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跨界做光伏:腾讯、阿里、碧桂园,摘桃者越来越多

3758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企业跨界光伏的消息从未中断过,最近尤其多。

近日,朋友圈被“养猪企业跨界光伏”刷屏了。事情起因在于“2022年6月17日,正邦科技跟浙江国电签署了一纸合作协议,要用3年时间里搞一个1000万千瓦的风光能源项目,总投资400亿左右。当人们震惊如此不搭调的两个行业怎么就能跨界合作之时,其实很多公司早已先走一步,跨界进入到“能源圈”。

作为一家以生猪养殖、兽药为主业的农业企业,正邦科技突然就要转型入局新能源,这步子迈的着实有点大。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41家公司明确步入能源领域。这些公司中不仅有腾讯、阿里、微软、百度之类的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公司,还有像华为、小米这样曾经以手机、通讯器材“出道”的公司。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甚至是连恒大、碧桂园、万达这样的房地产大佬都要端起能源的“饭碗”。而这次正邦科技与浙江国电的一纸合约更是让跨界企业从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一下子掉进充满味道的“养猪厂”,彻底让人们“绷不住”了。套用某知名影星的一句话:“这个行业的门槛儿到底有多低,是个人就想进来分一杯羹?”

1、当跨界成为一种趋势

顺应趋势以图其利,是众多原来主营业务并非光伏行业的企业选择跨界的主因。

在顶层目标及政策密集出台的大背景下,众所周知,光伏行业一直呈波浪式上升的态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的数据显示,2011-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不断上升,2020年新增装机容量260GW,比 2019年的新增装机量增加了近50%。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导能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在乐观的情况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330GW,其中中国将占三分之一。即便是在保守的情况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也会达到270GW,其中中国也将占三分之一。

这一组数据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光伏行业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这一市场空间给企业跨界光伏提供了直接动力。于是,诸多企业纷纷切入光伏产业。

尽管光伏赛道已经十分拥挤,但跨界企业从其它领域杀入光伏行业,具有后发优势,尤其是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往往在某些点上超过老牌企业。近年来,跨界进入光伏领域的现象从未中断过,而其中的2008-2011年曾是跨行进入光伏领域的高峰。

如今,历史正在重演。而这一次主要是受全球能源转型和中国的“双碳”目标驱动。据机构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共有87家企业跨行业进入光伏领域。其中,65家企业进入光伏下游发电领域,22家企业进入光伏制造领域。

这其中,电池、组件和光伏玻璃无疑最具投资吸引力。从投资布局来看,在电池、组件环节,企业多以大尺寸、异质结、N型为主。

2、互联网+能源=能源互联网

互联网公司进入能源领域无可厚非,正好映衬上“万物皆可互联”的名言。那么电力作为本来就网络化的行业一旦插上互联网的技术翅膀,必定能腾飞起来。

我们权且不看那些规模体量和知名度比较小的互联网公司,单独从腾讯、阿里、百度、华为四家公司看,哪个不是国内知名的“大厂”。

所以这些公司进入能源行业就是要改变能源行业发展的轨迹,让能源利用和管理变得网络化、智能化。

试想一下未来,人们的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屋顶光伏、电脑手机等等都变成互相联网的一分子,每个人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指标和生活需求都能够被打通变成数字化坐标,如果未来生活的每一秒钟各种需求都能被积聚起来被导向最有效的生产供给,会是什么样?

2019年,互联网理念与思维方法被彻底引入传统能源电力行业,而数据的开发利用、价值挖掘则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能源成为人们对能源互联网的更深层次要求。

但传统能源企业确实在数字化方面存在短板。一是数字感知能力不强;二是业务融合程度不足;三是决策响应速度滞后,对市场倒逼压力反应不够敏锐;四是价值创造维度单一,欠缺对无形生产要素的开发利用。

而互联网公司的介入就给传统能源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华为拉美数字能源总裁王新党在6月27日举办的一场会议上表示:“智能化和低碳化是未来三、四十年内两大确定性趋势。智能化需要数字技术的加持,低碳化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华为数字能源将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推动能源革命,共建绿色美好未来。”

由此可见,互联网行业企业跨界能源,实际是一场“双赢”,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跨界相当于拓展了企业原来的业务边界,对于能源行业来说,互联网公司涌入解决了能源行业自身技术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这种跨界是值得称颂的。

3、家电跨界光伏是优势

虽然很多行业现在都在跨界进入光伏发电领域。不仅有电商,也有房地产公司,但数量最多还是家电行业。而家电行业跨界光伏是具备先天优势的。

从上述表格中不难发现,几乎家电行业知名企业都在布局光伏领域。海尔、格力、创维、康佳、TCL这几家公司都已经跨界进入光伏领域。除了TCL是收购了中环股份,布局光伏硅片,属于中上游领域,其余几家公司主要将眼光放在户用分布式光伏的设备集成。

