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手机同质化严重,真正吸引用户的是什么?

数码超人 2022-05-12

智能手机折叠手机手机屏幕

449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时至今日,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已十分热闹,但属于可折叠智能手机的新鲜感,似乎也正在快速消失,同质化事实上已经是可折叠智能手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现实来说,可折叠智能手机出现的目的,是想以可折叠的形态,打破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的高度同质化,并以大屏带来的娱乐和生产力等潜在体验优势,开拓出全新市场。

市场开拓:可折叠智能手机正行走在路上

当然,从市场开拓的角度来看,可折叠智能手机或许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

来自市调机构Omdia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市场追踪报告》数据显示:到2021年末,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达到了1150万台,这是自2019年首款折叠屏智能手机推出以来的新纪录。

而随着厂商们的悉数入场以及可折叠智能手机价格的持续下探,从2021年开始,可折叠智能手机销量就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Omdia预计2022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将达到1400万台;到2026年,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将达到6100万台,占智能手机市场总量的3.6%。

初看之下,这一数据表现似乎还不错,但考虑到当下距2026年还有长达四年的时间周期,以及在这四年时间周期内可折叠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发展、完善带来的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探。

那么再看这6100万台的年销量,就显得不那么好看了——要知道这并不是一家厂商所能达到销量数据,而是所有厂商的合计销量。相对于当前传统形态高端智能手机的销量,也是相形见绌。

来自Counterpoint发布的《2021年手机销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400美元以上)市场份额也创下历史新高,增长至27%。若以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13.5亿台的出货量为基数计算,则不难发现:2021年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大约在3.6亿台左右。

所以在此现实下,可折叠智能手机进行市场争夺,依旧是一条长路。

打破同质化:可折叠智能手机的使命只完成了一半

而从打破智能手机同质化的角度来说,它或许只完成了一半的使命。

其相对于传统的智能手机而言,可折叠的形式,使其的确具备形态的差异化,但于这些可折叠产品自身而言,却也已然陷入了高度同质化之中——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在交互模式上,甚至交互模式的同质化比形态的同质化显得更为严重。

从可折叠形态角度来看,内折路线已然是主流趋势,外折虽然保留着最后的倔强,但妥协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而在交互形态上,则几乎是在沿着三星初代Fold产品的交互路径前行——铰链支撑下的多角度悬停、多屏交互、流转、多任务等等。当然,在此国产在软件适配上有进一步的优化。

如此种种,让可折叠智能手机虽然一只脚跳出了一条河流,但另一只脚却又踏入了另一条河流中。

当下我们就几乎能够预见,厂商能在可折叠智能手机做的事情有哪些了——无非是给产品配上更好的影像系统、更好的屏幕、更大的电池,进一步优化软件适配、提升产品生产力表现、优化折痕表现、优化产品重量等等。

这几乎就是厂商们能在可折叠智能手机上,所能玩的所有花样了。这一现实,即使未来苹果入场,其也大概率也难以改变,其也无法跳出这一发展路径。

可以说,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依旧需要引路人。

当折叠形态失去新意 厂商该拿什么打动用户

对消费者来说,花一万块买顶配iPhone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其具备独特品牌调性、领先安卓一代的芯片性能和完善的软硬件生态;但要把同样的钱花在折叠屏机型上,消费者难免会犹豫。功能体验、产品品控不足原因之外,更多是因为大家对折叠屏手机还留在“新鲜感”层面,当折叠形态失去新意回归手机常态之后,厂商又该拿什么来打动用户呢?

笔者看来,如果说华为Mate Xs 2轻薄机身设计加自适应UI引擎是“软性”层面刺激消费者的武器;那么,vivo X Fold就属于“硬件”层面的武器。比如,vivo X Fold上内外屏均配备三星E5材质120Hz高刷屏,支持LTPO自适应刷新,还全球首发3D超声双屏幕指纹。这意味着,当我们在看电影、刷微博时,无论将外屏展开切换到内屏、还是将内屏折起来切换到外屏,电影画面清晰度、质感、明暗对比动态范围、手指滑动屏幕的流畅性都不会出现落差感。在外屏录入一次指纹信息,即便运动完湿手、手上有油渍也能盲解、秒解。

vivo X Fold这种用顶级硬件规格带来视觉、触觉加成的思路,是华为Mate Xs 2所欠缺的硬件吸引力;而华为针对屏幕比例开发的UI引擎和轻薄便携手感,则是vivo X Fold继续在体验层面改进的功能点,消费者最终想要的当然是“软硬结合”的成熟折叠屏产品。

