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中光身价突至百亿,传感产业迎来春天,3D传感为机器人赋予“慧眼”

3628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6月28日,中国3D视觉传感龙头企业、亚洲第一家3D感知芯片公司——奥比中光,开启上市申购,每股30.99元,总市值达111.6亿元!

这是今年第四家传感领域龙头企业上市,然而后面排队上市的传感企业还有更多,传感产业投融资春天已经到来!

中国3D传感之光,创造多项记录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并在上海、西安和美国设有分部,以“3D感知模组+AI芯片+行业应用算法”为核心的智能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平台公司,专注于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1、全球第4家可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企业

当时,全球3D视觉传感刚刚出世,国内甚至整个亚洲都没有几家企业在做,因此,奥比中光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全亚洲第一家能掌握AI 3D感知全领域技术的平台型科创公司。

从全球范围看,在AI 3D感知领域专利申请量上,奥比中光在AI 3D感知领域专利申请量上比肩微软、苹果、英特尔等企业,排名全球第4位!

奥比中光是全球第4家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公司。因为在AI 3D感知领域除了理论技术落地以外,能真正实现可靠方案并实现量产的厂商,当时国内也就属奥比中光是第一家了。国外主要有苹果、微软和英特尔等3巨头把持!

2015年,奥比中光成功开发出3D深度引擎芯片MX400,Astra 3D传感摄像头并实现量产,成为亚洲第一家、全球少数实现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量产的厂商。

2、取代英特尔,成惠普3D传感器供应商

2016年,奥比中光取代英特尔Real Sense,成为惠普sprout pro G2一体机的供应商。此后,奥比中光与惠普合作,正式开展3D扫描一体机的研发。

凭借强大的3D扫描功能,惠普sprout pro G2一经发布便获得市场一致好评。在此之后,奥比中光与惠普继续合作,研发了新一代的HP Z 3D Camera。据悉,首发于CES2018的HP Z 3D Camera采用了奥比中光Astra系列3D传感摄像头,相较之前产品,其扫描精度及性能有了大幅提升。

3、继苹果iPhonX后,推出全球第二款量产级手机3D视觉传感器

2017年,苹果公司率先使用了3D感知识别技术用于手机摄像头并在全球发布iPhone X手机,掀起手机3D传感热潮。

谁会是第二个吃螃蟹的人?

在当时,作为国内唯一能将3D摄像头技术落地量产的奥比中光自然也不甘落后。

次年(2018年),搭载奥比中光3D结构光传感器的OPPO高端手机Find X发布。

据了解,上线当天,市场用销量为这款产品投上了极具分量的一票,搭载奥比中光3D传感摄像头的Find X首销47秒卖出10000台,15分钟销售额突破1亿元,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被抢购一空。这为奥比中光赢得了全球第二家出货量达百万级的3D传感器厂商的地位。

与此同时,Find X也成为继苹果 iPhoneX 后全球第二款量产超百万台搭载 3D 视觉传感器的智能手机。

4、支付宝刷脸设备3D传感器独家供应商,蚂蚁集团为其第二大股东

根据相关介绍显示,奥比中光目前已服务全球超2000家客户,蚂蚁集团、OPPO、中国银联、惠普、博世、捷普、牧原、中国移动、Matterport、贝壳如视、江博士等知名企业。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蚂蚁集团。

蚂蚁集团是奥比中光最大的客户,同为“阿里系”的阿里集团也是奥比中光的大客户之一。蚂蚁集团在奥比中光营收占比中常年达到20%以上,主要原因是奥比中光是支付宝刷脸支付设备3D视觉传感器的独家供应商,虽然支付宝刷脸支付设备有多家厂商,但采用的都是奥比中光的3D传感器。

刷脸支付正成为支付宝、微信支付力推的未来消费模式,在2019年曾经大火,双方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渠道建设建设。

但因2020年后疫情而中断,今年(2022年)开始,刷脸支付大战又逐渐重启,预计将又有一轮3D传感器设备投入。

2018年,蚂蚁金服领投超2亿美元对奥比中光进行D轮战略投资,同时和奥比中光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蚂里奥技术有限公司,借助支付宝平台,奥比中光同时服务肯德基、盒马鲜生、浪潮、友宝、商米、海信等百家企业的智能支付终端及各类无人售货机终端。

之后,蚂蚁集团旗下100%控股子公司上海云鑫入股奥比中光,通过一系列增资后,上海云鑫成为奥比中光第二大股东,仅次于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占比13.56%。

3D传感器将成为元宇宙杀手锏?

虽然各大厂商都在不断推出内容,腾讯、百度等厂商也都在软件方面发力,不断的推出和优化内容以及软件功能,但是元宇宙依旧还是一个概念,归根结底,限制元宇宙的发展还是硬件带来的用户体验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硬件体验所带来的问题呢?

