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发生转变:苹果iPad生产线迁往越南,世界工厂地位或将不保?

达人爱硬件 2022-06-16

世界工厂苹果苹果公司

3226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6月2日,据最新消息,苹果正在将部分iPad的生产线从中国迁移到越南,今后我们将首次有可能买到由越南生产的iPad产品。

据悉,苹果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提高自身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正处于疫情时期中;而另一方面则是寻求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低的生产成本,进而获得最大化利润收益。

众所周知,过去苹果大多都依赖于中国供应链,iPhone、iPad等产品等零部件和组装都在国内完成。但最近几年,苹果开始寻求除中国以外的代工地,将部分产品产能转移到了越南等国家。

苹果前两年便已经将部分Airpods蓝牙耳机的产能从中国迁移到了越南。

越南的苹果产业链于2018年开始迅猛发展。其中,作为苹果的“御用”代工生产商富士康不断在越南建厂扩产,同时,歌尔声学公司也在越南北部建设Airpods产线。

从2020年开始,越南便顺利成为苹果Airpods蓝牙耳机的主要制造产地,包括首代Airpods、Airpods Pro、以及最新上市的Airpods 3等产品,都出现了“越南生产”英文字样。据郭明錤爆料,今年下半年将发布的Airpods Pro 2也是越南生产。

1、全球供应链发生转变

其实不管是日媒还是西方媒体或者是中国本土的官媒,都先后发表过关于苹果走上“去中国化”的评论。之所以苹果要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以至于选择印度和东南亚,另一方面是畏惧中国的崛起,会对苹果和其他美企产生威胁。

中国一直在努力制造业转型升级,这是苹果乃至西方无法接受的现实。

以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西方眼里都是大而不精,都是利用大量的劳动人口去解决生产,这就导致了中国厂商到手的利润极低,大部分的利润都被顶层的苹果拿走。据了解制造生产一台苹果手机,中国工厂只能拿到1.8%的利润,剩下的都被苹果拿走。

但来到今天,中国开始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上不断创新发展。这对于苹果这些外资厂商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因为中国开始抛弃以往“用人力换订单”的局面,而是开始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甚至央视还告诫中国厂商不要过度依赖苹果等美企,应该加强自身的实力,坚持研发创新。

所以这才会导致一些外企开始流失,走上劳动力成本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和印度。对于这种现象也是能够理解的,我们不必过于担忧,毕竟中国正处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内循环发展”。

毕竟我们完全可以把握住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优势,继续扩大内需,形成“自给自足”的局面,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厂商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加快转型升级。

手机领域只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冰山一角。

毕竟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种类最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更是远超德国、日本、美国等工业大国。而且随着我国的“制造业升级”计划不断落实,意味着以往的廉价、劣质、山寨产品都会越来越少,迎面而来的将会是全新的“中国制造”。

在汽车领域就是最好的例子。

德国媒体表示:中国电动车已经粉碎了德国引以为豪的“燃油机”优势,实现了真正的弯道超车。

日本媒体:中国电动车正在开往全世界,很多日本运输企业都开始向中国购买电动车,而不是选择日本汽车。

2、迁移企业及迁移原因及影响

2019年来,在科技、互联网领域撤出中国的大厂就包括——美国甲骨文、美国亚马逊、美国雅虎、美国LinkedIn、日本佳能、日本东芝、韩国三星等跨国企业。

关于不同企业的迁出原因,并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企业,是因为本身生产线不合规现在的国家规范,导致的被动迁移。例如,世界最大硬盘制造商——希捷科技,就曾因为厂区附近环境屡遭当地居民投诉,当地政府多次协调工厂都无法整改,才有了后来的迁出。

有的是因为企业本身的战略调整而迁出。比如微软,早前,微软在中国的保有的工厂,主要是用于硬件生产,诸如游戏设备、电脑等等,但随着硬件行业的总体萧条,微软的企业战略也全面向软件开发倾斜,所以,才选择了从中国撤离,情况类似的还有三星苏州工厂的关闭。

当然,也有的企业是因为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迁出中国。

比如,三星LCD面板厂的关闭,就是因为不适应国内激烈的竞争压力,一方面使用面板的设备,在市场上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国内面板制造工艺也越来越强。出于长时间的营收不均,导致其投资1300亿元在越南重开工厂。

高科技企业的总体迁出,也不乏政策上的原因。例如,在遭受疫情侵袭的大环境下,日本就提出了针对在海外日企的补贴政策,回到本土发展,从而拉动本土经济。

还有的企业迁出,是出于人力成本的考虑,不得不往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越南、印度等地迁移。同样以希捷科技为例,由于越南的薪资要求更低,所以早在2014年,它们就完成了生产线的总体迁移。

从表面是来看,国外高科技企业生产线的迁出原因“错综复杂”,但明显可以看到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度发展,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不再。资本逐利,劳动密集型产业,自然也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

论及深层次原因,无非是“利润”二字。近年来的供给侧改革、工业4.0体系升级等变化,使我国工业水平大幅提升。中国制造在客观上,“挤压”了外企的生存空间。可以说,外资工厂的迁出既是优胜劣汰,也是中国工业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

3、迁出的工厂将去向何方?