虽然大家对折叠屏产品的堆料方式不同,但想要的市场目标和攻坚思路是一样的,即用创新技术充当显性优势来打差异化战略,进而赢得消费者产品口碑将其转化为品牌价值,以求在手机红海中突破并站稳高端市场。换个思路想,折叠形态手机与其他机型的内卷方向其实没啥区别,不同的是厂商要额外投入适配、研发成本罢了,下一阶段很有可能就是自研芯片层面的内卷。

那么,折叠屏手机何时能成长为市场主流量级呢?笔者认为这个时间点掌控权在厂商手中,当产品售价、用机功能、产品品控、系统软件适配力度、轻薄便携手感都达到消费者心理预期时候,大家态度自然会从“尝鲜”转变到“主力机”。好在随着行业内卷,折叠屏机型已经从最开始的16999起售,逐渐下沉到9999,甚至OPPO Find N一度卷到7699,作为消费者笔者自然乐见其成。当前,折叠屏机型的需求远未达到厂商宣传的那般火爆,更像一种少数人玩得起的高科技玩具,但可以确认的是它显然不是未来智能手机的终极形态,对这种过渡性质产品我们不妨做一回等等党。

铰链和屏幕:既是增量成本,也是关键技术

对于折叠屏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屏幕和铰链。

铰链:设计复杂,材料创新与结构创新并行

铰链等机械结构影响折叠屏手机的开合及折痕控制,而目前主流的折叠屏铰链分为 U 型 铰链和水滴铰链。U 型铰链结构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弯折半径较小,屏幕在 打开时容易出现折痕问题;水滴形铰链结构相对复杂,不但要保证较大的弯折半径,从 而减小折痕问题,还要保证屏幕在折叠状态时呈现处无缝的效果。由于在使用体验上更 为出色,近年来我国各大厂商均采用了水滴形的铰链设计,例如 OPPO Find N、vivo X Fold、荣耀 Magic V 等。同时,在手机厂商和上游供应链厂商共同推动之下,我国铰链 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有望进一步推动技术和成本的改善。

区别于内折方案,华为最新发布的 Mate Xs 2 则再次采用了外折的方案,搭载双旋鹰翼 铰链,旨在解决屏幕折痕问题。从使用的角度看,外折方案的优点在于屏幕弯曲时的曲 率半径更大,从而使得折痕更小;同时相较于内折方案去掉了一块屏幕,因此手机的厚 度可以更薄,成本也可以更低。但外折方案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整块屏幕 暴露在外,容易产生划痕或者损坏等问题;日常使用时,由于在折叠状态下只有一半屏 幕处于点亮状态,“两块屏幕”使用时间存在差距,长期使用下来可能会产生烧屏问题。

折叠屏铰链需要完成精密限位、阻尼保护以及多次开合等复杂功能,零部件多,组装复 杂,且耐久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从选材和制造工艺上来看,其涵盖了多种精密结构 件的加工和装配。例如华为 MATE X2 采用了锆基液态金属,同时加入了碳纤维复合材 料;OPPO Find N 采用了 136 个零部件,单个零件加工精度最高达 0.01 mm;荣耀 Magic V 铰链包含了 213 个高精零器件,材质使用的是三重航天级用材,具备高硬度且 不易磨损,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抗腐蚀能力;vivo X Fold 铰链包含 174 个零部件,使用了 钛合金、锆合金、碳纤维等六重航空材料。由于零组件多且精密度要求较高,因此铰链 的组装难度也较大,良率和产能也相对较低。

MIM 和液态金属工艺是实现高性能铰链的关键加工技术。铰链的生产制造程序复杂,并 且需要金属注射成型(MIM)以及液态金属等新工艺,相较于传统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 (CNC)工艺来讲,MIM 和液态金属工艺更适合于制造三维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的超 小件产品,在批量生产时更具备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MIM 和液态金属之间的差异在于, 液态金属可以生产超高硬度,更耐磨的金属件,性能优于 MIM 产品,但成本也相对较 高,且后续机加工难度较大。考虑到成本和性能的平衡问题,一般会使用多种工艺。

随着折叠屏手机景气度的不断提升,国内终端厂商及上游供应链厂商均在铰链技术方面 进行布局。精研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 MIM 厂商,具备铰链所需零部件的研发和量产能 力,已经向头部品牌客户的多款折叠屏手机批量供货,同时也在进行模组方面的研发工 作,在国内厂商中处于相对领先的水平;宜安科技则拥有全球最大的锆基液态金属生产 线,相关产品已经在铰链结构中的得到批量应用。此外,东睦股份、长盈精密等公司也 均在这一领域进行研发投入。随着国内上下游厂商的深度合作,折叠屏铰链也有望在走 向成熟的过程中降低成本,从而更好的推动终端产品的渗透率提升。

