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高利润时代告终,光伏行业或被重塑

4139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业绩分化,暴露了光伏产业上下游的失衡与矛盾。技术之争成企业弯道超车的砝码。在扩张与出清之间,新的市场格局已悄然重塑。

2021年,光伏行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总体受原料短缺价格暴涨、疫情冲击、物流不畅等多重影响。上游硅料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中游硅片公司相应提价保利润,下游组件端、电池端业绩承压、毛利率大幅下滑。

我们对比了75家光伏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发现,共有68家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54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家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其中6家上市公司在营收同比增长的情况下,出现归母净利润亏损情况。75家公司中,隆基股份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排名第一,分别为:营收809.32亿元,归母净利润90.86亿元。上机数控去年营收增幅最高,达到262.5%。新特能源去年归母净利润增幅最大,达到680.9%。

为抵抗风险,龙头企业开始进军产业链上下游,采取“垂直一体化”发展策略;为保住现金流,一些企业选择出清风险业务,加快轻资产转型。在此过程中,光伏技术革新,成为调节产业链各环节盈利估值的重要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N型电池会成为未来主流方向之一,有望重新拉开企业间的竞争差距。但由于工艺要求高,技术上仍存在不确定性,押注企业能否顺利实现弯道超车还有待市场验证。

而在“整县政策”推动下,分布式光伏爆发,为产业链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国资的密集入场,或令光伏产业格局被重塑。

硅料还有一年好日子

2021年的涨价潮之下,光伏制造端四大环节冷热不均。 1月-9月,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涨幅分别为165%、62.6%、20%和10.8%。涨价潮源于硅料的量缺价高,而高度集中的硅片企业上半年也收获了红利,下半年因新产能释放以及低价存货用尽而利润缩水;电池、组件端的成本转嫁能力明显更弱,利润严重受损。

随着新一轮产能竞赛开启,制造端的利润分配将在2022年发生变化:硅料继续躺赚,硅片竞争激烈,电池、组件利润有望修复。

明年硅料供需整体仍将维持紧平衡,价格中枢下移,但该环节将依然保有较高利润。2021年约58万吨的硅料总供给基本匹配终端装机需求;但相对于产能300多GW的硅片端而言就紧缺了,导致市场出现抢料、囤料、哄抬价格的现象。

尽管2021年硅料的高利润已导致扩产,但由于进入门槛高和扩产周期长,明年其与硅片端的产能差距依然明显。 硅业分会根据各主要企业的规划进行初步统计,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为85万吨/年,考虑到海外产能供应,可满足230GW的装机需求。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与推算,2022年底仅Top5硅片企业就将新增约100GW产能,硅片总产能近500GW。

受价格刺激,国内几乎所有的硅料龙头都已抛出了不小的扩产计划。一般来讲,硅料项目的投产周期约18个月,产能释放速度慢、产能弹性也小,开停车成本高昂。一旦终端开始调整,硅料环节将陷入被动。

硅业分会已就投资过热做出警示,硅料短期供应持续紧张,未来2-3年产能将持续释放,中长期或出现供大于求局面。目前硅料企业宣布的规划产能已超出300万吨,可以满足1200GW的装机需求。

考虑到庞大的在建产能,硅料企业的好日子很可能只剩下2022年。

2021年光伏产业链的价格波动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平稳发展,对此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近期均做出表态,指出产业链供应稳定、价格平稳,既是全行业共同的期待,也符合全行业的共同利益。

02硅片高利润时代告终

2022年硅片环节将品尝产能超速扩张的苦果,成为竞争最激烈的环节,利润和产业集中度均将下降,将告别长达五年的高利润时代。

自2016年开始,单晶硅逐步取代多晶硅,技术代差带来了持续的超额利润,作为单晶老大的隆基股份(601012.SH)自然吃到了最大的一块蛋糕,它与中环股份通过重磅扩产迅速形成了双寡头的垄断格局;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SZ)等传统组件商不愿受制于人,也扩产硅片;同时也培育出了诸如上机数控、京运通等第三方硅片商,单晶硅片产能趋于饱和。

在双碳目标的刺激下,高利润、低门槛的硅片环节更加受到资本的青睐,超额利润随着产能的膨胀逐渐消弭,硅料涨价更是加速蚕食硅片利润。2022年下半年,随着硅料新增产能释放,硅片端很可能会出现价格战,届时利润会受到大幅挤压,部分二、三线产能或退出市场。

头部企业也不能高枕无忧,要利用自身规模、成本、技术、品牌优势保住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2021年底,隆基、中环股份(002129.SZ)双寡头对垒的火药味渐浓,双方已先后各自累计降价两次。 硅片降价潮下,隆基、中环两大巨头的承压能力或因一体化程度出现分化。

截至2020年末,隆基硅片、电池、组件三端产能分别为85GW、30GW、50GW;中环主要为硅片、组件两端,产能分别为为55GW、4GW。 隆基在硅片和组件端建立起的绝对优势,使得其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硅片外售比例,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比如硅片行情差的时候,即可调高硅片自用比例,加工成组件产品对外销售;反之亦然。 如此看来,一体化程度较低的中环可能在此轮降价潮中受伤更重,该公司也正在快马加鞭加码自身组件产能。据《财经》了解,截至2021年底,中环硅片、组件产能将分别达85GW、11GW。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对《财经》记者表示,组件业务给隆基带来的也不完全是利好,还有巨大的客户压力。隆基在硅片建立起绝对优势后,进军组件业务,与自己的客户直接竞争订单,且抢成老大,破坏了自身的产业生态。

