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光伏产业在“变”与“不变”中继续增长,分布式光伏成最大赢家

3078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世间的事情一直在变,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只是草蛇灰线,有时难以令人察觉。

5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光伏发电以16.88GW斩获新装机容量第一名,同比增长138%。其中,4月新增装机3.67GW,同比增长110%、环比增长56%。

继第一季度迎来开门红后,需求继续保持强劲。产业欣欣向荣的同时,陆续发布的各项产业数据耐人寻味。

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开始上涨,这种情况虽然去年也曾发生过,但是今年却显得与众不同。

2021,光伏因硅料短缺,价格大幅飙升。几度硅料价格过高推升下游成本,导致终端电站建设需求放缓,供需失衡,陷入价格拉锯战。夹在中间的电池和组件,价格却难以同步上涨。

可是,2022年,在硅料大涨的同时,下游也同步上涨,组件价格甚至一度突破2元/W。电站投资企业一反常态,选择在组件价格高位开工。

2022年,仍旧是拥硅为王。即便需求高企,光伏各环节盈利却差别巨大。光伏组件龙头易主,海外需求复苏。

这些事件折射出光伏产业2022年的“变”与“不变”。

可问题也随着而来,产业链各环节涨价是否持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电站投资企业选择在组件价格高位开工?未来光伏的产业格局将会如何演变?

组件“反常”

对光伏产业有所了解的朋友们应该清楚,由于供需错配等多方面原因,硅料供不应求,涨价贯穿2021年。价格从年初的8.5万/吨一路上涨到27万/吨,涨幅高达217%。2021年末,在硅料放量预期与年末抢装的共同作用下,硅料价格出现回落跌至23万/吨。

2022年,下游需求有增无减,硅料再度踏上涨价的路途。年初至5月11日,硅料实现16连涨,价格来到26万/吨。此后,硅料连续三周保持高位,价格维持在26万/吨左右。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2021的光伏涨价的剧本。去年的故事情节是硅料大涨,但是难以有效传导到下游电池和组件上;而今年的涨价同样出现了这种情况,硅片和电池的涨价趋势相对平缓。

但是在组件端,剧情和去年却有明显不同。组件的价格没有像去年一样疲软,而是出现了明显的涨幅。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产业链下游有着不同的表现呢?组件是如何赢得话语权的?

解读这一差异性,需要逐本溯源。显而易见,商品价格的上涨都是需求终端传来的,光伏组件也不例外。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Q1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3.21GW,同比增长148%,其中分布式占比近70%;组件出口41.30GW,同比增长108.5%。

这组数据有两个明显的亮点需要注意:其一,分布式继去年的火热后,增长势头有增无减;其二,组件出口数据十分惊人。

追寻亮点背后的逻辑,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政策东风为分布式光伏加持

“双碳”无疑为光伏等新能源打开了未来10年甚至未来40年的高速成长空间。而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正在催发新的光伏模式和业界生态。

就分布式光伏而言,作为实现“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启动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并明确了不同类型屋顶的光伏安装比例:党政机关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40%,工商业屋顶30%,农村居民屋顶20%。9月14日,676个整县试点公布,至此轰轰烈烈的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大潮正式拉开帷幕。

对于这场备受期待和争议的的分布式光伏“盛宴”,有业内人士评价,对行业实际带来的增益有限,但确确实实提高了光伏的接受度,项目转化周期大大缩短,全民光伏的时代列车迈上快轨。

此外,席卷全国的最严“能耗双控”再次为烈火烹油中的分布式光伏续上了“催化剂”。2021年下半年,为积极响应能耗双控政策,云南、浙江等多省出台政策,通过限制用电、提高电价等方式促进能耗减排,就此工业硅、钢铁、水泥等产量腰斩,光伏产业深受影响再掀涨价潮。

不过,“能耗双控”之下,光伏等清洁电力的优势也再次体现,多地出台新规明确光伏等产生的用能量不受当年用能总量指标限制,叠加工商业目录电价取消,用电大户的光伏安装潮一时兴起。

