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让停车不再难,三类玩家上台厮杀,能否解决共享停车的痛点与短板?

车评速递 2022-08-17

车位智慧停车停车场系统

3561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停车难无疑是当今许多城市的一大痛点,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已经成为许多有车一族的口头禅。之所以如此,在于有车一族日渐增长,市场上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全国车多而车位少的现状愈加凸显,停车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停车难困局在进一步凸显。

1、智慧停车的三类玩家

要实现智慧停车,需要有统一的平台,来打通车、停车场两端的数据——包括系统平台的停车场、停车泊位的精准数据以及使用智能停车应用的车主数据。

简言之,就是要通过线上数据互通来改造车端与场端的智能化体验。但从过去来看,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更多是聚焦在智能化的“收费环节”——通过地磁、车位锁、视频设备等智能停车设备,检测生成停车订单,车主通过微信支付宝进行快速的停车缴费。

比如青岛市在深入推进ETC智慧停车城市建设试点,通过改造ETC支付设备适配现有停车设施,对接“全市一个停车场”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先离场、后付费的——类似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不停车缴费模式。

但智慧停车不仅仅是对停车缴费环节的改造,更多还需要优化智能化导航与找车位的路径,让用户从进入停车场、找车位停车再到离开整个流程有更好的体验。这要求车端与场端的数据打通与协同,提高泊位周转率。

从整个智慧停车产业链来说,目前主要有三类企业在发力。

一类是车企,这类主要主要借助APA挂挡泊车,RPA遥控泊车,从车的角度解决泊车技术难题。

比如目前,已有吉利、上汽、本田、通用、沃尔沃、等传统车企借助APA挂挡泊车,RPA遥控泊车,以解决车端的泊车技术难题。

一类是以智能停车设备商、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主,代表玩家有捷顺科技、ETCP、五洋停车等停车巨头。

这类厂商主要是面向停车场提供提供智慧停车系统以及面向C端用户的智慧停车APP产品。通过蓝牙物联网技术与停车场合作,对停车场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车位的忙闲智能管理和停车费结算。

其三类是以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代表,这些企业都在做车场协同,主要为合作伙伴提供场库级和车位级等技术解决方案。比如百度、腾讯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们通过聚合零散车、场资源,打造基于算法与大数据的智能停车中台。

整体上,国内智慧停车已经过了粗放发展期,三类厂商都在试图让车端与场端的技术与数据实现融合、互通,都在通过开发APP提供车位搜索、停车指引、车位共享等服务。

2、智慧停车作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绝佳解决方案

智慧停车,旨在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智能技术、移动支付等综合应用,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解决城市停车位供需矛盾。

为此,我国在智慧停车领域不断加码,加大力度统筹建设。近年来国务院及各部门出台了大量关于“智慧城市”“平安交通”建设的相关政策。“智慧交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2019) 》提出数字交通到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要求推动“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鼓励和规范发展定制公交、智能停车、智能公交等城市出行服务新业态。

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和重视,为智慧停车行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预计,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将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到2025年有望接近400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750余家智慧停车企业,73%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然而,当前发展与预计的万亿元规模差距仍然巨大。据悉,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上广深等地区覆盖率也仅为7%,因此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企业依借成熟的互联网经营模式以及流量优势,也参与到智慧停车领域中来。其中支付宝、微信凭借支付优势联合线下停车场打通无现金支付模式,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阿里系)则依赖成熟的导航体系打入智慧停车。还有一众创业公司投入此领域,代表性企业有ETCP停车等。

然而,智慧停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制约发展的最大因素依旧没有解决。国内很多城市虽然早早采用“互联网+”模式进行停车管理,但大多尚未把城市停车数据放在同一平台同一应用进行管理。智慧停车软件“各自为政”,系统互不兼容,形成了人为的信息孤岛,不仅没有发挥“智慧”作用,反而给车主造成了更多困扰,极大稀释了智慧停车APP的优势。

另一方面,智慧停车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一些企业为占竞争先机,仓促上线停车软件,忽视了软硬件的维护和升级,服务仅停留在信息收集和共享阶段,尚不能对停车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智能化水平较低等等。

实用的智慧停车软件,就是城市停车的“大脑”,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下,盘活城市各类停车资源。如何打破“信息孤岛”,让智慧停车真正智慧起来,实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运营管理方和用户三方满意,还要求企业提高线上运营能力、线下服务能力。

3、智慧停车能否解决过去共享停车的痛点与短板?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一大批共享停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由于背后鲜有财团、巨头与资本来推动,许多主打共享停车位的企业悄悄的来,也悄悄的消失了。

