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智投丨3亿失眠人群与万亿睡眠健康产业,红杉、高瓴、经纬纷纷布局

医药智投 2022-06-30

睡眠失眠睡眠障碍

1755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前言

6月23日,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后文简称“慕思”)在深交所上市,股价1小时内大涨44%,触及涨停线,市值达到224.25亿元。这也是继罗莱生活、亿通科技后,登录二级市场的又一家睡眠健康相关企业。有意思的是,成立于2004年的慕思,原本属于典型的寝具类品牌。为了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出路,自2008年开始涉足健康睡眠领域,最终成功IPO。从招股书可以看到,慕思股东名单中囊括了红星美凯龙与红杉等知名企业与机构。一级市场方面也热度不减。包括趣睡科技、菠萝斑马、TipsYou、sijo、Vesta、眠白科技、8h、Mooring等多家睡眠科技公司已完成融资,吸引了红杉、经纬、软银、红点、SIG等顶级投资机构入局。

3亿失眠人群与万亿睡眠健康产业

如何缓解3亿国人的失眠正成为医疗大健康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睡眠经济规模庞大,且总量稳步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0年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已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复合年化增长率约9.6%,市场总量常年稳步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5707亿元。

从分类来看,家居硬件中的床上用品等消费产品竞争激烈已是红海市场,只有近年来新兴的智能电子设备等科技属性较强的产品成长前景较好;药物保健类产品虽然渗透率较低,但其年平均增长率可达15%,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助眠APP虽然渗透率更低,但是由于其尚未探索出合适的盈利模式,且容易面临互联网大平台等头部玩家的竞争,目前成长前景仍然不稳定。综上所述,睡眠经济中药品保健类产品属于成长前景较为确定的蓝海市场,有望更多受益于国人日益庞大的睡眠需求。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世界范围内约有10%-49%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许多失眠患者为了缓解症状,长期服用安眠药。中国各类睡眠障碍的人高达38.2%,高于世界27%的比例,其中有2000万人左右每天依靠服用安眠药睡着,这其实是饮鸠止渴的办法。

2021年中国有45.3%网民购买了维生素类助眠保健品,29.5%网民购买了褪黑素助眠保健品,此外购买草药提取物、烟酰胺单核苷酸和甘氨酸作为助眠保健品的消费者占比分别为22.2%、19.3%和15.9%。从当下的情况来看,睡眠障碍很难治疗。这是因为,睡眠障碍是许多疾病的综合症状表现,这些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精神分裂、可能因为代谢紊乱和免疫下降,以及一些躯体疾病,甚至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这些疾病成因所涉科室、分类均不同,对医生的专业度要求极高。另外,由于我国专业靠谱的睡眠障碍相关的诊疗机构很少,且大多都分布在大城市,难以惠及更多的人群。根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睡眠健康相关企业超过了2000家,约50%企业成立于4年内。而在公立医院端,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在内的顶级三甲医院也在积极开设睡眠中心。

需求端的持续增长与供给端的迅速发展,睡眠产业的市场天花板也在不断抬高。根据银河证券研究报告,2020年我国睡眠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00多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增长迅速。在这个过程中,入局企业们通过越来越丰富且差异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推动着行业的大爆发。

政策加码

在今年二月对外公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926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快睡眠医学发展的建议”)中,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到,“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已得到快速发展。各医疗机构也逐步重视睡眠障碍的诊疗,目前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已开设睡眠障碍诊治中心或睡眠障碍诊治门诊。”为了更好地推进睡眠医学的发展,国家也在做出各种尝试。在加强睡眠医学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创新诊疗模式如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睡眠医学研究并鼓励加强转化医学研究,推进睡眠医学领域临床诊疗方面关键问题的定位、研究和突破,促进和发展睡眠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对睡眠健康的重视,也呈现在了政策中。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失眠现患率和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小时)纳入健康中国行动指标,推行睡眠健康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内容。在治未病、防治结合理念传播、打造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以及随着医疗企业对“严肃医疗”的认知进一步加深,未来以医学为底层逻辑注重防治结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医学的发展无疑将受到推崇。此外,数字医疗新基建在医疗场景总进一步深入拓展,专科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不再局限于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医患连接,而是真正地实现产业互联,在医学底层逻辑基础上实现对病患的管理,将是一大趋势。在这样的情形下,扎根于生活方式医学赛道的企业无疑将会迎来巨大发展前景和空间。而以睡眠障碍为代表的慢病人群也将因此而获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医药智投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