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女博士开创了太阳能离网电源系统,打开储能赛道又一条“罗马大道”

储能微观察 2022-06-07

新能源太阳能新能源技术

5128 字丨阅读本文需 13 分钟

今天,新能源赛道又诞生一只独角兽。

投资界获悉,RENOGY如果新能源宣布完成数亿元E轮融资,由前海母基金领投,正式跻身新能源独角兽行列。此前,公司已经集结了天狼星资本、嘉御资本、以及晨壹投资。

成立于2010年,RENOGY如果新能源专注于提供0.1至20度电的新能源独立供电系统,产品主要应用在无电或供电不稳定的场景,例如房车旅行、户外活动、家庭备用等场景。创始人是一位 85后硬核女博士——李懿。她早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物理系,曾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攻读凝聚态物理博士,从事超导体在能源领域的研究。2010年,李懿开始创业之旅。

这是储能赛道火爆的冰山一角。这条赛道正在批量诞生明星公司,VC/PE身影云集,如红杉中国、高瓴、中金资本、前海母基金、华控基金、高榕资本、普华资本、海松资本、蓝驰创投、招银国际、中科创星、联想之星、新鼎资本.....不胜枚举。他们,缔造了这两年最火的赛道之一。

RENOGY的故事,离不开一位85后女博士

1985年出生于无锡的李懿,自小便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从初中开始就对物理极感兴趣。在她看来,物理题能让自己的好奇心无限放大,而解题方法又可以让自己充满自信和成就感。后来,李懿以无锡市前洲镇中考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进入江苏省天一中学少年班。

2003年高考,李懿考入了南京邮电大学物理系。而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她在2007年收到了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offer,以及全额EDA经济发展奖学金。于是,李懿选择赴美攻读凝聚态物理博士,从事超导体在能源领域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李懿仅用了5年时间,就以全A的成绩完成了硕博连读,比同学位学生的平均用时少了整整两年。

实际上,李懿的创业之旅早在留学期间就已开始。当时,每天奔走于实验室的李懿一直在思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技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她深知,人类行为对能源的巨大消耗已经给地球造成了巨大隐患;同时,现代生活最重要的基础生活设施”电”,并没有覆盖至每一个需求场景,移动的、偏远的无电区或电力供应不稳定的地区和场景,迫切需要独立、可靠的电力系统。

那么,如何可以在短期内解决传统能源短缺、能源传输浪费、能源供应不均的实际社会问题?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达成,却不以牺牲生活品质和社会进步为代价?李懿得出的答案是——“清洁且形式灵活的新能源“。

至此,一个创业的念头在李懿脑海中萌生。在2010年3月1日这一天,她正式注册了RENOGY——Renewable Innovative Energy. (创新的可再生能源)。在RENOGY,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有企业客户,都可以获得一整套基于其不同场景用电需求的独特的新能源供电系统。

DIY友好的“太阳能离网电源系统”的开创者

她带领团队开创了在电商平台销售DIY太阳能离网电源系统的商业先河,迅速占领欧美各大电商平台的头部位置,同时入驻沃尔玛、BestBuy、HomeDepot等零售渠道。在网上显示的信息可以看出,其房车市场的占有份额最高,中国的头部房车制造商例如上汽大通、宇通房车、奇瑞旗下的瑞弗房车、金冠房车、旌航房车等均使用RENOGY品牌的房车太阳能、磷酸铁锂电池等产品作为房车生活供电。

RENOGY如果新能源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是其成功的关键。现代城市生活无法离开电力,但电网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覆盖至每一个角落。比如,房车、游艇、露营等户外休闲活动时,使用充电宝只能解决小型USB产品的供电,燃油发电机和车载发电机既有噪音和气味污染,在经济层面又不划算。

依托太阳能进行发电,并将电力存储至蓄电池中,直接输出5V、12V、220V的电力,为各类电子产品供电,成为经济环保又可靠的独立供电解决方案。

该系统需要将光伏、储能、充放电管理及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打通,需要有强大的产品技术创新及供应链管理能力作为支撑。这样高的壁垒,也解释了为什么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可与RENOGY相提并论的企业寥寥无几。

在RENOGY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出,其离网电源系统旗下共有八大产品品类,包括太阳能组件、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充电器、监控显示屏、能源物联APP以及配线支架,各品类下均有不同功能和规格的单品供用户选择。

