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智能手环会被智能手表替代?窥视智能硬件的进化趋势

科技连连看 2022-06-20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硬件

2580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日,Canalys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全球腕上智能可穿戴设备报告。其中显示,该季度全球共出货了4170万只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其中智能手表3200万只、占总出货量的比例高达76.7%,而智能手环则只有970万只,甚至不到同期智能手表出货量的1/3。

回顾历史数据就会发现,智能手环的市场衰退其实并非近段时间才出现。早在2020年第四季度前,全球智能手环的出货量还是超过智能手表的,但在此之后手环就明显出现了“由盛转衰”的迹象,不仅出货量占比被智能手表超过,销售情况也一直呈现出下降的态势,至今已连续六个季度(也就是一年半)销量持续下跌。

相比之下,同期的智能手表销量则有高有低,甚至在如今手机出货量下降的市场环境下,今年第一季度的智能手表出货量还有着高达15%的同比增长。

这是什么概念呢?众所周知,自诞生以来“智能手环”与“智能手表”就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异。具体来说,目前市面上的各大品牌智能手环基本定价都在300元以下,相比之下,主流的“全智能手表”价位则多半集中在1500元、甚至2000元以上价位段。

也就是说,智能手表的价格从整体上来说是要远高于智能手环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在各厂商的产品规划中,智能手表本应是“相对小众”的高端产品,智能手环才应该是“薄利多销”、更偏大众消费者的走量产品。然而如今实际的销售数据却说明,消费者现在反而更偏好高价的智能手表,价格相对便宜的智能手环却没什么人要了。

健康监测太鸡肋?

手环或者智能手表的监测心率的原理,一是通过发射光束,使皮肤内血液吸收特定波长,从而确定心率,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都是用这种原理制作手环;二是通过测量心肌收缩的电信号来判断使用者的心率,这种也不多见,因为电路设计太复杂;三是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捕捉到心跳带动的身体振动,然后通过信号处理就可以得到心率,这种原理的手环还比较少见,其他设备,例如智能按摩器,坐垫一类的会用振动原理。

而以华为和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表,也有具备心跳监测的功能,其实这些只是针对年轻人的市场产品,也可以叫时尚产品。老年人戴着没有作用,跟普通手表一样,因为老年人,尤其是具有慢性病患者的老人,需要的“痛点”不在这里。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的使用需求是,能够监测到自己的心率,血压,和血糖值,监控这些值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管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轻智能手表的流行,进一步“挤压”了手环销量

相比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健康监测功能无论在丰富程度、还是使用体验上,往往都有着一定的差距。比如它们无法自动识别很多常见的运动类型,需要用户运动前手动开启和选择相应的监测模式;比如监测结果相比高端的全智能手表来说,往往“准头”要差了许多,能提供给用户的数据量也更为贫乏。

除此之外,较小的机身和更低的成本,也意味着智能手环没法容纳一些较为高级的传感器,很难实现诸如心电、血压、身体成分(体脂率、水分、肌肉量)测定等,目前一些智能手表上广受欢迎的健康监测功能。

当然,即便是在相关体验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功能强大的全智能手表与大多数智能手环间,依然有着高达1500-2000元左右的价差。仅以“消费者更重视自身健康”这个理由,显然是不能完全解释智能手环的没落的。

而这也引出了智能手环从某种意义上的“真正对手”,即轻智能手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轻智能手表”的异军突起,让消费者普遍告别了智能手环、加入到智能手表的阵营中来。

何谓“轻智能手表”?简单来说,这是一类具备智能手表外观,具备智能手表近似的、更为丰富的传感器硬件,但配备算力较低的主控、使用功能封闭的系统,以及不可安装第三方软件的“类智能手表设备”。

与传统的、全智能手表相比,“轻智能手表”从处理器、操作系统方面来说,其实是更接近智能手环的。它们的算力水平比全智能手表差很多、系统也更简洁,同样无法让用户自由安装应用,功能往往出厂就被固化。但也正因如此,这类设备有时候也被一些用户讥讽为“表型大手环”。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采用了更低功耗的处理器与封闭系统,“轻智能手表”往往拥有显著的续航优势,充一次电往往就能轻松使用一两周、甚至更长时间,可这反而是全智能手表做不到的。

而且由于“轻智能手表”的尺寸与智能手表无异,这就意味着它们也会配备大尺寸屏幕、能塞下数量众多、比手环丰富得多的监测传感器。再加上本身的硬件成本相对较低,就使得“轻智能手表”可以巧妙地定位于手环与全智能手表中间的市场区间,体现在价格上,也就是差不多从700元到1500元的这个价位段。

智能手表受欢迎是因为多功能化?

有人曾经觉得,智能手环的功能已经足够了,主要就是呈现一些健康元素,以及对于健康追逐的一种应用拓展。但是当智能手表的一些功能被开发出来之后,选择智能手表的用户增加,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应用需求方面,用户的选择还是喜欢更多使用功能的产品,对于价格的看重程度反而是其次了。

IDC给出的结论是: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认可功能强大的设备、且价格差距的逐渐缩小,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需求,正在从低价手环更多地向智能手表转移。这种趋势,也说明用户对于价格的取舍变得开始模糊化,产品的应用需求才是关键。对于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走势或许也是一种影响。

当然,能够推出用户喜欢的智能手表才是关键,目前苹果公司的Apple Watch的市场占有率还是最大的,能够撼动其霸主地位才是关键。本来华为有机会,但是由于在芯片方面的影响,华为虽然还保持着其智能手表的更新计划,但频次和速度明显还是出现了下滑,尤其是难以搭载5G应用,对于用户的选择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影响。而其他的国产手机厂商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略微逊色一些。

目前,一些智能手表的价格不断下调,其中售价低于 100 美元的智能手表数量,已与手环旗鼓相当。目前,无论是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手环,主要承载着的是记录运动数据,检测睡眠情况,来电短信提醒。智能手表还可以单独通话,并有一些类似于APP的应用功能。

当eSIM技术逐渐成熟之后,智能手表的单独通话功能就变成现实。它允许用户可以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即可使用。智能手表和手机可以共享一个电话号码,这样都可以实现通话功能,在锻炼的时候,即使不带手机,也不影响接听电话等等。

我们观察,随着苹果公司把其Apple Watch的表盘逐渐在做大,其实也是希望能够搭载更多的应用功能。尤其是现在一些智能手表在传统的一些健康元素之后,已经可以搭载更多的健康监测应用和显示数据。比如,增加心电图检测功能,跌倒感应功能,血氧跟踪,心律预警等等。此外,一度市场还有传闻,一些可穿戴设备厂商正在研究通过智能手表实现不见血监测血糖等功能。一旦实现,将是广大“糖友”的福音,实时监测血糖功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非常实用的。

可以预测的是,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的发展将向着更加智能化,搭载着健康元素更加丰富,外形设计更加前卫和具有商业气息,并且能够独立完成很多应用,也就是说可以完全脱离手机来单独承载。

文章来源:三易生活,雷科技,刀马物语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技连连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