屏幕:可折叠 OLED 逐渐成熟,成本有望持续下降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折叠屏手机主要采用柔性 OLED 屏幕,但区别在于为了获得更好的 可折叠性,对于屏幕所使用的材质以及厚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 U 型还是水滴型, 折叠屏在弯折过程中均会在弯折处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这种情况会导致屏幕中相邻膜 层之间分离断裂(层与层之间用胶粘合在一起),发生断裂,最终损坏。那么为了降低这 种弯曲应力或者是屏幕内层与层之间的剪切应力,首先是屏幕的整体厚度需要减薄,同 时还要通过一些设计来保证屏幕中的关键功能层(比如触控层、发光层等)处于应力的 中性层。因此,折叠屏手机屏幕的设计在结构和材料上均需要一些新的设计。

具体来看,在前盖板上,传统智能手机的盖板玻璃一般不具备可折叠性,而折叠屏手机 通常会采用 CPI(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或 UTG(超薄柔性玻璃)方案;偏光片方面,传 统偏光片采用多层膜结构,厚度较大,在弯折半径较小的情况下,所受的应力较大,因 此在折叠屏中偏光片厚度需要大幅度减薄;触控模组方面,传统显示屏广泛使用 ITO(氧 化铟锡)作为电极材料,但由于 ITO 材料较硬且易碎,可折叠 OLED 的触控电极材料 通常使用 Metal Mesh(金属网格)技术方案替代,其具备更好的弯折特性;此外,为保 证折叠屏在弯折过程中功能膜受力更小,OCA 光学胶也必须具备更高的剪切应变能力。

集成度更高的 on-cell 触控方案和 COE 技术让屏幕变的更薄。在摩托罗拉 Razr 折叠屏 的屏幕设计中,采用了集成度更高的 on-cell 触控方案,能够将超薄的触控电极与显示 功能层结合在一起,从而去除了基底材料以及 OCA 粘结剂的使用,使得整体厚度较传 统方案降低了 10%。三星的 Y-OCTA 技术移除了薄膜基材,让触控电路直接图案化在 薄膜封装层之上,不再需要单独的触控层,如此简化了 OLED 屏幕的堆叠结构。此外, 采用 COE(Color On Encapsulation)技术,通过在 OLED 封装上制作彩膜的方式来取 消掉原有的偏光片,从而也可以进一步的降低 OLED 面板的厚度和提高器件的可挠曲 程度,在三星 Galaxy Z Fold 3 上已经开始采用该项技术。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影响可折叠 OLED 屏幕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盖板材料和良率等问题。 一般柔性屏价格大约在 80 美元或更低,而同尺寸手机屏幕的折叠屏价格在 150-250 美 元左右,其原因一方面是折叠屏手机使用的 UTG 玻璃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可能会达到 25-40 美元/片,远高于普通智能手机盖板价格;另一方面,一般用于智能手机的柔性 OLED 屏幕的制程良率在 80%左右,但是同尺寸可折叠 OLED 屏幕的制程良率仅在 65% 左右,主要原因在于更复杂的封装工艺和模组方案。

UTG 可能会成为未来趋势。为了保证良好的弯折性,折叠屏手机舍弃了传统的玻璃盖 板,而采用 CPI(透明聚酰亚胺)或 UTG(超薄柔性玻璃)作为盖板材料。从性能上看, CPI 在耐久性和折叠性能上具有优势,但存在容易产生折痕、易刮花、耐热度较低、触 摸感不佳等缺陷;而玻璃材质的 UTG 虽然成本更高,但在透光性、硬度、耐磨耐热性 等方面表现更好,近年来随着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广。从目前市场动向来 看,三星折叠屏手机前盖板已经由搭载 CPI 全部转为 UTG 材质,预计在 2022-2025 年 间,UTG 渗透率将稳定在 70%左右。若 UTG 的成本持续下降,其渗透率仍将提升。

目前在超薄柔性玻璃 UTG 盖板产业链中,UTG 的成型与后续加工企业多是分开的。上 游由全球显示玻璃制造巨头垄断,如德国肖特(SCHOTT)、美国康宁(CORNING)和 日本电气硝子(NEG),他们通过溢流熔融法、狭缝下拉法等核心成型技术制造出能够 用应用于折叠手机的 UTG 原片;而后由中游公司负责切割、强化(或薄化)等加工操 作,如三星使用的韩国 DowooInsys 和 eCONY;最终交付给下游面板厂商三星、京东 方等使用,生产出的柔性显示面板被应用在折叠智能手机等领域。国内 UTG 中游加工 企业的规划产能已超数千万片,且未来仍在持续增加,大部分 UTG 中游加工企业如凯 盛科技、长信科技等都已向面板厂及终端送样并处在小规模量产阶段。

来源:DTCHAT,未来智库,邻章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数码超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