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111年校庆中的何继江13则

2516 字丨阅读本文需 55 分钟

2022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1年。

清华大学的校庆活动会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这个时节,正是紫荆花盛开的季节。

我在清华与三个院系有关。

一个社会科学学院。我2009年博士入学,2013年博士毕业,在社科学院获博士学位。。入学时学院名称是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毕业时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我导师是曾国屏。2012年,人文和社科分拆为两个学院。我的博士学位是科技哲学,当时学位委员会还在人文学院,所以人文学院是我的半个娘家。

第二个是核研院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我2013年博士毕业后在这里做博士后研究员,合作导师是何建坤。两年时间。

第三个是电机系。2015年我入职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担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属电机系员工。在这里工作了三年。

现在,我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担任常务副主任,同时在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今年的校庆活动是23,24日周六周日两天,我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组织了骑向碳中和活动。三天的活动,整理出13则侧记,与各位读者,各位校友分享。

导读

一、赠书社科学院

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三、明斋的著名校友

四、赠书图书馆

五、校友总会《水木清华》

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七、哲学大师贺麟特展

八、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42周年

九、电机系建系90周年

十、社会情怀,科学精神

十一、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

十二、骑向碳中和

十三:我的校庆服装

一、赠书社科学院

清华大学111年校庆01:社科学院把我的欧洲碳中和丛书三册——《欧洲碳中和2050》、《欧洲光伏万里行》、《欧洲能源转型万里行》放入学院著作展示架。

清华园里一代代的接班人。

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111年校庆0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友返校,因疫情,规模都大幅缩减了。今年的紫荆花比校庆开得略早。

周六下午四点的签到处,今年能进校的人很少

大礼堂

人文学院算我半个娘家

人文日新

苟日新

又日新

日日新

清华大学工业训练中心:站在百年新起点。

清华工匠大楼

精仪系90周年。这是9003大楼

今年我错过了紫荆花盛开的时节,没拍到好照片;

清华学堂门前两株紫荆花是最漂亮的,可惜已经快谢了。这株的红色还算不错。

三、明斋的著名校友

社会科学学院在明斋办公

朱镕基:1947年至1951年,居住于明斋

宋平,生于1917年,今年106岁。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扫这个二维码,有惊喜

四、赠书图书馆

到清华图书馆去捐赠新著的《欧洲碳中和》丛书。

逸夫馆二楼大厅

我爱图书馆。

读博四年,在校本部图书馆借阅记录是500多本,在深圳校区图书馆借阅记录是400多本。

书库

五、校友总会《水木清华》

到校友总会编辑部取几本有我文章的两期刊物《水木清华》。

在大草坪前的校友签到处,校友们正在领各种书刊报纸。我对工作人员说,这本封面上的何继江就是我,工作人员热情地给了我几本。

113期的“碳中和的国际视野与中国路径”

115期的“欧洲与中国能源转型的竞赛”

一位72级的学姐热情地勉励我并合影

期待与各行业各地区的校友们一起开展清华校友助力碳中和系列活动。

我正在努力筹划,感谢大家的勉励。

校友总会《水木清华》编辑部

清华学子多壮志,校友文存有真知

校友总会《水木清华》编辑部

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每年校庆活动,必不能少的一个地点是王国维纪念碑。

诵读一遍碑文:“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七、哲学大师贺麟特展

图书馆特展。向哲学大师贺麟致敬。

“学派渊源一贯统,真理剖析万世基”。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贺先生的著作。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清华学报里的贺麟

八、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42周年

参加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42周年活动。与张希良所长合影。

向901赠送我的《欧洲碳中和》丛书,作为对901师长的学术汇报。

学长瞿永平介绍他从热能系考到901室,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我在901做博后两年,也完全改变了人生轨道,从此走上了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道路。

九、电机系建系90周年

周六上午去参加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的成立大会,电机系90周年的盛大活动没有参加上。

下午到清华学堂看到的是电子系7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2018年,有三周年,我是电机系员工。

电机系成立于1932年

十、社会情怀,科学精神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几位同事一起在明斋门前合影。“每人一千瓦光伏”是我们研究中心的一个核心倡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情怀,科学精神

社会情怀,科学精神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斋中庭的玻璃门上的字

经世问道,济民聚心。

文以载道,止于至善。

力求客观,绝不冷漠。

遗憾未能参加上这次交流会。

24号与校友总会社会科学学院分会沟通“清华校友向母校捐赠一千瓦光伏活动”的工作计划,得到大力支持。

方案待经过组织程序后发布。内容提前剧透一下,校友捐赠4000元,给母校一千瓦光伏,每年发电1200千瓦时。

选项A:捐电给母校,25年;

选项B:捐电费给母校,25年;

  B1:用于特色基础设施建设;

  B2:用于奖学金。

  B3:用于碳中和,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相关课程的开发和全社会科普;

  B4:用于组织面向清华及国际国内高校的碳中和案例大赛(或创新大赛)。

欢迎您的意见,期待您的参与

有意向深入讨论的校友,请加我微信18001192876

科学精神

社会情怀

每人一千瓦光伏

推动能源转型

促进社会发展

十一、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

专委会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合影

十二、骑向碳中和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这一天,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主题为“世界地球日,骑向碳中和”的绿色骑行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骑向碳中和宣言——提倡骑行通勤,骑行旅游。

骑行团沿途考察五个北京有代表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测试电助力自行车、普通变速自行车、共享单车、电助自行车、电助力三轮车等五类骑行车辆,并考察了自北四环至至东南六环间穿过海淀区、朝阳区、东城区、丰台区、大兴区五区的自行车道。

这天的考察行程为50公里,我从家中出发,全天行程105公里。

更详细情况请见:2022地球日,骑行考察北京光伏建筑一体化50公里

清华新闻网发布骑向碳中和活动消息

‍新华财经发布骑向碳中和活动消息

十三:我的校庆服装

校庆两天所穿服装也是4月22日骑向碳中和活动时所穿服装

1、2011年百年校庆时的纪念服装。留到现在,11年了;

2、报到时有个红条,写2009,何继江。2009年博士入学。

3、胸牌:I‘m a big zero fan.丹麦森讷堡零碳工程公司和丹佛斯中国副总裁车巍赠送我的。我把它译为,我是零碳粉,要做大零蛋。

4、胸前的紫色贴纸:我承诺,骑行通勤20公里 承诺人:何继江

  我上班是骑行通勤,距离仅4公里。在北京市内开会,20公里以内都骑自行车出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何继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