相比之下,中环的客户基础更为扎实,粘性更强,这是中环在硅片降价中拥有的优势。 除了价格,大尺寸化也是两大头部争夺市场的重要抓手。

一直以来,隆基、中环分别为182mm、210mm阵营的主要代表,泾渭分明。但中环近期首次推出182mm、218.2mm两种尺寸产品,两种尺寸版型一致,但据称218.2mm功率更高,这被外界解读为中环抢夺隆基182mm市场蛋糕的重要信号,中环的“越界”行为预示2022年的硅片市场必有血战一场。

随着上游硅料、硅片价格的回调,以及下游强劲装机需求的支撑,2022年电池片、组件环节的盈利能力将得到修复,不必再受夹板气。

国资入局分布式光伏,行业面临大洗牌

市值千亿的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2021年度业绩变脸,一度引发市场剧震。在营收增长25.15%的情况下,净利润下滑19.01%。增收不增利显示出其业绩承压。

关于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公司方面透露,主要由于去年四季度该公司的海外电站业务出了问题,导致公司整体业绩损失约10个亿。钛媒体App注意到,阳光电源去年电站业务收入占比超40%以上,在所有主营业务中位列第一。

年报中,阳光电源提及了包括市场竞争加剧、贸易摩擦疫情影响、汇率波动、资金周转风险在内的八大风险。这些风险或多或少存在于光伏行业下游的电站企业中。

事实上,光伏行业本身具有项目金额大、付款周期长的属性,受电价补贴的政策影响较大。在补贴退坡、负债高企的压力下,一些民营企业选择出售光伏电站,加快轻资产转型。其中就出现了协鑫和正泰两任“民营电站大王”的身影。

对协鑫新能源来讲,转折从2018年开始。这一年,协鑫新能源光伏总持有规模超7GW,仅次于国家电投,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光伏电站投资企业;同样是这一年,协鑫新能源加速出清手头的电站资产,成为了出售光伏电站资产最多的民营企业。协鑫这一反常操作的原因在于,高速扩张令公司陷入连年亏损,80%的资产负债率显示公司现金流承压。当然也与“531新政”——控规模、降补贴,光伏行业“断奶”有关。

为解决债务危机,保障企业现金流,协鑫新能源在近四年时间里,共出售了超6GW光伏电站资产,现手中光伏电站规模已不足1GW;仅2021年,公司出售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9GW;今年5月5日,再次官宣出售30MW光伏电站股权,该笔交易完成后,协鑫新能源将获得约1.539亿元的资金。

财报显示,协鑫新能源2021年亏损5.62亿元,2020年亏损12.18亿元,同比亏损收窄;公司负债率由去年同期的81%下降至56%。这其中有出售电站资产减债112亿的功劳。

或许是有了协鑫的前车之鉴,正泰新能源也走上了轻资产转型之路。这家企业刚刚于2021年上半年超越协鑫新能源,登上“民营光伏电站之王”宝座。几乎同一时间,该公司电站出售步伐加速。钛媒体App发现,其电站转让对象以国资企业居多。

财报显示,正泰新能源2021年共出售34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8GW,出售对象为三峡能源、国电宁波风电开发有限公司、电投安能陕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重庆渝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出售电站项目总成交金额达44亿元。

以往民营企业深耕光伏行业,如今央企、国企参与热情突然提高,这与“整县政策”推进引爆分布式光伏市场有关。

2021年6月11日,发改委曾明确,今后新备案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实行平价上网。6月下旬,国家能源局正式启动全国整县(市、区)屋顶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申报工作。目前全国31省份共申报676县。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5GW,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29.28GW,占比首次突破50%。分布式光伏已成为国内新增装机量的新增长点。无论央企、国企还是民企都不想错过这场万亿光伏盛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国家电投签约县域数量突破100家,大唐、国家能源集团、华电、华能、国家电网签约的数量依次为51家、33家、25家、20家和19家。

与此同时,大型民营企业也在加速跑马圈地。不过钛媒体App发现,能够真正拿下整县推进项目开发权的民企并不多,除了少数自持电站外,大部分民企选择与国企、央企共同开发或承包国资项目的方式参与项目。大量资本蜂拥而入抢占屋顶资源,实际推进过程却落地迟缓、困难重重。

对此,正泰新能源公司总裁陆川曾指出,大规模的运维工作难题、项目开发质量参差不齐和企业经营不规范等问题,仍是户用分布式光伏市场存在的痛点。

在整县推进的政策引导之下,以民企为主导的分布式光伏市场格局正被悄然重塑。可以预见,随着国资企业的大量下沉入局,光伏民企的生存环境正迎来新一轮挑战。

中国光伏发电行业未来前景预测

1、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双驱发展

近两年国家八部委陆续地出台了《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基本确定了在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路径,把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双驱发展作为主要方向,奠基了2022年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2、分布式光伏迎来增长点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光伏发电建设将会实现新的突破,分布式光伏约占全部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分布式光伏成为光伏发电行业的重要力量,未来将会继续发展。

2、我国光伏发电市场规模将会持续扩大

从目前来看,中国光伏发电的市场规模储备较大,2021年各省光伏电站规模已经超过大型基地规模,约为89.28GW,预计2022年光伏发电项目安装量将会超过75GW。

根据《意见》中制定的“双碳”目标和“三步走”路线图,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将会不断提高,最终实现80%以上的目标,到2025年光伏总装机规模将达到7.3亿千瓦。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有望占比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全球总电力供应中占到10%以上。

来源:研精毕智,天弘基金,钛媒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细说光伏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