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高端化,是噱头还是真需求?

2645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近日,日本杂货品牌无印良品跨界联名销售电动车的消息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注意。据悉,这款仅针对中国市场发售的两轮电动车,由无印良品负责设计,新大洲本田负责研发制造,全国限量首发5000台。

在凭借无印良品一贯的简约风设计获得市场关注的同时,这款名为“素-MS01”的两轮电动车,因为其与普通电动车基本无异的65公里续航,和高达4980元的售价引发了网友的吐槽。也有网友指出,连卖杂货的都开始卖电动车了,这说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的创富故事,也要在两轮电动车行业上演了

新国标过渡期临近,换车需求带来市场活力

2019年4月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过去消费者认知中的两轮电动车,被分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具体区别在于电动自行车要有脚踏骑行功能,最高速度不得超过25km/h,整车质量小于或等于55kg,电机功率不大于400W。而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除都不需要脚踏功能外,在整车质量、最高时速、电机功率方面各自有着更宽的限制。而在新标准下,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车都面临强制淘汰。

为了引导消费者淘汰更换超标车,同时为两轮电动车企业预留时间清理库存,从北京到山东、江西、安徽等地都设置了过渡期,而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过渡期都将截止到2023年或2024年。由此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两轮电动车市场在近几年格外受关注。

艾瑞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两轮电动车累计销量在同比下降13.9%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4100万辆。此外,两轮电动的产量还在不断提升。据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电动两轮车的总体产量达到5443万辆,同比增长12.6%,其中电动摩托车产量为251万辆,同比增长21.3%。而生产和销售数据的显著增长,也和年轻人不无关系。

惊蛰研究所观察到,在摩托车成为年轻消费群体新潮流的同时,两轮电动车相关的话题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例如,小红书上关于电动车话题的种草笔记超过了73万篇,其中不乏一些展示高颜值电动车或是分享购车经验的高赞笔记。在抖音平台上,关于电动车导购的视频播放量达到了208.5亿次,以高颜值、高性能的电动摩托车为主题的测评内容下,经常也有表示被种草的评论。

两个轮子的“智能”噱头?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两轮电动车的销量就进入负增长,如果不是新国标的牵引,2018年行业的销量应该会跌破3000万辆。

2018年,工信部发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即“新国标”。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重量和速度进行了限制,于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在新国标实施的这年,当初2000多家的电动车企业,经过多轮洗牌,年底只剩下110家。

天风证券预计,新国标落地后将有约1亿台超标车存在替换需求。就这样,一个就要走下坡路的行业,从红海瞬间变成蓝海。两轮电动车迎来第二次机会。

借着这次东风,雅迪2020年实现了62%的营收增速,完成了千万辆的销售目标;与雅迪同一时代成立,寻求上市9年多时间未果的爱玛终于在2021年上市。另外,一些新晋选手,小牛、九号,也在这几年先后上市。

新老交锋,新国标之战就有意思了。那么在符合质量、速度等标准后,两轮电动车的新生蓝海究竟要靠什么抢下来?

如今说起电动车,脑海里想的已不止是两轮电动车,四个轮子的也已经被囊括进来。自然而然,四轮电动车的新高地——“智能”也就成了两轮电动车企业追逐的热点。

“智能”是小牛、九号这些新秀的优势。小牛成立之初即打着“智能+锂电”的招牌,九号更不必多说,人家的业务线有“九号机器人”,还是小米的生态链企业,科技感十足。因此,这两家车企的电动车价格是市场上第一梯队的。

如果标上“智能”的标签就能卖高价,那雅迪、爱玛、新日这些老车企自然不会放过。去年7月,雅迪推出了高端子品牌VFLY,最低价来到了7000元。为了撑起这个价格,雅迪在这款电动车上装上了一个大大的电子屏,里面除了喜马拉雅、酷我等一些App,还有一个AI语音助手功能。

现在越来越多的两轮电动车都打上了智能的标签,像手机APP解锁、NFC刷卡解锁和感应自动解锁等都已经成为标配。

但两轮电动车的智能化一直是最受质疑的地方,这主要在于两轮电动车相比四轮电动车在智能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四轮电动车所说的智能除了几个电子屏幕、手机解锁外,最核心和本质的其实是自动驾驶。夸张一点说,如果其他功能合起来的重要性是2,那么自动驾驶的重要性是8,因为这才是电动车与燃油车最具变革性的地方,即解放人的双手。但两个轮子的电动车,解放了双手,等于解放了余生。

所以除了解锁、电池定位等几个功能外,两轮电动车需要用上“智能”的地方并不多。尤其是车企喜欢装的电子屏,除了显示续航,剩下的都是徒增购买成本——除非你身上不能带手机了。

如果“智能”不是目前两轮电动车的关键要素,那么两轮电动车企业要如何夺下新国标下的新增市场?

如何走出内卷?

如果纯粹的性价比被厂商做到极致,市场再增长的空间被锁死,结果就是厂商靠销量规模摊薄成本来杀出重围。不抱着走出内卷的决心打市场,厂商每迈一步能腾挪的空间将会越来越窄。

拿行业最头部的两家对比,去年雅迪拿下270亿元收入,爱玛拿下154亿元,但两家的差距在2020年还只是63亿元,2021年就扩大到116亿元左右。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并不奇怪,但集中的如此之迅速,则是在意料之外。

如何短期跳出单纯的低价竞争,快速寻求溢价空间,用新的产品抓住新的主力消费群体,成为厂商走出内卷的关键过程。

具体到用户来说,会希望能在有限价格下体验到更耐用、安全或智能化的产品。比如智能化,并不是说多个显示大屏、物联网,车的智能化会有质的飞跃,而是能给用户带来档次感的提升,以及“有总比没有好”的消费心理满足。

电动微型车市场里已经有成功的例子。众所周知在5万元价格以下,有五菱宏光MINIEV珠玉在前,打破了市场对于微型车“老头乐”的刻板印象;而奇瑞QQ冰淇淋作为后来者,进一步优化空间和内饰品质,并搬来智能化作为大的差异点。今年1-5月,QQ冰淇淋销售37414辆,在5万元以下车型中仅次于宏光MINIEV。

对于厂商而言,则非常考验他们在有限的成本下,如何做出产品的最优解。供应链和渠道的管理能力是基础,在低技术含量的产品逻辑中也讲出关于技术壁垒、核心能力的新故事则是进阶。

以哈啰为例,已经以智能化技术做出尝试。去年推出A80车型,第一次把“把电动车装进手机里”;又通过形状类似于手机支架的VLink等智能外件做功能延伸,比如自动解锁、实时骑行仪表盘。在天猫旗舰店,我们也可以发现哈啰几乎全车型支持APP智能操控。

雅迪则是主打将长续航、耐用普及到全车型。雅迪TTFAR石墨烯电池来到第三代,就成为雅迪大规模使用长续航技术的试验田。现在,雅迪有很多中低端电动自行车可实现最高100km续航,远高于“新势力”50km左右的续航标准。由于《新国标》对包括电池在内整车质量有了要求,在限制下突破续航瓶颈成为了“技术活”。

但无论如何,不同厂商尝试不同的方向,始终是为用户体验服务,也是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溢价空间。毕竟,几招交手之后,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价格竞争。

抓住这短暂的“美好”,或许是厂商最幸福的一件事。

来源: 惊蛰研究所,洞见新研社,伯虎财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交通小喇叭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