RENOGY的使命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提高清洁能源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比例,是其实现使命的关键路径。RENOGY通过官网、社交媒体及APP构建了POWER PLUS用户社区,在这些平台上有大量RENOGY及用户制作的短视频及文章,分享离网电源经验的同时,倡导对地球生态非常友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创始人李懿提出:“新一代的科技创业者肩负着对地球生态及人文生活质量的重任。近几百年的工业化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危机并不是危言耸听,各国相继出台的碳中和国家目标,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和奋斗。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的愿景,必然来自每一个行业和企业的转型。优先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战略”。

RENOGY目前取得的成绩不是偶然,依托技术创新实现了其产品的DIY友好及高品质性能体验,同时凭借DTC商业模式的定位,敏捷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促使其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5年4轮融资,前海母基金领投,他们为什么都投了?

RENOGY的背后,还站着一批坚定的投资人战友。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RENOGY自2018年才开始进行外部融资,至今已完成4轮融资,聚集了天狼星资本、嘉御资本、晨壹投资、前海母基金等知名VC/PE的身影。

时间来到2018年,RENOGY在这年5月获得了天狼星资本的A轮投资,后者也成为RENOGY的早期唯一投资机构。回顾当时的投资,天狼星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沈海伦曾表示,能源问题始终是制约人类发展的最首要的问题,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是全世界公认的解决方案之一。在她看来,消费级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是一个长期被忽视却又增长迅速的市场,RENOGY如果新能源正是这一市场中最优秀的品牌。

嘉御资本则是分别在2020年11月、2021年1月,连续B、C两轮加注RENOGY。在嘉御基金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卫哲看来,李懿以及她所带领的年轻有活力的团队,在技术和市场上两翼齐飞,即具备扎实的研发能力,又具备敏锐和快速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我们看好中国优势产业链出海并形成全球品牌的跨境电商企业。中国光伏产业供应链领先全球,以此为基础的出海产品在全球市场有极大的竞争力,所向无敌。RENORGY充分利用了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是全球最优秀的消费级光伏解决方案的品牌。”

此外,在C轮融资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身影——晨壹投资,创始人正是被誉为中国“并购女王”的刘晓丹。对于此轮投资,晨壹投资认为世界正在经历能源范式转变,国家及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对清洁能源、新能源、独立电源呈现出广泛而蓬勃的需求。这一趋势不仅在新能源电力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等掀起创新浪潮,也极大地推动了消费级独立电源市场快速发展。

这一次,前海母基金领投了RENOGY E轮融资。前海母基金首席执行合伙人、董事长靳海涛表示,新能源、储能,ESG是我们一直非常看好并重点布局的行业和方向,既符合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又是现代社会进步,及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必然需求。

前海母基金团队看到在上游不断加强的技术革新和供应体系,及国际环境牵引的市场机会增长,如此趋势下,新能源前景非常广阔。RENOGY在这个大行业中,充当了“毛细血管”的角色,将新能源和储能的技术、产品、服务输送到各个细分的场景中。

“他们在过去的12年中所积累建立的核心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再到全球化的品牌及服务能力,产品应用创新能力,构建了“技术及生产端”到“消费应用端”的长链条价值。相信在新能源大行业的快速发展下,RENOGY可以凭借其敏捷的创新及技术沉淀,用户的喜爱及信任,成为能源消费场景中的行业领先者,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靳海涛表示。

又一条超级赛道:储能火了,VC/PE集体赶来

如果新能源的崛起,是储能赛道火爆的一缕缩影。

所谓储能,顾名思义即将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其释放。储能的方式主要有氢储能、热储能、电储能三种,其中电储能应用最广、技术最为成熟。乍一听可能会觉得储能和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但实则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产业链。根据海通证券,储能上游主要包括电池原材料、电子元器件供应商等,中游主要包括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和能量管理系统以及其他配件供应商,下游则包括从储能系统集成商、安装商到工商业、电网公司、风光电站等在内的终端用户。

从2021年以来,储能成为最火的新能源赛道之一,这里正在批量诞生独角兽。

比如国鸿氢能。成立于2015年,公司专注于氢燃料电池产业。2017年至2020年,国鸿氢能连续保持四年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排名第一,迄今为止累计融资20亿元。今年4月,国鸿氢能开启了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已达到70亿。

以及云储新能源。2021年,云储获得英诺天使、水木清华校友基金、蓝驰创投、复星集团、险峰长青等投资。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云储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拿了一堆TS”。云储的背后是慈松教授,慈松为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课题组首席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员。

储能赛道为何如此火爆?

