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安医疗大赚时,这些医院因疫情几个月发不起工资,负债千万

深蓝财经 2022-07-22

九安医疗疫情医疗

2521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来源 | 深蓝财经

作者 | 郑婷

疫情之下,当一些医疗企业因为核酸检验、疫苗的大量需求,赚得盆满钵满之时,可曾想到,远在辽宁的某家医院正面临着几个月发不起工资的窘况。社区卫生中心(以下简称“社区中心”)的情况更惨,有的因疫情背上了千万债务,有的久久拿不到抗疫补贴。

7月21日,“辽宁丹东振安区医院数月未发工资”引发舆论关注,因医院部分职工向媒体反映,他们已经连续5个月没有拿到工资。

与此同时,某中部省份,一家社区卫生中心的主任也向媒体抱怨称,疫情这三年来,该社区中心借医药公司的钱、欠二类疫苗的款,累积起来有近1000万。为此,有人不堪重负,辞职流失。

1

丹东一医院数月未发工资

疫情以及当地的财政压力

据澎湃新闻7月20日视频报道,近日,辽宁丹东振安区医院部分职工反映,该医院从今年开始就发了前两个月的工资,后面3月至7月这五个月的工资一直没有发。

对此,丹东市振安区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较大,政府正在想办法解决。

振安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疫情期间,医院的门诊收入大幅降低,医务人员的收入受到影响。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研究,近期将解决。

医院受疫情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深蓝财经注意到,2022年4月,辽宁丹东爆发今年来的第一轮疫情,4月25日,丹东市振安区人民政府官网转发《丹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通知》,决定丹东市区全面实行静态管理,市民足不出户。6月,丹东市再次爆发疫情,振安区辖区内有地方被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7月19日,丹东市确诊1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诚然,受当地疫情此起彼伏的影响,医院的就诊人数次以及营收等等都会有所牵连,但从员工的表述看,振安区医院不发工资的“锅”不能完全由疫情背。

根据报道,振安区医院一名医院职工表示,医院欠了他们二十多年的养老保险,另有取暖费没有报,甚至连国家要求的公积金也从来没有缴纳过,原因是医院效益不好。

资料显示,振安区医院是一所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其所在的振安区总户籍63785户,总人口167252人,其中城镇人口75711人。

深蓝财经在查阅《振安区2021年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后发现,振安区2021年的GDP绝对值为49亿元,同比下降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亿元,同比下降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未公布。

不过,振安区财政局曾于去年年底预计,2021年振安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1.5亿元。按此估计,去年全区支出是收入的2.5倍,属于典型的入不敷出。

面对财政上的缺口,2021年,振安区收到上级拨付的债券资金1.36亿元,其中再融资债券1.18亿元,用于偿还当年到期的政府债务本金。但截至2021年末,振安区政府性债务余额还有10.09亿元,财政压力可见一斑。

振安区的上级——丹东市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2021年,丹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81亿元,但同期一般公共支出是198亿元,收入不及支出的零头。加上还债等总计支出315亿元,缺口基本靠转移支付和再借债。2021年全年,丹东接到上级拨款142亿元,这占到丹东收入的157%。

值得一提的是,丹东的罚没收入在全面领先,一年有5个亿,占去年一般公共收入的6%。有分析点明,丹东这一罚没数字是全国很多城市的5倍。

2

有社区卫生中心负债千万

有的收不到抗疫补贴

振安区医院仅仅是暴露在阳光下的一角,其好歹是一家体量偏大的医院,如果我们把视角转向中国医疗机构在城市里的最小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你会发现,它们承受的疫情冲击更重。

根据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的报道,曾黯淡无光的社区中心,竟在疫中三年,无意成了城市居民的某种必需。居民因筛查、核酸、接种疫苗等服务,频繁与家附近的社区中心打交道。但神奇的是,这些社区中心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关注而变得更好,反倒是被迫中断了养料。

为什么?因为当本地出现疫情时,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要出去防疫,即便患者来了,也难有医生看病。这种情况下,不少机构索性停诊。

可是防疫支出并非小数目,因此,有的社区中心迫于压力只好通过借债的方式来维持运转。

一家位于中部某省份的社区中心主任就向八点健闻透露,疫情后,其所在的社区中心每月的防疫支出多达十几万,碍于其他医疗业务急剧收缩毫无利润,三年来,他借医药公司的钱、欠二类疫苗的款,累积起来近1000万。

很多基层医护人员,因为疫情,摇身一变基层防疫人员,最终在筛查、采样、送检、转运、隔离等一系列连轴转操作下,不堪重负,辞职而去。

说好的“抗疫补贴”,难道是莫须有的事?可能需要分情况、分地方而论。

如北京朝阳区的一家社区中心,正式在编的员工拿到了抗疫补贴,发放了1.1倍绩效,补发了10%的抗疫基金,但仅有300元。

与之相反,某一线城市的一家社区中心,没能收到防疫补贴。不过,该社区所在的街道工作人员却早已收到了抗疫补贴。

3

新冠概念的“暴发户”

接下来的故事难讲

当基层医疗机构在抗疫的路上苦苦挣扎,一些人、一些公司却因为新冠概念成了“暴发户”。

近日,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Z00232,以下简称“九安医疗”)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这家公司上半年预计盈利151亿元~155亿元,而去年同期,九安医疗是亏损478.74万元。

对于业绩上涨的原因,九安医疗解释为报告期内,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被美国方面大幅采购。也就是说,九安医疗今年上半年业绩的暴增主要依赖的是一季度新冠抗原试剂盒的销售。

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为217.37亿元,同比增长6646.79%,净利润突破百亿,实现143.1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7527.35%。

事实上,不止九安医疗,截至7月21日,多家新冠检测上市企业如明德生物、金域医学、达安基因、万泰生物、基蛋生物等5家已经公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公司,都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

下面不用过多的文字赘述,仅展示关键信息:

明德生物: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为24亿至27.5亿元,同比增加314.11%~374.50%

达安基因: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超33亿元,同比增长106.52%-131.56%

万泰生物:上半年预盈超2倍

金域医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约50%

基蛋生物:净利同比增长87.29%-106.61%

看到如此惊人的利润增幅,有网友评论“有资格凡尔赛的产业不多了。”

相形之下,已经享受过新冠红利的其他几家上市公司——华大基因、乐普医疗、科华生物等则因业务调整和疫情政策的变化,出现了业绩下滑。

当然,它们也可以为九安医疗等公司提供前车之鉴:“暴富”容易,但“可持续发展”难。

试想一下,如果九安医疗等上市公司无法找到除新冠概念以外的能持续稳定增长的业务,它们还难保持如此强势的增长吗?答案只能是“难”,毕竟现在很多医疗企业都在纷纷布局新冠试剂盒,当市场逐渐饱和,九安医疗等分到的蛋糕就会变小。马失前蹄,也就必然是将要发生的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深蓝财经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