活方式医学领域。

韩振亚指出,业界素有“焦虑、抑郁、失眠是三头怪”的说法,也就是说,若这三者之一没有干预好,就极容易复发另外两个疾病——失眠也存在明显的共病特征。

“基于我们目过去一年的进展,跨诊断的综合解决方案会比单纯的原发性失眠干预效果提升15%,这对患者来说获益很大,同时患者整体的家庭生活质量上也能获得了比较大的提升。”其以实际效果作为例证。

整体而言,精神心理类疾病跨疾病及共病的特性非常显著,很多病种之间不存在清晰的分界线,因此,专注这一领域的数字疗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伴随各自研究的深入、以及患者的实际需求演进,自然而然形成疾病谱的拓展。

布局线下的新逻辑

至于线下机构的布局,六年前那波互联网医疗企业的选择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由于医疗服务大部分交易付费在线下完成,线上导流收入有限,互联网医疗企业为了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不得不导入到线下诊所,切进交易环节——相比之下,精神心理数字疗法企业在线下的布局更多是一种主动选择。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精神医疗行业还非常年轻,精神心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全国约有3.8万名左右的精神心理科医生,这意味着,我国10万人中仅有1.7名专科精神心理医生,美国这一数据为7.79。另外,我国大部分县医院并没有精神心理专科,三分之二的农村地区没有精神疾病的相关床位。

这意味着,线下精神心理服务市场本身存在巨大的缺口,“我们评估行业现在有没有这个需求,如果行业有这个需求,利润率也不错,既然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基础设施,我们何乐而不为?"张之光谈到实证干预中心的布局逻辑。

基于这样的想法,除了线上的平台干预服务,从2019年9月开始,ALSOLIFE开设了ALSO·IN自闭症机构实证中心,提供线下康复服务。目前ALSO·IN在北京、郑州、西安、天津、南京、成都、太原、合肥等多个城市布局了12家康复机构,累计服务的个案数量超过500人。

韩振亚也从睡眠诊疗的情况进一步地阐明了其中的需求逻辑,公立医院更强调的是普惠性服务,而线下门诊可以更好地解决患者对于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同时还能与三甲医院一道进一步推动睡眠的分级诊疗。

目前,速眠科技在深圳、广州已经跑通了线下的优眠门诊医学中心,“患者可以在门诊享受医生精准的治疗,如有必要,我们可以立刻发起MDT多学科会诊,可以说,线下门诊是链接患者与医院的良好载体。”

除此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数字疗法产品研发本身,线下机构的实践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依赖一款软件来治疗疾病,这是公众认知很难接受的一件事情,我们需要在机理研究上、临床上、患者依从性上提供不断的试验支持,如果没有线下的机构,研发上可能很难充分意识到用户存在的问题,只有踏踏实实把线下的事情做好,了解到每一个细节,才可能研发出一个激动人心的、真正解决行业问题的数字疗法产品。”张之光具体解释道。

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精神心理数字疗法,术康联合创始人任松青此前也曾谈到类似的逻辑,在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视频软件“术康”开发的过程中,团队也先在线下成立了康复诊所,对患者诊疗环节进行探究,运动处方解决了哪部分问题,大量患者积累后,把线下医学逻辑转化为线上,再去做验证。

本文来源于亿欧网,原创文章,作者:漆叶青。作者:漆叶青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亿欧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