这背后源于过去共享停车存在诸多软肋,比如说各自软件都仅与各自的合作停车场签约,平台方只能是利用自身的人脉与资源,一个一个小区推进。

其次是,共享平台要投入的成本过高,一方面需要大批量布点,大量人力去地推,也需要大量的营销推广的开支。

再次,实现车位共享的前提是需要对传统的停车场进行改造,其中包括人员的配置,车位信息接入云端,研发物业端、道闸小系统、车主端等多个子系统等,技术投入与研发成本高企,难度大。

事实上,今天的智慧停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解决过去共享停车的痛点与短板。不过整体来看,今天的技术与市场环境,要比之前更好了。

今天的物联网技术、汽车的无感支付接口、高精度感知等一系列车端智能技术正在完善,车、场两端互联互通与融合成为趋势,从找位到泊车,再到取车离场的智慧停车生态体验闭环成为可能。

其次,目前的智慧停车业务可能主要是由新能源车企以及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来推动,在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上、大数据技术与平台能力上要远强于过去的共享停车创业选手。

此外,当前的智慧停车并不仅仅在于对私家车位的共享,而是覆盖了导航、车位精准寻找、泊车、无感支付离场等一系列的停车流程,这事关多数车主的需求与痛点,

不过,从目前的几类技术方案来看,还存在各自的短板,要么对停车场景的全面覆盖度不够,要么很难整合车端,实现对车端进行规模化落地,要么在大数据技术与平台侧的影响力还不够。

比如从捷顺科技、五洋停车这类玩家来看,主要提供的是停车场一端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从场端发力,以停车场信息共享服务为主。

但由于大多数城市尚未把城市停车数据放在同一平台统一管理,智慧停车软件“各自为政”,互不兼容,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车主仍然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出行前停车规划。

此外,从智慧停车的发展走势来看,涉及到产业链上下游众多技术,比如说智慧停车分为城市级、场库级和车位级。

车位级智能停车一般有高位视频技术、视频桩技术、地磁技术和智能车位锁技术。视频桩技术顾名思义即通过视频识别。地磁技术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通过识别大地磁场,一旦感应有车辆驶入,便开始计费。智能车位锁技术是通过蓝牙技术控制车锁的升降。

这其中,涉及到高清摄像头、芯片、地磁车检器、巡检PDA、网络中继器和无线网关等设备技术;此外,也涉及到软件平台技术包括云计算、储存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4、智慧停车要起风了,产业整合胜于圈地自萌

从这些技术来看,智慧停车的风口要起来,其实需要产业链上下游软硬件厂商的共同参与,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互补。

在目前来看,具备整合这些技术的厂商要么在软件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精度地图、支付、用户群等方面有优势的互联网大厂,要么是能够整合停车场资源的供应商,要么是在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方面有优势的汽车厂商。

目前配备L2 级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已实现规模量产,车场协同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从用户端的需求来看,当前的一大需求在于,实现AVP(自主代客泊车)打通车端智能、场端智能、车场协同——即实现从停车场入口或出口到停车位之间这一区域内的车辆完全自主自动驾驶。

因此,当下不少车企都在这方面发力,包括威马、沃尔沃在内的汽车厂商已经在大力布局,威马汽车在其官方 APP 上的智慧停车服务采用的是APP+AVP的模式,为出行路线智能规划与导航,实现停车场室内高精地图导航,实现了出发前的车位预约、过程中的停车操作、自主泊车及离场时的反向寻车、无感支付。

从未来来看,一方面需要通过开发APP盘活现有停车资源,提供车位搜索、停车指引、车位共享等服务,一方面需要停车设备供应商去整合停车场资源及用户数据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联合车企来整合车主信息与汽车资源,实现三方的协同。

因此,智慧停车要做大,其实不是一场各方势力的零和博弈,而是需要各方势力进行资源互补与整合。

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要车、场两端协同发力,也需要让大多数城市去把城市停车数据放在同一平台统一管理,来实现车位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其实也是一大难题。

这方面,可能腾讯与阿里的互联网平台整合优势要大一点,比如微信支付宝具有本地民生服务线上流量的天然优势,能更好的推动与地方政府层面合作。科技巨头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支付平台优势也有用武之地。

早在2016年前后,蚂蚁金服就与ETCP在智慧停车领域达成合作布局,在上海虹桥机场设立试点停车场。而在各路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该板块近两年来涌现了金溢科技、捷顺科技和立方控股等一批行业龙头公司。

如何激活城市停车资源利用率,助力城市建起智慧出行的真正闭环,可能需要互联网巨头、汽车企业、停车设备供应商三方实现协同,互相整合资源,以合作做大蛋糕的思维而非各自建立孤岛的思维去共同化解停车难的问题。

如此,智慧停车才有可能从一个个点走向覆盖多城市的面,成为席卷各大城市的一股新基建风口。

文章来源: 光明网,钛媒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评速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