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已“死”,手环当道:智能终端市场的下一个引爆点在哪?

科技连连看 2022-07-22

智能手环腕表穿戴设备

293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在长达两年的动荡后,智能手机市场总算恢复了平静。苹果和三星依旧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国产手机品牌在屡次冲击高端失败后也开始寻找差异化的功能卖点以稳固自己的市场份额。再加上全球经济放缓,与其冒险向未知进发,不少手机品牌情愿走“保底”路线,先稳住自己的存量市场。

而智能手机“主战场”的冷场却让另一个品类成为智能手机品牌争夺的中心。没错,说的就是可穿戴设备市场。从广义来说,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历史远超智能手机的行业,市场的话语权也由传统的音频、运动和医疗器械企业所掌握。直到智能手机出现,智能可穿戴设备被提及,这种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围绕智能手机生态打造的硬件,才取代了传统可穿戴设备,成为可穿戴市场的新宠儿。

1、腕上设备成为新力量

没错,这里说的是“再次”,因为在十年前,智能手环就已经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辉煌:2011年,Jawbone发布了UP系列智能手环,掀起了智能手环的第一次热浪。在长达20年的品牌生涯中,Jawbone凭借运动手环实现了累计二十多次市场融资,同时也带动了Fitbit等品牌的兴起,更是为无数国内智能设备品牌提供了“标准答案”。

当时的Jawbone并未像现在的智能手环一样走数码路线——在没有建立用户认知的情况下,向用户推广一个全新品类的数码产品并非易事,毕竟当年的用户对数码的了解远不如2022年的我们。在当时,Jawbone别出心栽地将UP系列产品包装成类似电动牙刷一样的“健康电子设备”,它的销售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数码商店”,而是用塑料包装在超市销售。

这种新奇的销售方式让Jawbone巧妙地开辟了数码产品销售的新路径,与健康捆绑的方式也让智能手环这一概念迅速在中产、高净值群体中流行开来。时至今日,市面上绝大多数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都依然没能跳出“健康”这一核心卖点。

尽管如此,在10年后的2022年,智能手环依旧经历了“蜕变”:无论是智能手环的“先行者”Jawbone、Fitbit还是将智能手环这一概念在国内推广开来的小米手环,这些产品在最初真的就是指一个“手环”,屏幕显示甚至是触屏交互那都是根本不存在的,最多也就在正面装四个LED用来显示工作状态与电量。甚至在Android智能手表面世后,大家区分手表与手环的方式也依旧是“有屏幕的是手表,没屏幕的是手环”。

2、手环就是新的手表

但在2022年,手表和手环在形态上已经高度接近。以前段时间推出的华为手环7为例,尽管这款产品在华为的分类中仍属于“智能手环”,但从产品设计上,华为手环7一和传统意义的智能手表高度接近,在某些角度上看,这款产品甚至和智能手表中的标杆产品Apple Watch有相似的地方。

对消费者来说,“手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对整个智能手表市场来说,与手表神似的手环,显然为智能手表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在过去,智能手表市场根据价格和产品表现大致可以分为3类:以Apple Watch、HUAWEI WATCH GT、Galaxy Watch和高端WearOS(Android Wear)为代表的高端智能手表;以OPPO Watch、运动型WearOS产品为首的终端智能手臂手表;以及千元以下、由非手机品牌推出的智能手表产品。

其中高端智能手表无需多讲,单单是Apple Watch在2016年就售出1190万只,贡献了全年接近50%的市场份额。运动型智能手表虽然面向较为细分的运动市场,但由于智能手表市场与运动健康的理念密不可分,因此也获得了较大的认可度。低端入门的智能手表产品虽然功能较为单一,也没有太多与手机互联互通的设计,但凭借“有屏幕”和低价这两个优势,在短时间内就反超了传统的智能手环市场,直接将Jawbone和Fitbit两大手环巨头挤出来市场份额前五的序列。

在当时,低端智能手表凭借功能上的优势完成了对高端智能手环市场份额的反超。但随着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产品边界的模糊,功能越来越强大的高端智能手环,却完成了对低端智能手表的逆袭。