那么,这些从国内撤离的生产线,去向何方了呢?对高科技大厂来说,印度、越南这样的国家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来,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来,在政策上这些国家也实行了可观的关税补贴。

近年来,越南GDP的一骑绝尘,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亮眼”的存在,有人甚至预测,“越南将成为亚洲下一个发达国家。”事实果真如此吗?

自1986年越南“承袭”我国的改革开放战略以来,它的经济一直踩着中国前进的脚印,以又好又快的态势在发展。同时,越南自身也可以说是“握了一手好牌”。

首先,地理上越南与多国接壤,为承接中日韩产业链提供了前提。二则,海岸线狭长的越南也具备良好的港口外贸条件。其三,来自当地政府对外资的积极态度。这些都造就了越南现在的高速发展。

但如果说“越南会取代中国”,这样的观点却是略显夸张。毕竟越南现在发达的地区不过北端的河内和南端的胡志明市,国内发展水平完全不均衡。

而且越南工业水平有限,目前都是承接的流水线拼装和来料加工生产线,以其一国之力,连皮具上的五金件都无法量产,更遑论成体系的工业水平了。

越南人口超过一亿,国土面积相当于我国广西,它也与广西接壤,但尽管很多人“吹爆”它的先进,但其实越南本国的GDP也只是堪堪比得上广西而已。

对中国造成威胁,属实是“高看了”。客观上来说,外企工厂迁出,的确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失业率升高。但无法在流水线继续工作的人们,又投身到了快递、外卖等服务行业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国家是鼓励外企投资的,迁出的外企,除了自身的战略布局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外企是因为它不适应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从经营角度早已“苟延残喘”。这样的企业的退出,对我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4、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或将不保?

无论是印度还是越南,现在看来都是无法撼动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的。因为,时至今日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全产业链”的国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我国一方面积极吸纳外资,一方面深耕自己的制造业工业,从一开始的劳动密集型,到现在逐步完成了自主研发的进程。

现在看来,我们国家的工业体系是1.0、2.0、3.0与4.0并存的,而流向印度、越南等地的生产线都是在工业1.0与2.0这类利润低、污染大的装配线。

如果要生产精度更高的产品,对生产线的要求也会提高,这是需要苛刻的基础设施建设背书的。只提一点,电力,无论是印度还是越南,都无法保障。

诚然,我们现在劳动力廉价不再,但中国制造仍然是世界工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依赖度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1)中国具有完成的基础配套设施。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确保了生产活动的有效开展。

2)国内的制造商们,早已建立了一套严密且庞大的工业生态系统。无论是零部件供应商,还是组装工厂,都很难离开像中国这样完善的集群产业环境。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就意味着运输成本、沟通成本的升高。

3)面对新冠病毒肆虐的全球,印度的防疫措施自不必说,越南也早已开启了“与病毒共存”的模式,只有中国能够提供严密的防护环境,保障从业者的健康。

综上,在现在的相对疲软的世界大环境下,尽管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世界工厂”的地位依然稳固。资本家或许会说话,但资本不会。对大部分国外高科技巨头来讲,最优的生产线依然在中国。

从有着“真人版钢铁侠”之称的马斯克名下的品牌特斯拉来看,顶着COVID-19的压力,依然在上海临港投建第二工厂,甚至特斯拉还有在2025年前实现产业链全面本土化的“小目标”。

尽管目前,包括高科技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的跨国品牌都有撤离中国的情况,但事实上,外资依然是拉动我国工业发展的一股重要能量。一方面,我们与优质的外企合作,进一步推进工业4.0变革,另一方面,淘汰现有的“劣质”外企,也为中国品牌腾出了市场。

对于外企,我们泱泱大国一直秉持着欢迎、合作、共赢的态度。中国制造业也在这样的氛围中,越来越强盛。

来源:讲者普拉斯,机械自动化前沿,科普启示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达人爱硬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