资本市场上,储能站上了风口。2021年以来,储能板块相关企业盈利增长十分亮眼,储能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除了宁德时代,相关公司如阳光电源、科华数据等股价均实现了翻倍增长,整体业绩飘红。

头部企业争锋储能战场的背后,是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迎来的爆发式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能源+储能”、常规火电配置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2021年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随着政策趋于明朗,储能产业热度骤然升温,资本产业入局者众多。

如今,只有500万人的北海道,储能市场激战正酣。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华为在日本已开始销售2MWh储能系统。盯上了资源丰沛、储能短缺的北海道市场的除了华为,还有特斯拉、SB energy等外企及本土巨头等。

对新能源需求十分迫切的日本,是全球第四大电力消费国。根据伍德麦肯兹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日本将成为第三大储能国,未来市场空间广阔。于是,除了竞争已然白热化的中国和美国市场,不少企业将目光纷纷投向日本的储能赛道。

据了解,日本规划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量比例要占到35%。为此,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划拨了近9830万美元给安装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家庭和商户,补贴高达66%。

之所以舍近求远布局海外市场,部分企业还是基于中国补贴政策配套不足的考量。影响储能应用及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还是政策。实际上,我国政府层面密集出台利好储能的政策基本是在2021年。有业内人士透露,低价时储存电能、高价时售出电能,是储能最清晰的盈利路径。但我国当前并未实施阶梯式费率,对企业来说,成本增加、收益率降低始终是储能行业迅速普及的障碍。

作为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华能集团为推动能源转型,近年来大幅加速风、光等新能源投资。

“目前发电集团风、光项目配储能,更多是为了拿风、光指标,储能实际的经济性贡献几乎为零——配了储能后,收益率普遍降低约1个百分点。”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储能技术部主任刘明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再生能源配储能要求令企业进退两难。一方面,集团公司每年有新能源开发规模要求;另一方面,投资收益率也有硬性指标,一旦降低很难过审。

电源侧遇到的困境,电网侧也未能幸免。企业想将电网储能电站的成本纳入电网输配电价进行摊销?不可以。2019年5月,国家发展委、国家能源局出台的《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抽水蓄能电站、电储能设施、电网所属且已单独核定上网电价的电厂的成本费用不得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

2019年12月,不能将成本转移至电网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国家电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要求,不得以投资、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电网侧电化学储能设施建设。

而对于用户侧储能,则有了利好消息,通过价格杠杆作用为储能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盈利空间。《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有几个显著亮点,要求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在峰谷电价的基础上推行尖峰电价机制。

到了2021年8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并网主体并网运行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和《电力系统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明确了储能独立市场主体身份的同时,完善了辅助服务市场的新构架。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政策对储能产业的影响。”陈海生告诉《环境经济》,由于储能技术成本和市场对其应用价值的支付尚不匹配,储能投资敏感性极强,投资冲动和投资风险长期并存。

储能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必然是商业化。当前,除了政策“硬指标”要求上马储能项目,不少企业押注储能也有着“占坑”的心理动机——想抓住布局产能的机遇,以期在未来能源转型中占据一席之地。

有业内人士担心,这种情况可能会带来产业的无序发展,尤其是我国储能电站缺乏系统性标准和规范,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会加剧安全风险。

推动储能大规模应用,安全性是不可逾越的门槛。2021年4月16日,北京丰台区最大规模的商业储能电站突发爆炸,爆炸当量相当于26千克TNT,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实际上,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的诸多类型储能电站都发生过事故。为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组织起草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针对电化学储能安全关系的新制度设计,起到了纲领性指导文件的作用。

相关的细化标准也陆续出台。如在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方面,工信部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明确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于新能源储能、通信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储能领域的锂离子电池。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其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必然。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强势推动、新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占比的提升,储能或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机遇,这一赛道也将呈现新的竞争格局。

文章来源:商业微观点,紫牛新闻,中国能源报,投资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储能微观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