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落幕,iPod停产,2022年还有这些电子产品将会消失

智能数码范 2022-06-07

智能手机微单移动互联网

3763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6月伊始,Kindle的一纸公告,主动给中国区的产品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根据亚马逊中国官宣,一年后的2023年6月30日,它将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同时从官宣之日起,亚马逊停止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的供货。

2016年时,中国还是Kindle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作为培养了国内第一批电子书阅读群体的标志性产品,Kindle在一片真假读书人的唏嘘声中退出中国市场。从辉煌到没落,Kindle的命运并非偶然。

时代的车轮从你头上碾过时,从不说再见,无论你是谁,也无论是哪个领域。

2009年,旗下MP3、MP4在国内市占率均为第一、风头正劲的爱国者创始人冯军对媒体表示:“我们在MP5方面的发展,已经做得比较大了;最近又开始在MP6方面正式发力,MP6可能会改变全世界音乐享受的(产品)结构。”作为当年的时代骄子,冯军理所当然地畅想着继MP3、MP4之后,再用MP5、MP6一统便携式电子设备江湖的美梦。

然而,市场从不按既定剧本演绎,随后而来“改变世界音乐享受结构”的产品是iPod,开创智能时代的设备也不是爱国者的“MPX”,而是苹果的iPhone。

而时代车轮推进到2022年5月11日,销售20年卖出4.5亿台的iPod,也宣布停产了。老用户晒出iPod高呼“爷青结”还没几天,苹果的老对手微软5月16日宣布,服役27年的IE浏览器将于6月16日正式退役,未来将由Edge接力。

PC互联网过渡到移动互联网已逾十多年,在智能手机逐渐强大的过程中,从MP3、MP4、掌机等,到最新的Kindle、iPod,不少承载着消费者回忆的产品,不甘地挥手作别。

1、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硬件的迭代和软件功能的优胜劣汰,最终杀死了一个个旧时代的残党。

无论对经典产品有多么留恋,用户对产品携带的便捷、信息处理能力的贪婪,都使硬件科技产品的发展遵循了自然界的弱肉强食法则,甚至更加残酷。

现在人们手中这款手掌大小的智能手机,聚合了网络、通信、芯片、AI、系统、GPS、无线传输等诸多零部件和功能,是消费电子产品中最强大的信息处理器,这也让它成了多种经典硬件产品的绞肉机。

如智能手机的“云化”,理论上容量可趋近于无限,这就打败了MP3、MP4们,以及号称发展到数万歌曲存储空间的iPod。

而更好的屏幕,更先进的CPU,都被人们毫不吝啬地配置给了智能手机,其娱乐功能已远超不少专项产品,这点在游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联网对战、更强大的游戏引擎、更开源的开发、更多样性的玩法,让智能手机打败了索尼的PSP和任天堂的NDS。

索尼于2021年7月正式宣布关停PSP游戏商店。在NDS创下1.5亿销售纪录之前,任天堂在2017年推出Switch,这款将主机和掌机合二为一的新产品实际上宣告了纯掌机时代的终结。

硬件产品力的升级造成的新老交替不胜枚举。如3.5英寸的软盘被U盘替代;成像质量更好、储存空间更大、更便捷的数码相机,让胶卷相机成为小众收藏品......

比硬件淘汰节奏更快的,是以软件功能性革新为驱动的产品形态的迭代。

PC互联网早已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过程中,智能手机无疑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角和旧时代经典产品的“推土机”。

如今,我们正身处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早期迁徙中,智能手机又一次成为了万物互联的连接中心,随着手机地位和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不少产品和服务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消灭。

诚如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所言,“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冯军在爱国者黯灭前夜,还在努力设计着MP6,从他的规划中,MP6是能通过互联网随时点击200万首正版歌曲的智能设备,但仅一年后,iPhone4便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他的这些畅想仅成为了智能手机无数功能中的一小部分。冯军依然在音乐播放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智能手机却早已进化成彼时众人未曾设想的模样:一个不需要键盘、可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微型电脑。

诺基亚比爱国者更懂产品形态变化所带来的降维打击,巅峰时期占据全球四成市场的诺基亚还在研究如何提高待机时间和质量,就被iPhone系列手机吃干抹净。

智能手机成为打开万物互联的钥匙后,也将上个时代的旧门锁死。下一个被封印的又将是谁?

2、谁会是时代流出的下一滴泪水?

2022年很可能会就此消失的消费电子产品,以及他们消失的理由。

1)单反相机:它的没落,是技术与需求变革的必然

首先,我们要讲到的第一款即将消失的产品,就是可能会让许多“摄影佬”听者伤心、闻者流泪的单反相机。

没错,这一领域的事实是相当残酷的。在当前的三大相机厂商里,索尼早在数年前就已停止了旗下alpha系列单反的更迭,专注于微单了。如今他们在微单领域玩得风生水起,或许都再也不会想起自己还曾经做过单反。

而在佳能这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Fujio Mitarai前段时间刚刚确认,EOS 1D X Mark III将会是其最后一款旗舰单反。同时就在几天前,佳能也关闭了位于珠海市相机生产工厂的大部分产线,宣告其相机产能的大幅削减。

至于尼康,虽然至今他们还没有明确表态,但看看Z系列如今产品快速迭代、市场和口碑双丰收的局面,再看看D850这种传统高端单反已经快五年没有换代的“待遇”,说尼康没有集中精力做微单,或许谁都不会信。

那么,为什么相机厂商普遍对单反不再上心了呢?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首先,从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来说,单反与微单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单反多了一块反光镜和一个独立对焦传感器。这就使得单反在对焦时主CMOS可以不工作,同时也导致在拍照(感光)时,主CMOS理论上可以有更低的残留电荷、噪点更少。

