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可变身巨型“充电宝”,车对车充电能否解决里程焦虑?

车评速递 2022-07-01

小米汽车小米汽车

1403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6 月 23 日消息,小米仍在不断申请汽车方面的专利,为自家汽车 2024 年量产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

近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开专利“车对车充电电路、充电线束、充电系统及电动车辆”,公开号为 CN216783299U。

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对车充电电路、充电线束、充电系统及电动车辆,属于电子技术领域。车对车充电电路应用于包括第一充电接口的第一电动车辆中,且该车对车充电电路包括控制器、电源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其中,电压检测电路能够采集第一充电接口中的充电确认端子处的电压,控制器能够在基于该电压确定第一充电接口与车对车充电线束连接时,控制电源电路通过第一充电接口中的直流电源端子,向车对车充电线束连接的第二电动车辆充电。

专利摘要还称,通过一个电动车辆向待充电的另一个电动车辆进行车对车充电,而无需将待充电的电动车辆移动至充电桩进行充电,提高了对电动车辆充电的灵活性。

据小米官方消息,目前公司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超过 1000 人,预计在 2024 年上半年实现量产,这次小米申请的车对车充电专利,有望在量产车上实现,汽车如果在路上因电量耗尽而趴窝,可通过其它车辆对其进行临时充电,而无需使用拖车将其拖到充电桩进行充电。

车对车充电并不是一项新事物,包括Rivian旗下的两款车型R1T和R1S以及福特的F-150闪电等电动汽车都可以提供反向充电功能,而福特更是贴心的为车主配备了可以为特斯拉进行充电的配件。而小米公布该专利,也表明未来小米汽车将大概率会搭载这一功能。

说起来,消费电子巨头索尼、华为、苹果、小米在汽车行业的渗透程度越来越广。

毕竟这一新赛道,对于他们来说,跨界难度并不算很高,更何况这些巨头们确实需要从互联网转型到物联网。

咱就一个个盘点一下这些个巨头最近的造车新进度。

1、索尼:说造车,却跑去玩AI

这个曾经碾压美国苹果、韩国三星的日本消费科技巨头,近些年稍显落寞,所以索尼选择了与本土汽车企业本田进行了合作,不过目前索尼并未将所有精力耗费在造车上,我们反而能咋机器人、AI等业务看到它的身影。

根据相关消息得知,索尼首款车会在2025年推出。那会索尼想脱颖而出也只能寄希望于“索粉”了吧。/

2、三星:开始模仿华为了

目前三星成立了一个电动汽车特别小组,且拆解了一辆特斯拉Model Y,至于要拆几辆才能造出车来未可知。

不过三星电子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之一,且在不久前获得了特斯拉下的大订单(提供摄像头)。鉴于三星原先造车失败的经验,或许此次三星本意不在造车,而是想跟华为走一样路子,为车企赋能。/

3、苹果:雷声大雨点小的典型代表

苹果汽车的最新消息是在其发布会上传递的,虽然有不少的传言表明,202年苹果汽车就会推出,但在正式推出量产车前,优先将全面升级的CarPlay抛在公众面前,毫不掩饰那颗想要控制汽车“灵魂”的野心。

不少网友表示:造车、造车,说到底还是得有车,没车你说个78。

其实苹果造车至今已有8年,仿佛雷声大雨点小,前不久其研发汽车的项目组成员还大换血。现在笔者就dream一个2025年能真的看到苹果汽车在路上跑吧。

4、华为:不造车是为了给其他企业喘口气

“华为不造车”,数不清这是华为第几次否认不造车了,但是与其联合推出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AITO问界M5,个个都似华为的“亲儿子”。其中问界M5更是造车前后过程,全程参与。

虽说华为一直强调想为“汽车赋能”,但不少粉丝其实就是冲着华为去买的。这也给其他企业提了个醒,万一华为真的“造车”了,面对的就不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而是气吞山河的猛兽咯。所以,改卷还是得卷。

写在最后:

“从汽车到电动,是降低了造车门槛,而汽车的消费电子化是拉高了造车门槛。”这句话出自小鹏汽车CEO之口。而当这些科技巨头在门槛降低时下场造车,他们今后的成绩表现如何,你更看好谁呢?我先来,我看好华为。

来源:IT之家,车打芝士,手机中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评速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