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国家云”的真相,国家队组队建云的真实目的是为扩大下游市场应用

微观人 2022-08-02

云计算运营商电信

4259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7月12日,国资委官方账号“国资小新”发布一篇文章,题为“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其中提到,中国电信引入多家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打造国家云公司,统筹开展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和安全防护体系部署,加快构建推动云原创技术生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国家云”三个字的出现引发了无限的猜想,是真是假,是实是虚,在没有官方阐释和澄清的情况下,“国家云”是继“国资云”又一搅动市场情绪的催化剂。

然而,经钛媒体App对话多位行业人士,基本可以确定,“国家云”名不符实,和之前“云计算的国家队”内涵相近,并不附带任何强制性的引导。

“国家云”的真相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该会议的主题是:要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央企间资源有效整合;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内部深度整合融合等等。

会上不止有云计算和中国电信的动作:中国电信、中国远洋海运、通用技术集团、中国诚通、中国建材、国药集团等6家企业交流发言,25家单位13组专业化整合项目开展了集中签约。

这不是一个云计算行业的产业战略或政策,更多是国资委整合央企、国企的资源,开展企业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就此诞生一个“国家云”。

文章提到,目前,天翼云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云、国内最大的混合云,作为国家云的框架基本成型。

此外,中国电信引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组建股权多元化的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中央企业云计算资源整合。通过强化与中国电子等中央企业、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研发,构建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云原创技术生态。

此“国家云”的内涵更偏向于让央企、国企承担云计算的原创技术拓荒任务,钛媒体App了解,例如天翼云是云计算产业链的“链长”单位,中国电子是自主计算产业链的“链长”单位,在商业生态之外,央企国企要负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做更多自主可控的原创技术。

而且中国电信等几家央企的合作早有消息,2021年12月,中国电信与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投资者共同签署了《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框架协议》。

中国电科董事长陈肇雄代表投资方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国电科将按照国资委的部署,与各合作企业一道,以本次股权投资为纽带,聚焦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产化生态体系构建,聚焦安全可信云产品应用,推动更深层次业务协同,建设更紧密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云计算领域国家队,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如此一来,不难看出,“国家云”只是上一次“云计算领域国家队”的延续,名大于实。

互联网云打不过传统云?

根据Gartner报告显示,2020-2023年公有云市场平均增速预计为17.6%。尽管中国云计算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但由于云服务产品过于同质化,随着国内云厂商竞争越发激烈,行业生态并不健康。

其中,近年来最不如意的,莫过于在巨“云”笼罩之下的独立云厂商,增速变缓、亏损扩大是它们的真实写照。

根据年报显示,优刻得2021年营收为29亿元,同比增长18.46%;2021年经营亏损6亿元,较上年同期经营亏损3.32亿元再次扩大。就在4月9日,优刻得还宣布COO华琨辞职。

青云科技2021年营收4.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75%;实现归母净利润-2.81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大亏损1.18亿元。

和独立云厂商处境相似,近些年的外资云也在进一步边缘化,主要原因在于资质监管和产品“水土不服”。

参考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第三季度)跟踪报告》,亚马逊AWS、微软azure分别以7.23%、2.63%的占比位列第五和第九名。

市场关注度较小的ICT云厂商中,华为云异军突起。今年3月28日,华为在深圳总部发布去年年报,在本次财报会上,孟晚舟介绍,2021年华为云实现销售收入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

剩下的就是互联网云厂商和通信运营商。得益于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客户资源、关联公司等),近些年,互联网云厂商是云计算市场的主力。与之对比,很长一段时间内,三大运营商云在业内声量上要弱上一筹。

那么,在2021年这个时间纬度内,互联网云厂商是否真的在营收和增速上均弱于传统运营商?

先看互联网云厂商,这里以“带头大哥”阿里云以及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为观察对象。

以阿里巴巴过去四个季度的财报数据计算,阿里的云业务在2021自然年营收超过723亿元,2020年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速约为30%。

腾讯在2020年后便不再单独披露腾讯云收入及增速。根据海豚投研估测,腾讯云2020年和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210.6亿、307.0亿元,增速为35.0%、31.5%。

百度智能云增速尚可,据百度首席财务官罗戎在业绩电话会中表示,“百度智能云四季度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60%,2021年实现全年总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4%。”

金山云近些年增速呈放缓趋势,2020年至2021年,金山云的营收分别为65.77亿元、90.608 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66.2%、37.8%。

再看三大运营商,其云服务都被算在财务报表里的创新业务中。

根据2021年年报,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28.2%,云计算方面,2021年“联通云”收入人民币163亿元,同比增长46.3%。

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为989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天翼云收入达到人民币279 亿元,同比增长102%。

中国移动DICT业务(包括物联网、IDC、ICT、行业云等)收入为623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移动云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114%。

可以看到,在营收上,除了阿里云、腾讯云相对领先,其他互联网云厂商并不占优,在增速上,运营商基本排在互联网云厂商前面。

据此,可以得出一个反常态的结论:在2021年的营收基数上,倘若按此增速,互联网云厂商的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有竞争更大的是促进

那么,“国家云”来了,是否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字号牵头会不会出现垄断可能性、竞争不激烈导致技术和行业发展缓慢、民资云的市场空间被大量挤压。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不必过于担心。首先,“国家云”的建设不可能是中国电信吃独食,本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天翼云更多是“国家云”的框架,所以“国家云”更像是一个规则性平台,等规则明确,自然会有准入机制,满足条件的云服务商都能参与。

