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领投,青岛数字城市“黑马”海纳云加速布局长三角

青记智库 2022-06-15

青岛生活

3141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新的增长周期下,各地都在迫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其中,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城市建设就成为各地都在抢抓的工作。包括山东在内,几乎每个省市党代会报告、“十四五”规划中都会强调,要加快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5月24日发布的《2022智慧城市白皮书》援引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表示,预测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每年增长约20-30%。

也因此,无论互联网大厂还是电信运营商、科技巨头,都在竞相进入这一领域。6月13日,数字城市物联科技公司——海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云”)宣布完成2亿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上海城投控股旗下2家投资主体(上海城投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和诚鼎基金)领投,山东省新动能资本、青岛全球财富跟投。

这也是近期数字城市赛道比较大的一笔融资案例,而且获得了上海市、山东省和青岛市崂山区三方国有资本入股,从中也透露出两层重要信号:一方面,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国家赛道的重要押注方向;另一方面,数字城市必须依靠政府+大企业合力完成。

1

这几年,各省市纷纷发力数字城市建设背后,其实是城市治理难点。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流物流往来日益频繁等,城市管理者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治理压力。数字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张礼立曾举过一个例子,以城市废弃物为例,中国近六成的垃圾都是填埋处理,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造成高达300亿元的经济损失。

此外,城市化的推进还将对公共资源、城市生活质量和城市经济增长造成压力,这些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相关数据也能看出地方政府对数字城市的迫切需要。中国的数字城市市场规模在最近几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其中智慧应急、智慧建筑和智慧政务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帮助城市管理者实现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快速响应。但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从城市治理阶段过渡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阶段,以及更加注重应用落地效果和后期运维,对智慧城市产业链上的从业企业和行业发展也提出新的挑战。

比如,只注重顶层设计和平台搭建,忽略具体场景的应用和用户感受;人民日报曾在一篇社论中指出:既要关注城市“中枢大脑”的建设,也要留意“神经末梢”的需求;不仅要有技术进步的“面子”,更要有民生保障的“里子”,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再比如,设备、数据、业务等碎片化,导致一个软件平台无法连接所有设备,同时各部门/系统之间各自掌握大量数据,彼此孤立、割裂。还有越来越重要的数据安全问题,城市级软件主要集成城市的数据资产、甚至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因此保障安全、自主可控十分必要,这对核心软件和技术的国产化自研提出了高要求。

2

山东一直对数字经济寄予厚望。去年7月印发的《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让数字赋能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劲引擎。山东本身是县域经济大省,大量人口集中在县市、乡镇;同时山东还是基建大省,高速、路桥等资源众多。这些场景的智慧化和数字化一直都是山东希望突破的重点。

比如,《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在谈到目前短板时第一条就是,“网、云、端”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高,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 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驱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从山东党代会报告中对数字城市的内容看,提得非常多,而且很具体,很细。一方面明确,加快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数字技术全链条、全周期嵌入社会管理服务,打造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另一方面强调,要推进智慧城镇化,突出精细化管理服务,建好用好“城市大脑”,打造“城市智能体”,实现智慧社区(村居)全覆盖。全周期嵌入社会管理服务、实现智慧社区(村居)全覆盖……这些都说明,山东数字城市建设的根本还是围绕促进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顶层设计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的应用场景出发。

这也是新一轮融资中山东国有资本新动能入股海纳云的原因所在。不同于其他运营商,海纳云对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始终都是建立在“用户思维”上,即“技术为基,体验至上”,因此其在保持自身研发技术优势之下,将技术真正融入到城镇、社区、桥梁、市政、城市安全、城市治理等更接地气、更垂直、更需要发挥数字智慧效能的应用场景。这也是很多数字城市建设方不愿意去接触的领域。海纳云拿起“绣花针”,将各种应用场景与城市治理、经济发展和民生生活中存在的痛点深度融合、绑定,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数字化样板。