作为微单旗舰,尼康Z9的ISP性能和很多功能都超过了自家单反D6

但是随着CMOS和ISP技术的进步,微单的噪点问题早已得到了解决,一部分旗舰级的全画幅、甚至中画幅微单,在画质表现上完全能与顶级单反“掰手腕”了。这也直接促使厂商将微单的功能定位从以往的主打家庭民用,扩展到了如今的专业级,顺带靠着更大的机身、更大容量的电池,也解决了微单以往的续航短板。

像适马fp这种超小型全画幅视频机,在单反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方面,单反的成像原理与机身构造,也注定了其更适合用于静态照片拍摄。而微单的无反光板、小体积,却赋予了它更强的可扩展性以及对视频拍摄更好的兼容性。于是,当大量消费者对于“专业相机”的功能需求,从静态记录转向VLOG、视频拍摄时,微单的崛起也就成为了必然。

2)家用发烧CPU:曾经的顶级象征,如今不再有意义

如果说单反的没落,是源自技术进步带来的需求变更,那么家用发烧CPU的消失,则更多反映出了相关行业这些年在底层技术上的停滞。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疑惑了,今年Intel不是刚刚发布了12代酷睿吗,AMD的7000系锐龙不也预告了吗,怎么能说家用发烧CPU没了呢?

CPU插槽两侧有对称的内存位,是发烧级主板的最典型特征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无论12代酷睿,还是5000系或7000系锐龙,在产品定位上都不能算“发烧”级。因为真正的发烧级平台有四个很明显的特征,一是CPU的核心数量特别多,28核、32核,甚至64核都不在话下;二是内存肯定不止双通道,早期起步是三通道,现在则是四通道或八通道的配置,因此内存带宽特别大;三是PCIE数量特别足,最少都能有2-3个满血的x16插槽,不像普通的家用高端平台,扣扣索索就给一个x16;四是主板寿命特别长,基本都是一代主板对应2-3代CPU,而不会像普通家用平台CPU和主板芯片组一一对应。

从这四大特征来判断,真正满足“家用发烧平台”要求的,其实也就只有Intel的酷睿-X系列,以及AMD的锐龙线程撕裂者系列了。而根据目前最新的爆料信息显示,现在这两个系列都已停止了更新,未来对应的新核心虽然还会出,但不会再有面向游戏玩家的新品,并且全部都将改为主打生产力的专业工作站产品线(也就是Xeon和线程撕裂者PRO)。

为什么这两家厂商会不约而同地“砍掉”发烧级家用CPU产品线呢?首先,纵观最新的Xeon和EPYC(AMD的服务器级别CPU)产品线就会发现,现在的顶级超多核CPU,功耗相比过去其实已经呈现出了爆炸式上涨的态势。

例如,最新的Xeon8380(40核80线程)和EPYC7773X(64核128线程),默认TDP都已经高达270W-280W,比普通家用高端CPU全核心满载超频后的功耗还要更高。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升一下频率、开放一下超频,功耗突破400W则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而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360mm的三风扇水冷,大概率都已经压不住了,只有服务器机箱的暴力风扇才能“管用”。而服务器的风扇噪音,就还能家用吗?

其次从内存性能来看,虽然前文中曾提及,发烧级CPU的内存通道数通常都特别多。但超多通道的内存控制器设计带来的弊端,就是这些CPU的内存超频兼容性往往都非常差。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据我们所知,普通的12代酷睿i9内置的内存控制器,理论上最高可以支持到12800MHz的DDR5超频内存(只是现在的主板和内存还跟不上),在这个频率下双通道的DDR5内存,已经可以媲美发烧级CPU+8通道DDR4内存的读写带宽。

最后,关注显卡的朋友可能知道,如今不管是NVIDIA、AMD,还是各大游戏厂商,都已经不再热心支持多显卡并联技术在游戏上的应用。这就意味着发烧级CPU的“PCIE通道足”这个优势,在实际使用中已经派不上太大的用场。况且现在显卡的这个价格,估计也真没有太多玩家会买好几张显卡,单纯只是为了并联打游戏用吧。

3)外折式折叠屏:不成熟的技术被淘汰是必然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曾经在手机行业叱咤一时的一项技术,同时也是现在折叠屏机型的一个分支——外折式折叠屏。

表面上来看,外折式折叠屏最大的好处,在于其折叠时可以实现设备“正反两面双屏”的效果,同时相比于内折式的折叠屏手机,外折屏幕意味着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可以共用一块屏,而不需要为手机设计内外双屏,理论上有助于降低成本。

但是一方面来说,外折式折叠屏无论手机折叠还是展开时,柔然的屏幕都暴露在外部,大幅增加了屏幕因为硬物挤压、碰撞而损坏的风险(特别是当你将折叠状态的设备放在包里或者口袋的时候)。

另一方面从“折叠屏”本身的原理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就是折叠半径,也就是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弯折部分的大小。对于折叠屏来说,在屏幕不损坏的情况下,折叠半径越小即意味着屏幕的相关技术越完善。

从这一点来说,如今我们见到的很多内折式折叠屏之所以要使用“水滴式”的弯折设计,是因为除了能减轻折痕外,其实也有屏幕折叠半径不够小的因素在里面。而对于外折式折叠屏来说,它的折叠半径等同于整个手机一半的机身厚度,折叠半径非常之大。

这就意味着,如果说完全180度向内“对折”的屏幕,是理想中的折叠屏设备的最终形态,那么折叠半径巨大的外折式折叠屏,则可以说是折叠屏商用的初始阶段、代表着不成熟技术的形态。

如果智能手机的衰退已无可挽回,它的丧钟,将会由谁来敲响?

文章来源: 雪豹财经社,三易生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能数码范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