统计28省区市刚刚发布的2022年1月代理购电电价,与2021年12月相比,有14省电价出现上浮,极大利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

“以往是光伏安装商找屋顶,现在是屋顶主动找安装商。”上海地区一位光伏开发商感叹。

最好的机遇便是站在风口。企业参与“双碳”,最简单的便是安装光伏。央国企全军渗透,互联网、地产、建材、造纸等跨界新军一拥而入,分布式光伏摇身一变成为市场“香饽饽”。

事实上,早在2020年,央国企挥师分布式光伏的决心便已显现:国家电投意欲打造分布式光伏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三峡领衔组建三峡智慧能源投资(海南)有限公司聚焦工商业分布式,龙源电力携手联盛新能源以“十四五”每年GW级增量为目标打造全球领先的分布式能源投资商。

而整县分布式光伏,更是加速了央国企的全军入场。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跟踪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已有380余市区县敲定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企业/意向企业,不仅“五大六小”、两大设计院等央企火速抢占资源,中煤集团、闽东电力、平煤神马集团、河南投资集团、山西国际能源集团等央国企悉数下场。

新近消息显示,国家电投透露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目标县域已突破100个,大唐取得51个国家试点县,国家能源集团2021年四季度近1GW分布式光伏项目敲定EPC开发企业,仅12月华能于安徽省备案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超20个。

即使抛开整县因素,分布式光伏的投资价值正被广泛认可。近日中国道路照明领域第一家主板上市公司华体科技透露2022年将大力布局分布式新能源系统,集分布式光伏、微储能、物联网等为一体,创新城市新能源补给站。另一家造纸企业荣晟环保也同时宣布,正式跨界光伏,目标光伏产品研发和制造及1GW分布式光伏电站等运营管理。

此外,京东、顺丰、中国邮政、中国燃气、天域生态……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杀入”分布式光伏投资领域的企业多达27家(鏖战光伏:百余家跨界企业“杀入”),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以往,光伏的投资建设都是以集中式为主。这种在沙漠、山区等空旷地区大规模建设电站的方式,优缺点明显。

优点便是体量较大,形成规模后,便于扩容;发电量稳定,可直接并网,再传输给远距离的用户。缺点便是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多种设备的协同管理。

分布式光伏虽然体量较小,但胜在灵活,应用场景广泛,在各大景区,工业园区,商业区,住宅区皆可推广。

最为关键的优势在成本上。分布式光伏由于采用现有建筑为基础,产权方面归业主所有。因此,没有土建费用和建设费用。尤其是户用型分布式光伏,基本上不用并网,电力自产自用,省去了升压站和线路费用。

据中信建投测算,集中式光伏成本大概为4.17元/W,而户用分布式光伏的成本仅仅为3.19元/W,差距巨大。

要知道,动辄MW、GW(1GW=1000MW=1000*1000KW=1000*1000*1000W)级别体量的光伏建设,几分钱对利润影响也是巨大的,更何况二者的价差已经接近1元。

巨大的成本差,点燃了分布式电站建设的热情。

补贴诱惑下,项目选择高位开工

此外,电力成本的上升也在影响着分布式光伏的推进。

2021年10月11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提到“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石化、化工、煤炭、冶炼、建筑材料等产业均是高能耗企业,可以上浮超过20%的电价,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

所以,无论家庭还是工厂从节约成本的角度选择安装分布式光伏。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各级政府对分布式光伏的补贴同样有效刺激了需求。

虽然,2021年4月,发改委发布《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到,2021年起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

不过,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的18个地区仍然给予分布式光伏补贴。

就在近期,根据新闻联播报道:5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在前期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可再生能源补贴500亿元、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200亿元基础上,再拨付500亿元补贴资金、注资100亿元。

与此同时,去年年底抢装的工期一般截止在第二季度之前,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需关系。

综上所述,分布式的成本和持续的补贴政策是下游电站投资选择在组件价格高位开工的关键原因。

文章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阿尔法工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光伏班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