比如,青岛城市物业联合海纳云构建了青岛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平台,对全市桥梁、尤其是老旧桥梁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直观呈现桥梁震动、过桥车重检测等智能管养,实现全市桥梁统一数字管理及养护。5月底,山东省住建厅专门发文,将青岛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平台作为市政设施运维典型经验,在全省宣传推广。

在智慧社区场景中,海纳云通过“平台+场景”双擎驱动,以“1+3+N”创新模式,完成了青岛胶州市24个社区改造,共覆盖227栋楼,受益居民2.6万人,构建起一个“市-街道-社区-物业等服务资源-居民”五级自运转和自造血的生态体系,打造了全国老旧社区改造的“胶州样板”,并获得住建部、山东省住建厅的认可。

3

除了围绕用户体验聚焦下沉和垂直场景,海纳云在数字城市赛道另一个非常关键的竞争优势还在于自主研发可靠的核心软件体系。目前海纳人才团队730余人,核心成员来自清华、中科院、哈工大、中科大等一流院校,其中硕博128人,研发人员占比52%。

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海纳云在全国设立物联网、数字孪生等6大研发中心,坚持自研核心卡脖子软件,创新构建起“底层技术软件+顶层中枢软件+应用类软件”的智慧城市全链条软件体系,打造出“星海数字平台”、“城市大脑”以及数字应急/市政等5大核心场景软件,创建了5个国家级样板,并从1→N在青岛、宁波、重庆、成都等全国18个城市进行复制。

此次海纳云的投资方之一青岛全球财富,是崂山区国资平台,通过自持楼宇物业已与海纳云在智慧楼宇和BIM应用方面进行过合作。青岛全球财富董事长安杰表示,“双方将在城市更新、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数字孪生和BIM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助推青岛市崂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再以涉及城市中所有人、事、物安全的城市应急与安全场景为例,海纳云深入布局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4大领域和N个专项场景,构建了“城市感知一张网”,具备“三清四能”多项功能——底数清、风险清、隐患清,能监测、能预警、能辅助决策、能处置,已在燃气、热力、供排水、桥梁、化工、电梯、消防、森林防火等N个专项场景落地应用,实现城市安全风险从发现到处置全流程闭环。技术优势也进一步转化为海纳云的市场优势。

在营收与净利等关键财务数据上,2020-2021年,海纳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取得较高增长率,增速也高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均值。随着A轮融资注入的加持,海纳云的场景应用、样板项目,也有望在山东省、青岛市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复制。

4

青岛市和山东省之外,长三角将成为海纳云下一步深耕的区域。海纳云相关负责人专门强调,此次A轮融资主要围绕着产业构建进行,尤其将近一步加速海纳云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落地。一方面,此次领投方上海城投控股所在的上海城投是隶属上海国资委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下包括路桥隧、水务、环境、不动产四大板块,是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主要载体。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要求,上海城投也相应制定了数字城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从智慧社区、智慧建筑、智慧水务、智慧路桥、智慧环境等业务板块的数字赋能为抓手,不断提升上海的城市运营管理水平。

上海城投控股副总裁吴春表示,本次有机会通过上市公司城投控股的直接投资平台参与投资海纳云,也是将上海城投众多应用场景需求和海纳云数字科技开发与实践运营综合能力相互合作的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与机会。另一方面,集聚数字经济“基因”的长三角为海纳云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截至目前,海纳云已经在青岛、北京、深圳、杭州、南京、上海设立了6大科技研发中心,其中,长三角地区占了半壁江山。再者,海纳云已经接连在宁波、上海等地拿下了多个大单。

比如,宁波栎社国际机场BIM数字孪生资产运维、上海海尔智谷产业园、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数字乡村项目……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轮融资注入,海纳云在以上海为桥头堡,全面助力长三角数字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将加速引领数字城市赛道,发挥自身生态价值,有望成为“数字城市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青记智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