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驱动千亿生物降解市场可期,其中还有一个可以闷声发财的好产品

新材料君 2022-05-16

可降解塑料地膜

2353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在碳中和、碳达峰大的发展背景下,相关政策持续在限制塑料用品上发力,并鼓励推动可降解材料发展。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GB/T41010-2021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GB/T41008-2021生物降解饮用吸管》两个国家推荐性标准将于2022年6月1日实施。

国标落地,生物可降解材料迎来重要机遇,而其巨大且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不少传统石化企业以及一些非石化企业布局。

1、政策驱动,千亿市场可期

我国可降解材料领域发展空间大,依旧是一片可待开发的蓝海。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塑料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达15%。据卓创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塑料的表观消费量在8000万吨附近,塑料制品的表观消费量在6000万吨附近。

政策一直在不遗余力限制和降低塑料用品使用量。

根据发改委《意见》,2020年底首先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建成区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沿海地区县城建成区。到2025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随着政策力度加大以及可降解塑料应用的不断扩大,一旦实现大规模替代将为可降解塑料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华安证券预测,到2025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238万吨,市场规模可达477亿元,到2030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428万吨,市场规模可达855亿元。根据GrandView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54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将达到698亿美元,按照可降解塑料替换率为30%计算,预计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约为209亿美元。

目前国内可降解塑料市场缺口较大,可降解塑料有效产能合计仅约为25万吨。在需求持续释放下,国内可降解塑料市场迎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2、降解塑料中的摇钱树

农用地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背景下,由于传统地膜无法降解,残留在土壤中影响耕作,还会使农作物根部生长受到抑制。传统地膜的弊端日益显露,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绿色环保的要求。2022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在重点用膜地区,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500万亩,拉开了降解塑料全面用于农业地膜的序幕。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地膜需求逐年增加,常年保持10%的增长率,年需求已达200万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农膜产业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推进,降解塑料市场正在进入新一轮需求增长。

市场上现在能够批量提供降解塑料地膜的企业较少,存在巨大的缺口,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能否把握机遇,脱颖而出的关键是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降解塑料的市场需求端已全面开花,降解塑料行业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期,也正是投资的黄金期。纵观降解农用地膜的需求,优势体现在:

降解农用地膜是市场刚需,体量庞大,每年需求容量在200万吨;

国家政策托底,各地都有降解地膜补贴政策;

目前正处于降解地膜替代传统地膜的关键期,销售旺盛,中间利润丰厚;

降解地膜目前市场空白点多,竞争对手少,有利于中小投资者进入。

因此,降解农用地膜产品成为一个闷声发财的不错的选择。

根据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的国家标准(GB/T 35795-2017),降解地膜为具有完全降解特性的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生物质材料,可加入适当比例的淀粉、纤维素等,以及其它无环境危害的填充物。现有的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生物质材料急需使用淀粉、纤维素、矿物基等的加入降低成本。因此,降解农用地膜生产项目生以及可用于降解地膜的热塑性淀粉母料、矿物基降解塑料母料、淀粉基生物塑料母料等成为优质投资项目,潜力巨大。

3、生物可降解材料附加值高,成投资风口

可降解材料种类繁多,而从产品特质及优劣看,生物可降解材料是较为理想的可降解材料之一,也最具发展前景。

生物降解塑料下游主要应用于包装、农业、3D打印、现代医药、纺织业等。其中,农业领域的塑料袋和地膜领域是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最具潜力的市场,我国每年塑料袋消耗量在70-80万吨,农用地膜消耗量120万吨以上,将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带来广阔空间。

目前生物降解塑料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HA(聚羟基烷酸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CL(聚己内酯)等合成这些材料的单体或者天然高分子材料等。

从技术和环保等多角度看,PLA、PBS、PBAT、PHA是生物降解材料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包装、纺织和农膜领域中,PLA和PBS消费量较大,而在医用植入材料等一些高附加值领域中,PHA在使用广泛。

我国PLA生产起步相对较晚,丙交酯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据艾瑞报告显示,丙交酯开环聚合法目前只有美国Natureworks、荷兰Corbion和浙江海正三家企业突破。

浙江海正打通了“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工艺产业化流程、掌控了从材料合成到市场应用各环节关键技术、实现聚乳酸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在国内,除浙江海正外,也有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聚乳酸的生产工艺,并已着手新建聚乳酸产能,包括丰原生物、金丹生物、中粮生物。

总体上看,聚乳酸产能还是缺口较大,国内市场,即使将中粮科技的3万吨聚乳酸产能(丙交酯投料)考虑在内,聚乳酸的年产能也不超过17.5万吨,制约了PLA发展。

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新材料领域战略地位,5月10日证监会批复同意浙江海正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

相较之下,另一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能得以快速扩张。

以恒力、万华为首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企业,纷纷大规模布局可降解产业链。其中,恒力从原料端BDO,AA再到PBAT/PBS各环节均有布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装置。

5月13日涨停的华阳新材,2021年规划启动PBAT产业链,投资约5.7亿元,在平定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布局6万吨/年PBAT和2万吨/年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及塑料制品项目,在山西省综改示范区布局2万吨/年全系列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计划三个项目将在下半年相继投产,建成后累计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

在众多产业资本加持下,生物可降解塑料产能急剧扩张。据艾瑞报告数据,截止目前有52家企业在建或拟建产能,我国可降解材料产能将会在未来3-5年间达到459万吨(拟建)。

从产能布局上,企业更偏向于技术更先进的PLA方向,其拟建产能大约可达300万吨,可以有效覆盖餐饮市场、农业地膜应用及医用场景下的需求。

文章来源: 财华社,瓦特科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材料君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