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全产业链开“卷”,上下游哪些企业将受益?

光伏班 2022-08-22

电池电池片光伏电池

3571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随着硅料龙头通威股份积极扩产并大举进军组件环节,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同样的,隆基绿能、晶科、晶澳、天合光能等头部光伏玩家也在发力产业链一体化,目前已逐步参与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全产业链环节。

接下来,我们一起解析光伏产业链和企业的布局情况。

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以光电转换半导体材料为主线。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从工业硅、高纯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各主要环节均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的龙头企业。

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五大环节中,硅料为上游端,光伏电站为最终需求端。光伏电站具有类金融性,度电成本是光伏电站需求的决定因素,不断降低光伏度电成本是光伏产业的本质。但是,由于硅料涨价,2021年中国地面光伏系统的初始全投资成本为4.15元/W左右,较 2020年上涨0.16元/W,涨幅为4%。其中,组件约占投资成本的46%,占比较 2020年上升7个百分点。非技术成本约占14.1%(不包含融资成本),较 2020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

光伏电站运营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光伏电站运营进入壁垒较低,融资成本因素是光伏电站投资的关键要素。2014-18年民营资本快速进入光伏行业,推动国内光伏电站运营的多元化发展,行业集中度有所降低,国内光伏电站运营商CR10由2014年的46.4%降至2019年的29%。随着光伏组件成本因硅料涨价大幅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2021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4.88GW,CR5为30%。其中,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全球新增光伏并网装机量5.49GW;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新增4.73GW;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81GW;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新增1.97GW;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新增1.43GW。2022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3677万千瓦,同比增长25.8%。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088万千瓦,同比增加1787万千瓦。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相对简单,进入壁垒低。光伏组件生产工艺中技术和价值量最高的环节为电池片焊接和组件层压,生产工艺流程简单、技术门槛低。光伏组件投资周期6-12个月,相对较短;新建产能资金需求少,组件生产线设备主要包括焊接机、划片机、层压机、EL 测试仪、IV 测试仪、装框机、打胶机、上下载机械手等,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2021年新投产线设备投资额为6.2万元/MW,与2020年相比稍有降低。半片封装工艺成本在此基础上增加4000-5000万,叠瓦组件设备投资约2亿元/GW,低于硅料、硅片、电池片等光伏产业链环节。因而,光伏组件主要作为光伏产品销售的渠道,兑现上游产能创造的利润。截至2021年底,全球组件产能和产量分别达465.2GW、220.8GW,同比分别增长45.4%、34.9%。2021年,全国组件产量达到182GW,同比增长46.1%,以晶硅组件为主。其中,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均超过10GW,占国内组件总产量的63.4%。2022年上半年,中国组件产量约123.6GW,同比增长54.1%。

中国光伏组件面向国际市场。受全球能源转型的大环境影响,海外市场装机需求激增,中国作为光伏组件第一大出口国,光伏组件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从出口量来看,2018年的出口量为41.0GW,2021年已经达到98.5GW,2018-2021年的CAGR为 33.9%;2022年上半年的组件出口量达到了78.6GW,同比增长74.3%。

光伏电池片存在技术路线之争。当前,光伏电池片存在PERC、TOPCon、HJT、IBC、钙钛矿等多技术路线。2021年,规模化生产的p型单晶电池均采用PERC技术,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3.1%。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4.2%。HJT技术路线未来有望获得长期的效率提升。叠层工艺通过将可吸收不同波长太阳光的材料电池叠合,大幅提高转换效率。钙钛矿是理想的叠层材料。而HJT电池又是钙钛矿最合适的基层。超长期看,单结钙钛矿-HJT叠层电池(叠加一层电池)极限转换效率可至33.7%,而双结叠层电池(叠加两层电池,材料不仅限于钙钛矿)极限效率高达46%。为了降低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许多一体化企业电池片产能小于组件产能,带给第三方电池片企业生存空间。

电池片环节进入壁垒较低。光伏电池片投资周期6-12个月,相对较短;新建产能资金需求少,电池片生产线设备主要包括非晶硅沉积的LPCVD/PECVD设备、镀膜设备、丝网印刷设备等,2021年,新投电池线生产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且仍以PERC产线为主,其设备投资成本降至19.4万元/MW,同比下降13.8%,降幅远超 2020年预期,产线可兼容182mm及210mm的大尺寸产品,单条产线产能已达到 500MW以上。2021年TOPCon电池线设备投资成本约22万元/MW,略高于PERC电池;异质结电池设备投资成本40万元/MW。2021年,中国电池片的产能为350GW/年,同比增长59.09%;电池片产量约为198GW,同比增长46.9%。其中,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国内电池片总产量的53.9%,前6家企业产量超过10GW。

初代领军企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十几年前,当中国企业凭借光伏组件赚得第一桶金的时候,就已发现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优势。江西赛维LDK、英利集团、无锡尚德等领军企业率先发起冲击,或收购或成立新公司向上游布局,试图打造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的“光伏帝国”。

