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40年:光伏赛道领跑者如何炼成?

角马能源 2022-08-22

多晶硅光伏产业电池片

2245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撰文 | 程扬

编辑 | 谭潮

出品 | 零碳知识局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在几次发展周期中兴起而又陨落的一个个明星企业和“首富们”。尚德、赛维、英利、汉能……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现在几乎快要不为人知的名字,代表了现在辉煌无比的中国光伏产业的另一面。

时至今日,通威无疑是中国光伏产业最受关注的企业之一。在上游多晶硅原材料环节,通威2021年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左右,随着新的两个5万吨多晶硅产能投产,预计今年通威多晶硅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上升。中游电池片环节,通威太阳能已连续6年成为全球电池产能规模最大、出货量最大的太阳能企业,光伏电池2021年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15%。

40年前,通威集团的“掌舵者”刘汉元发明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创造了四川养鱼高产记录,并逐渐将通威发展成为全球水产饲料龙头。16年前,刘汉元选择光伏赛道作为通威的下一站,并带领通威发展成为全球光伏产业龙头。

不同于过去“走马灯”似的明星企业,通威已历经40年发展历程,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已属凤毛麟角,且在农业和光伏两大行业都已连续多年稳踞榜首,成为无可争议的龙头。经历过多轮行业周期洗礼的通威,似乎已找到了应对周期的最佳方法。

在“双碳”战略成为全球共识之后,光伏行业注定已成为一条光明赛道。在这条赛道上,通威早已为自己赢得了竞争优势。

正确、冷静地面对周期

20年来,光伏行业并非一帆风顺。

2006年,通威进入光伏产业。彼时正是光伏产业在欧美国家补贴政策刺激下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赛维、尚德等企业就是在这一时期成长为早期的光伏龙头。

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全球性的多晶硅原料紧缺。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企业开始陆续投资多晶硅产业,“拥硅为王”的产业周期性第一次展现在了整个行业面前。

但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美国家的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场出口被直接掐断。从硅料到组件,不少企业在抵达巅峰之后迅速跌落。

面对席卷全行业的大败局,刚刚步入光伏行业的通威不得不思考如何在行业内生存下去。在“断舍离”和坚定持有之间,刘汉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在他看来,光伏将成为人类未来能源发展的第一来源,“谁利用好了阳光,谁就掌握了时代节拍”。

此时的永祥股份开始控制产能、降低成本,并通过技术创新抵御行业寒冬。2008年,永祥股份着手技术研发团队的搭建,并通过改进传统“西门子生产法”的不足,研制出“永祥生产法”,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通过“永祥法”生产工艺,通威的高纯晶硅生产得以大幅度提质降耗,极大地节约了成本。这也为后来通威在多晶硅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光伏行业的持续领先打下了基础。

2013年,刚刚经历过欧美“双反”的光伏行业,在国内诸多补贴政策的激励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威抓住时机收购赛维合肥工厂,开启了在光伏行业的第二步布局——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环节。刘汉元对光伏产业的坚持,开始迎来胜利的曙光。

正是凭借在行业低谷时的蛰伏,提升内功,增强抵御严寒的能力,成为通威能够一次次穿越周期的成功秘诀。

2021年开始,硅料价格因为需求大涨而走入了上行区间,通威也因此受益,股价一度创下新高,市值最高突破3000亿元。不少人认为通威走在了行业周期的风口上,但事实上,这背后并非“运气”。

“行业可能认为,通威在多晶硅环节上抓住了一些机会,事实上这也是做好功课的结果。”刘汉元说。2020年2-3月,全国受到疫情影响,多晶硅价格处于近10年的最低点,不少企业停止扩产甚至停产。通威却在当时作出投资决定,成就了后来投产的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工程。

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通威的“逆周期”行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归结起来,无非是在面对行业周期时保持冷静,始终选择做正确的事情。

坚持专业化

对于目前的光伏行业来说,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价格高低对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几乎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近两年多晶硅价格暴涨的市场环境下,硅料龙头企业早已成为下游厂商和资本市场的宠儿。

而通威进入光伏的第一步就踏在了硅料领域,这绝不是一种巧合。要知道当时的明星企业几乎都集中在光伏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几乎没有成功经验的硅料领域尚属高风险投资。

事实上,在布局光伏之前,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在化工行业就有人才储备和产业基础。刘汉元曾说,“在研究光伏的同时,我也喜欢电子行业。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核心,即原材料多晶硅。国外掌握多晶硅技术已有30-50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在很长时间内因为这个核心材料有所局限。”

在刘汉元看来,多晶硅的生产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市场空间。无论是从爱好,还是行业发展的角度,通威的这一选择都显得顺理成章。

带着这样的背景,我们再看通威并购赛维合肥电池片工厂,就能够清晰地看到背后的逻辑:光伏发电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发电效率,电池片就是其中核心的核心。所以通威在光伏产业的第二颗棋子落在了电池片。

通威太阳能智能生产制造线。

在电池片领域,通威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电池第一企业,并抢先启动HJT、TOPCon的新技术布局,2021年1GW 异质结和1GW TOPcon中试线相继投产,技术指标位居行业前列。

中国光伏20年的风云变幻,倒下了无数曾经优秀的企业。通威作为这条超级赛道的领跑者,并不是机缘巧合,而是赢在了对行业的成熟理解以及掌舵者的卓越战略眼光。

人到40,已至不惑。而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却绝大多数撑不到40年。通威不仅走过了40年时间,而且还能长期在两个行业中后劲十足。这是实力、眼界与魄力的共同作用。

踩着“双碳”的时代节拍,通威迎来了更大规模发展的良好机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未来的光伏新时代里,周期或许依然存在。相信坚守着成功密码的通威,仍能从容地穿越每一个周期,同时也有实力引领中国光伏行业走向更加健康、远大的光明未来。

关于我们:零碳知识局是《能源》杂志社旗下碳中和财经科技新媒体,专注发掘有关双碳、新能源和绿色投资的产业故事。接下来,我们在解读碳中和政策的同时,也将着力于碳中和浪潮中的产业赛道和标志性公司的剖析。敬请关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角马能源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