因为这些公司在家电领域的品牌知名度几乎家喻户晓,所以他们进入户用光伏领域几乎省去了一大半的宣传推广费用,可以说老百姓就是通过使用家电产品认识这些公司并信任他们推广的光伏产品。

以创维光伏为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已有6万多户家庭安装了创维光伏电站。

而对于乳品行业或者是畜牧行业、物流行业来说,跨界光伏更多的是自己利用自家屋顶发电,大部分用于自家能源消耗,只是少部分用于上网赚钱,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跨界”。

正邦科技的“骚操作”就引起了证券管理部门的注意,交易所都不太相信林峰的救赎,火线问询:为啥要搞这个项目?谁出钱?公司现在流动性啥情况啊?现在的资金状况能支持这么大的项目?翻译一下,交易所其实就一个核心问题:啥家庭啊,跨界搞这么大一个项目?

从本质上看,正邦科技这种行为主要意图是炒概念,把噱头做到位,吸引股民投资拉升股价。试想一下,一个2022年一季度末总负债406.9亿,负债率高达97.03%,流动负债286.8亿,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42.24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0.11亿的公司,真的有钱拿出400亿跨界光伏么?

4、地产公司偏爱新能源汽车和锂电

地产公司跨界能源领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恒大集团的许家印和他投资的新能源汽车。但实际上地产行业并不是只有他一家偏爱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

除了恒大集团之外,碧桂园、万达、宝能等一众地产公司都在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行业进行布局。

但从这些已经发生过的跨界结果看,似乎并不太成功。建房子出身的恒大只能通过“买买买”来实现“换道超车”目标。

今年3月22日,久未露面的许家印现身恒驰5量产动员大会,放出豪言:“大干三个月,6月22日一定要实现恒驰5车型的量产。”如今三个月时间到了,恒驰5没能实现量产,恒大汽车又跳票了,回复称“恒驰5原定2022年6月22日量产时间,调整为2022年9月20日”。三个月之后,又三个月,一再的延期,让恒大汽车本就为负数的信誉,再一次跌落深渊。

恒大集团可以算是地产界的龙头,发展新能源汽车耗费巨资,都无法如期实现承诺,即使是房地产公司财大气粗,但国际能源网(微信公众号:inencom)还是奉劝那些想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跨界的地产公司,入局有门槛,跨界需谨慎。

5、跨界氢能的公司种类繁多

跨界氢能领域的公司可以说是种类最多的,无论是做钢铁的还是做化工的还有做真空管、防火材料甚至是计算机行业的都在布局氢能。

或许这是因为氢能产业链足够长,涉及的产业也比较多。比如化工领域的企业跨界氢能,可以在制氢端入手,做氯碱制氢,具备优势。

而一些材料公司进入氢能领域可以从储氢设备入手,能将企业原来的优势与新的产业相结合。

而船舶行业、钢铁行业则应该从氢能应用端入手,利用氢燃料电池在船舶行业,利用氢气炼钢减少钢铁行业碳排放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很多企业跨界进入能源行业说明能源行业是朝阳产业,有很强的吸金能力和应用范围,但跨界也不是乱跨,公司需要论证其与自身业务的相关性和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入坑。毕竟能源行业不是没有门槛,各公司入行仍需保持敬畏之心。

6、小心被摘“桃子”

目前,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光伏行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虽说光伏行业的前景“无限好”,但是,光伏行业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复杂且形式趋于多样化,使得光伏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有所加剧。

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物流费用高涨,会让国家和企业更加重视生产本地化及供应链本地化,同时降低经济对外需的依赖度。跨国企业会提高供应链的多元化,尽量降低对单一经济体的依赖。

而光伏作为能源革命中关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各国打造供应链内循环体系的焦点。

再加上供应链价格普遍上涨等影响,光伏行业自身就有数个难关需要闯。

而新入局者无疑将加剧行业竞争,给传统光伏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也可能会给未来的产业格局带来根本性变革。

在“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警示大家:“桃子熟了,行业发展前景好了,别主角不是你了”。

这在2008-2012年已经有过前车之鉴。据统计,2008年国内从事光伏组件生产的企业猛增至近400家,比2007年增长了近一倍。

但是好景不长。受金融危机和多晶硅价格剧烈波动的双重影响,大量的光伏企业被淘汰出局。当时调研机构的一组数据就可以反映出这种惨状:金融危机期间,国内有超过300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一度只剩下50家左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了2011-2012年,价格暴跌和“双反”让“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行业遭遇了发展1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困境,几乎出现了全行业亏损。2012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国内破产和停产的光伏企业超过350家,企业全线亏损,11家在美上市公司负债总额近1500亿元,半数以上企业停产或半停产。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在“双碳”目标的加持下,预计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光伏装机量有可能是现在70多倍。但如果按照目前的产能规划及趋势发展下去,历史的重演或许是必然的问题,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

作为深耕光伏行业的企业,在这个时候,一定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既做开拓耕耘者,也要做成果收成者。

来源:能源新闻网,国际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NE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