可惜的是,当时的中国企业还只能做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中间组装环节,原材料和技术都受制于海外企业。

因此,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市场纷纷宣布减少对光伏的补贴之后,中国光伏产业旋即就从“盛夏”进入了“寒冬”。初代领军企业的全产业链布局也在“寒冬”中走向了终结。

值得庆幸的是,在顶层设计支持下,中国企业并没有被“寒冬”所击倒,反而秉持降本增效的理念,将光伏产业打造为“新时代的中国名片”。

同时,领军企业已完成硅片-电池-组件的垂直一体化,既降低了交易成本,也确保了供应链的稳定。

彻底改写“两头在外”格局的中国光伏企业,也再度向全产业链发起了冲击。

2021年11月3日,乌海市政府与东方希望集团举行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后者将在乌海市投建包括高纯晶硅、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源网荷储在内的全产业链光伏项目,总投资高达206亿元。

2021年12月14日,江苏阳光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将成立新公司在内蒙古投建10万吨多晶硅、15GW单晶拉棒、15GW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351.5亿元。

2022年2月25日,宝丰集团与酒泉市签订合作协议,将在酒泉市投建35万吨/年工业硅、30万吨/年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电池组件生产装置,以及配套15GW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电站。

2022年6月18日,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拟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

上下游哪些企业将受益?

截至2022年8月,据中航证券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宣布扩产硅料产能222.7万吨、硅片产能368GW、电池片产能 270.2GW、组件产能226.8GW。其中不乏新进入光伏行业的新玩家,包括沐邦高科、金刚玻璃等跨界厂商。

对此中航证券表示,头部厂商积极布局光伏全产业链一体化+新进入者积极扩大产能,将进一步提高光伏行业景气度,直接带动光伏“金铲子股”——光伏设备公司的未来发展。

如硅片环节扩产,将会带动单晶硅生长炉、多线切割设备、热场设备行业的蓬勃发展;电池片环节的积极扩产,将会带动硼扩散炉、激光SE设备、PECVD/LPCVD设备;组件环节的持续发展,将利好串焊机设备。

其中,高纯晶硅料持续扩产,重点关注硅料环节设备厂商:双良节能;硅片环节重点关注单晶硅生长炉、多线切割设备相关厂商:晶盛机电、天通股份、连城数控、宇晶股份、高测股份;电池片环节重点关注PECVD/LPCVD、丝网印刷设备厂商:捷佳伟创、迈为股份、金辰股份;组件环节重点关注串焊机设备龙头厂商:奥特维。

该机构进一步表示,光伏原材料价格下降有望刺激下游需求,看好电池片、组件设备龙头。

另一方面,现有厂商/新进入厂商纷纷布局TOPCon、HJT等新技术路线,相应的资本开支上行趋势明显,从TOPCon电池的扩产情况来看:

现有厂商中,据索比光伏网微信号显示,英利能源举行年产5GW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该产业园项目坐落于保定市满城经济开发区,总投资约25亿元;通威股份8月17日发布半年报,公司的8.5GW TOPCon产线预计于年底投产。

新进入厂商中,8月17日皇氏集团发布公告,公司与安徽省阜阳经济开发区拟签订包括参与投资建设年产20GW 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在内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日,沐邦高科发布公告,公司与鄂城区人民政府签订相关协议,拟在鄂城区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投资规模预计48亿元人民币。

广发证券表示,光伏设备的选股逻辑遵循总量和增量逻辑,前者是指单GW价值量,后者是技术迭代的新增量弹性。

总量逻辑下主要受益的标的包括捷佳伟创、迈为股份、晶盛机电等,其中晶盛机电作为单晶炉龙头,受益于硅片行业扩产,且有望打开碳化硅第二增长曲线。

增量逻辑下受益标的中:捷佳伟创实现PERC+/TOPCon/HJT设备全覆盖,已具备HJT整线能力,另据捷佳伟创公众号的推送,其自主研发的PE-Poly路线TOPCon装备8月和7月连续中标太阳能头部企业TOPCon电池装备项目;

迈为股份在HJT设备方面领先明显,21年实现设备出口,4月新中标印度4.8GW订单;

TOPCon预计将以新建产线为主,多数厂商将会新配置相应的组件产线。奥特维起家于组件设备,新进入硅片设备、电池片设备以及半导体设备领域,有望成为平台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PERC、HJT、TOPCon,亦或是IBC、钙钛矿电池路线,全部离不开激光工艺,激光设备也由此一跃成为多个路线的核心设备。帝尔激光转印技术持续突破,有望贡献可观增量收入;海目星作为锂电激光设备翘楚,新切入光伏激光设备领域,已经获得一定进展。

来源:科创板日报,能源新闻网,毛博论投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光伏班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