而且,“国家云”的建设主要考虑的是云上数据的安全问题,但是从技术角度来分析,要确保国有数据安全,还需要辅以强大的安全技术保障。不可否认的是,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民资云在云技术方面是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所以笔者认为,短期内,“国家云”与民资云的技术差距仍然有不小距离。

这可能反映出一些趋势:

1、政府私有云架构的重建。国资云的架构基本是私有云,对私有云部署产品的重新采购,这将是一次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也将是私有云以及配套产品市场份额的集中。以前国企分别采购,现在如果是国资云统一采购,那么产品服务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势必会集中。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预计也会有新的变化。

2、核心数据的重要性。从滴滴、《数据安全法》9月1日正式实施等可以看出,数据太重要了。在AIOT时代,数据是资产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事实。数据的存储、安全、可控将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重要企业的数据。国资云可以是一种解决方案。

3、信创行业应用的开始。国资云要求等级保护二级以上,以及各类信创产品的配备。其实,这本质上是信创产品在行业化的应用。包括云服务、OA、网站、电子发票、电子档案、公车监管、统一认证、财务、HR、统一管理、上网行为管理、云安全、云桌面、云备份、银企直联、企业网盘、日志分析等。如果国资云推进顺利,对信创的行业应用的推进是重要力量。

另外一个很明显的点是,“国家云”与民资云的定位也是有所不同,一个是偏向政企、央企,另一个则是市场化。长期来看,“国家云”与互联网云大厂有不同的优势,因此也将有不同分工。从中国电信2021年财报分析,天翼云2021年营收达279亿元,单从营收来看,相比于互联网云大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同比102%的增速已经能够说明天翼云的市场地位在逐步提升。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家云”与民资云等将会存在竞合关系。同时,“国家云”的推动将会继“东数西算”、“新基建”等概念之后,进一步扩大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存储、载板等设备以及下游应用的市场规模。

云计算趋势

云计算趋势描述了新技术是如何改变的,以及企业运作和IT支出的方式。从云计算到边缘计算,从上云到用云,从云中的数据湖到数据治理,企业的上云用云管云之旅,在2022年将如何走下去?

1、云交付模式正在变得更加智能

云服务以不同的方式提供,公司采用的交付模式取决于其功能需求、IT成熟度和数据治理需求。随着企业在IT解决方案中寻求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混合云和无服务器云正在成为趋势。

许多企业选择混合云方式,将公有云服务与专用于特定组织的私有云相结合。对于收集敏感信息或在保险等高度监管领域工作的公司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些领域的数据隐私至关重要。混合策略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控制,同时在为客户推出新服务时也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无服务器它允许企业按需访问IT基础设施,而无需投资基础设施或进行管理。无服务器模式在希望快速创建新应用程序但缺乏时间、资源和/或资金处理基础设施的大、小企业中越来越流行。这使得发展中的公司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利用更高的计算能力,而大公司可以推出新的数字服务,而不会增加其已经负担过重的IT人员的工作量。

2、混合云和多云

借助私有云,企业将数据存储在内部部署设施中,并受益于低延迟和高数据传输速度。使用公有云,数据被迁移到第三方服务器提供商,从而降低基础设施成本。混合云是两者之间的最佳选择,最适合具有存储需求的公司,例如需要从内部部署设备频繁访问的大型媒体文件,同时将存档媒体存储到公有云。多云是指两个公有云协同运行,提供增强的数据冗余。预计这些解决方案的规模将同比增长20%,到2022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

3、更加绿色的云计算

云计算的电力需求、热量管理和基础设施支出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加以遏制。美国能源部估计,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占美国总用电量的2%,与同等空间的商业办公楼相比,典型的数据中心用电量需要高出10到50倍。鉴于此,很多企业正在以各种方式减少碳足迹,从采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的电力到植树造林。云计算提供商一直在努力提高其硬件和软件的效率,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改进也能大幅降低能耗。

谷歌公司甚至使用天气数据来预测服务器的冷却需求,微软公司试运行了水下数据中心,通过海水进行冷却。亚马逊公司已经承诺AWS云平台到2025年采用100%可再生能源,并宣布将于2021年在全球各地建设23个新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项目。

电子垃圾是另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领域,因为每年有数千万吨废弃的计算机硬件。随着稀土矿物日益短缺,以及计算机硬件的供应链断裂,对计算机硬件回收的需求与日俱增。

4、安全性和法规遵从性得到提升

企业和客户关心IT安全和数据法规遵从性,而今天的云解决方案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发的,这就产生了对安全访问服务边缘和基于云的灾难恢复实践的巨大需求。

随着员工从组织IT网络之外的个人设备访问更多服务和数据,企业正在重新考虑其安全和风险管理方法。安全访问服务边缘是一种强大的IT安全方法,允许组织快速启动新的云服务并确保其系统安全。

基于云的灾难恢复在外部云服务器上备份公司的数据,它成本更低、时间效率更高,而且还具有由外部来源处理的额外好处。企业经常对关键服务器和应用程序使用基于云的灾难恢复。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采用各种创新战略来保持其竞争优势,2022年对于云计算行业来说将是重要的一年。

文章来源:快速云网络,放牛班的学监,科技新知,钛媒体APP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