以Canalys发布的2022Q1腕上可穿戴设备报告的数据为例,其中智能手表出货3200万只,智能手环出货量970万只。从数据上看,智能手环应该是被智能手表“碾压”才对,但实际上,这份报告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刚刚提到的观点——“高端智能手环已经拥有与智能手表同台竞争的实力”。

根据报告中给出的数据,在近两年间,“Basic bands”(入门智能手环)Q1出货量自2020年以来一度下滑,已不足一千万只。但与此同时,“Basic Watch”(入门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却持续上行,追平了2020年时入门手环的数据。

再联系到现阶段入门高端智能手环与入门智能手表的产品差异与市场表现,不难发现曾经的高端智能手环已经取代了入门智能手表,凭借相同的功能与更低的价格完成了市场逆袭。尽管这些产品依旧还保留着手环时代留下的细长屏幕比例,在产品名字上也依旧挂着“手环”的字样,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些产品已经正式取代了曾经的低端智能手表,成为了可穿戴设备中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3、中国玩家的出海“东风”来了

出海,是每一家大型科技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

回看我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历程,既有早期美的、海尔等家电巨头通过并购海外公司或部分业务的方式来扩张;也有小米、realme等手机厂商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加速渗透市场。

相比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尚不是人们生活的刚需。但这一新兴行业正高速发展,尤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休闲生活方式的改变,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外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格局有所不同。

从消费习惯和观念来看,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较强,因此像华为、小米等手机玩家就有着天然的品牌优势。而海外品牌优势并不明显,消费者更在意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使用体验。

因此,中小品牌玩家可通过功能的提升来缩小他们与大品牌之间的差距,用更好的外观和功能体验来占领海外市场,比在国内市场机会更大。

但问题是,对许多中小自主品牌玩家和可穿戴方案商来说,出海最大的难点在于产品特色功能的满足及海外渠道的拓展,同时海外生态合作是最核心的关键。

纵观当下的可穿戴设备生态,语音入口是重中之重。

国外的亚马逊Alexa、谷歌助手、苹果Siri,以及国内的天猫精灵、小度助手、小爱同学,都已成为热门的智能语音助手,它们逐步向外辐射并构建了各自的物联网(IoT)生态。预计到2022年,全球将有18亿用户使用智能语音助手来进行设备交互。

早在2018年,亚马逊Alexa就已经能控制超过9500个品牌的8.5万多种智能家居设备,在全球智能语音生态系统中一骑绝尘。同时,亚马逊语音交互产品的出货量已超过1亿台。

为了鼓励更多设备制造商开发高质量、内嵌Alexa语音助手的产品,亚马逊还推出了Alexa Built-in(ABI)标志。

简单来说,只要通过ABI认证并打标的产品,不仅有机会在Amazon.com网站展示时获得更多的流量倾斜 ,还能让用户无需通过智能音箱就可直接控制设备,推动智能家居多品类产品的销售增长。

毫不夸张地说,拿下ABI认证的产品,就意味着打通了半个海外智能语音生态。

4、谁是智能终端的下一个引爆点

时至今日,一部智能手机所具有的应用场景如此丰富,这恐怕连乔布斯本人都会感到惊讶——在这个小小的屏幕上,可以汇聚银行业务办理、社交、导航、游戏等众多功能。

尽管如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智能手机的时代正在落幕。

事实上,由于相关技术进步的速度不断放缓,人们更换手机的频率也随之降低,这导致从2016年开始,全球手机的销量一直在缓慢下滑。因此,技术研发人员和投资者都在寻找下一个市场的起爆点。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就是他们寄予厚望的一个起爆点。

从2020年起,市场因素的积聚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VR(虚拟现实)头戴式设备获得了快速发展,而AR(增强现实)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现在,包括苹果、谷歌、元宇宙和微软在内的大部分美国大型科技企业都在开发或销售VR或AR头戴式设备。虽然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目前还是一片利基市场(指在较大的细分市场中具有相似兴趣或需求的一小部分顾客所占有的市场空间),但接下来它将会变得非常热闹。

如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类型已越来越多,常见的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耳戴式产品等等。除了类型更加丰富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多,除了常规的查看时间、通话、电子支付之外,还增加了健康监测、出行管理等更多功能,而这些功能与应用上的不断创新,打开了新的消费市场。

来源:智东西,雷科技,中国商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科技连连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