在Perkins Coie、XRA和Boost VC进行的另外一项调查中则显示,42%的行业专家认为,开发小型和轻型的设备将是未来两年AR/VR/MR等头戴显示设备的主要趋势,就如同手机技术的发展一般,朝着小型化、轻型化、集成化不断进步。

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为了朝着轻型化,集成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头戴显示设备在未来将会愈加集成,除了头戴设备之外,不会在需要其他辅助设备便能够采集所需要的信息,同时,随着头戴显示设备在计算性能方面将会不断加强。

此外,为了能够实现集成,同时保证元宇宙所需要的交互功能,头戴显示设备将不得不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其中又以实现手势识别的传感器更为重要。

近期关于苹果即将涉足元宇宙市场的消息越来越多,其中,指向性最多的也是苹果的头戴显示设备在近期即将出现。

从最新的消息来看,郭明錤在最新发布的预测中指出,苹果的头戴显示设备将会集成3D传感器来实现手部动作的追踪,预计这一设备将配备四组3D传感器,比当前的iPhone多出三个,也将能够实现更加准确的动作捕捉。

值得注意的是,Meta推出的Quest头戴显示设备也曾具备这一功能,但是该设备的动作捕捉主要依赖于相机,而非3D传感器,这就造成这一设备在动作捕捉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进而影响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而苹果此次选择3D传感技术,不仅仅是因为市场对于硬件体验的需求,也是因为此前3D传感在市场的表现。众所周知,2017年,苹果在iPhone X中正式引入了3D技术,以用于人脸识别,此后这一技术在智能手机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展成为目前手机市场的标配。

集微咨询此前曾指出,3D传感功能主要集成在摄像头中,主要应用包括,测距、背景虚化、3D物体检测、空间建模和AR等。

国家扶持人工智能发展,3D视觉感知迎来机遇

3D 视觉感知技术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共性基础技术,受到国家持续关注和重视。2021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章节“强化国家战略 科技力量”明确将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基础理论突破,专用芯片研发,深度学习 框架等开源算法平台构建,学习推理与决策、图像图形、语音视频、自然语言识别处理 等领域创新列为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重点;第五章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确提出 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得益于国家的持续关注以及大力支持,3D 视觉感知行业也 迎来良好的行业发展机遇。 根据 IDC 数据显示,预计全球人工人智能市场规模将在 2021 年达到 885.7 亿美元, 并在 2025 年增至 2218.7 亿美元,五年 CAGR 约为 26.2%。中国市场规模将以 24.4% 的 CAGR 增长,有望在 2025E 年超过 184.3 亿美元,硬件占比将达到 54.37%。

3D 视觉感知技术即将迎来发展期。各类新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大规模应用需经历技术萌 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稳步爬升复苏期、生产成熟期五个阶段。Gartner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曲线图描述,3D 视觉感知概念在该阶段突破了早期的期望膨胀期,并 逐渐步入产业化前的重要发展阶段,3D 视觉传感器正不断探索潜在的细分领域应用,寻 找潜在的增长爆点,但进入生产成熟期仍需要 2-5 年的时间。伴随着未来成本的下降和 技术不断成熟,3D 视觉感知技术有机会进入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在生物识别、AIoT、 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汽车自动驾驶及多个潜在领域持续拓展并深入产品化。

推动终端应用场景创新,提供更优用户体验。随着 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 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传输速率、芯片处理能力、软硬件成本等 3D 视觉感知技术应用难 点将得以解决。人工智能和3D 视觉感知技术的结合可帮助计算机进行物体的数字重建, 缩小物理空间与虚拟世界的差距,基于 3D 视觉感知技术的应用,如 AR/VR、虚拟购物、 自动驾驶汽车及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应用将有望大规模落地。同时,3D 视觉感知技术的 普及能够帮助机器视觉从 2D 向 3D 转型,提高精度和稳定性,并在各行业探索新的应用 领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科学技术的普及将变革众多细分领域和行业,并为 3D 视觉感知技术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机器视觉将成为机器人的“慧眼”

2021年,国内机器视觉下游需求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占比为79.8%,而在制造业中,又以消费电子、锂电池、半导体为主要去向。

这其中有当下非常高景气的应用场景:比如锂电和半导体方向。

锂电方面,2021年机器视觉在锂电池应用比例已经达到14%,在行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这一需求还将有望继续提升。

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锂电池产能为511GWH,预计2022年将达到802GWH,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1056GWH。且据国元证券分析,在动力电池大规模制造下,电池企业对检测精度、检测速度、图像传输、 缺陷分析等领域要求愈发严苛,制造工艺革新和缺陷检测新需求持续升级。这将给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器视觉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长远来看,机器人将成为机器视觉的下一个突破性应用。

有行业内人士称,特斯拉智能车力挺纯机器视觉方案,其人形机器人也延续了以视觉为主的传感技术路线,这意味着,机器人将成机器视觉下一个突破性应用。

华安证券也表示,人类约70%信息是通过视觉感知获取的,随着机器人应用成为AI发展的下一波浪潮以及消费电子向智能化、AR以及体感识别能力的搭载,3D传感市场发展浪潮正在袭来。而3D传感正是机器视觉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

平安证券研究所智能制造团队指出,机器视觉厂商具备识别和处理操作对象的技术和算法积累,是人形机器人传感器的潜在参与者,有望切入人形机器人传感器赛道。

有资料显示,当前只有5%的潜在用户使用了机器视觉,余下的95%潜在用户还没有用上机器视觉,全部潜力发挥出来后,全球的市场可达到1200亿美元。

这意味着机器视觉的渗透率未来会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文章来源:爱集微,传感器专家网,金融界,管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