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你还有勇气离开华为吗?

深潜atom 2022-08-23

华为汽车产业张兴海

268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本文系深潜atom第538篇原创作品

在“华为”概念加持下,赛力斯“飞上枝头变凤凰”。截至最新交易日收盘,赛力斯总市值又重返1000亿大关,在此之前A股整车里面市值超过1000亿的只有五家。

△赛力斯股票

2021年12月23日,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AITO(中文名“问界”),并同时发布了首款智能汽车问界M5。3月初,问界M5开启首批批量交付。7月,第二款车型问界M7正式发布。

来自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华为与赛力斯联手打造的问界M5销量为6128辆,稳居新能源SUV销量排行榜前十;而截至7月31日,问界M5累计交付量为26348辆。作为对比,2020年7月,赛力斯SF5量产上市,当年销量不足800辆。2021年前3个月销量分别为83辆、13辆和54辆,足以用悲惨来形容。

不难看出,对于赛力斯来说,华为是救命稻草,凭借一己之力已将赛力斯这个在2019年上海车展被吐槽为“查无此人”的边缘玩家带到了聚光灯下。

但尴尬的是,尽管知名度、销量提升上去了,不过赛力斯却陷入了“卖得越火,亏得越多”的窘境。而且,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的反馈,人们的关注重心是华为,而非赛力斯。倘若未来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加深,赛力斯的分量又还会剩多少?此外,距离华为“不造车”的约定,也仅剩下最后一年时间。

01跃进新能源,钱是大问题

今年7月11日,小康股份正式官宣,公司名称拟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拟变更为“赛力斯”,这是继2007年由渝安集团变更为小康股份之后的又一次更名。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表示,此次更名为赛力斯,是企业第三次创业的新起点,代表了新能源汽车事业的梦想及资源凝聚。

与前两次转型相比,这一次豪赌新能源的路似乎要走得更为艰辛。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前景,几乎所有的汽车从业者都早早预见到,张兴海也不例外。2015年,赛力斯凑了5.9亿美金,赶赴美国硅谷,要搏个新能源未来。张兴海的儿子张正萍,在2016年用3000万美金成立了SF MOTORS公司,亲自担纲CEO。这家公司是赛力斯转型的重要一步。在那个时间点上,新能源汽车的大趋势所说已经被许多人认可,但很多还是停留在PPT阶段,而赛力斯拿出真金白银的正确性和前瞻性是毋庸置疑。

根据《经济观察报》的统计,2017-2019年短短三年时间,赛力斯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股权投资超过60亿元,用于电动汽车相关的产能建设的投资近40亿元,此外张兴海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新能源核心技术累计研发费用近100亿元。

整体计算下来,赛力斯在豪赌新能源的六年时间里至少花掉了200亿元左右。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小鹏、理想这样的头部新势力。

事与愿违的是,抓重点、大投入的赛力斯并没有摘取到与投入对等的果实。2017年~2020年,赛力斯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19.34亿元、202.40亿元、181.32亿元、143.02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5亿元、1.06亿元、6672.15万元、-17.29亿元。

不仅是收入下滑、利润由正转负,在销量上也哑火了,2020年7月,赛力斯首款SUV车型SF5量产上市,全年卖出了732辆。对比之下,同为增程式的理想ONE在2020年的交付量为32624辆,月均2718.67辆,半年销量不及对手一个月。

此后的剧情,大家就熟悉了——牵手华为,但就目前来看,“华为标签”带来了销量、知名度的上升,赛力斯的业绩表现却没有太明显的改观。

8月19日,赛力斯发布2022年半年业绩报告。这是公司更名后的首份半年报,报告显示,上半年赛力斯营业收入124.16亿元,同比增长68.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7.17亿元,同期净亏损4.8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17.14亿元,同期净亏损11.26亿元;报告期内,赛力斯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0.80亿元。

△赛力斯业绩

对于净利润亏损,赛力斯解释的原因是,由于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持续投入,以及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产销量尚处于爬坡阶段,折旧及摊销费用有所增加。加上2020年亏损的17.29亿元和2021年亏损的18.24亿元,两年半的时间,赛力斯总亏损规模已经超过50亿元。

从行业的角度看,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赛道迎来前所未有的风口,但新能源赛道的烧钱能力同样有目共睹。

如何止住亏损并逐步实现盈利,将会是张兴海、和董事长张正萍及其管理团队面临的巨大挑战。众所周知,造车是门投入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生意,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说过“汽车行业的门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很多,没有400亿元可能干不了”;雷军All In造车,准备了1000亿;连张兴海自己都知道,搞新能源汽车不是有钱就能干,但没有钱万万不可以。

02“含华量”的胜利本质上或许是一种惨败

“华为加持”的力量有目共睹,无论是华为深度参与后的问界品牌的销量,还是赛力斯令人惊叹的股价涨幅,亦或者是其每次为合作伙伴站台带来的流量,华为自进入汽车圈后,好像从来没有令人失望。

近日,有一张“含华量”对比的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通过12项指标的对比,谁拥有更多华为技术,谁就是更好的智能汽车。

△“含华量”对比图

或许很多人,看完这张图,总感觉怪怪的。如果一个车型的成功与否只剩“含华量”可讲,外界也只关心其产品的“含华量”,甚至还要自己去造一套“含华量”标准让自己“胜利”,那么对于参与其中的车企来说,可能也不是一出值得大书特书的“喜剧”,甚至这种胜利本质上或许是一种惨败。

毕竟,过度依赖某个单一企业和流量,市场今天能把你捧上神坛,明天也可能把你推下深渊。多位业内分析师认为,赛力斯目前更多是一个“代工”的角色,在这种强弱关系极度不对等的合作模式下,主动权几乎全部掌握在华为手里。如果华为卖不动,赛力斯基本没有任何办法。这种情况的风险在于,华为好,赛力斯就跟着好,如果华为造车的商业模式失败,赛力斯也会跟着出现问题。

并且,即便赛力斯选择躺平将华为视为唯一,但是华为却不止赛力斯一个合作伙伴。6月份,华为被曝出已经与奇瑞、江淮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也将采用类似赛力斯的合作模式。肯定的是,在打造问界略有小成之后,华为的合作伙伴将会越来越多,与长安、广汽等厂商合作也势必会进一步深化,此外还有与极狐的HI模式,这些都会对眼下大热的赛力斯造成威胁。

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现在华为门店摆两台问界的车已经显得有点挤了,以后店里摆谁不摆谁都会是一种比海报上“含华量”更深层次的博弈。在赛力斯没有了唯一性之后,市场还会为赛力斯买单么?

在问界M5刚刚交付的时候,就有不少车主为了提升产品的辨识度,将“赛力斯”标识撤下,取而代之的是“HUAWEI”、“中国华为”等。

在这些车主眼里,“原来的赛力斯谁也不认识,但是换上了HUAWEI的logo,出门所有人就都知道,而且,这就是给车辆注入了灵魂。”反推赛力斯看似火热的销量,有多少是冲着华为去的,这一点,赛力斯应该也心知肚明。

既没有规模优势又没有突出产品的赛力斯为何会被华为挑中,现在再去考证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对于赛力斯来说,如果没有华为,赛力斯可能依然只是二级市场上的 " 小康社会 " 概念股,而非现在一家市值千亿的新能源“华为造车龙头股”。

张兴海最近公开表示:“如果宝马来跟我谈合资造车的事,我都不干,我会坚定不移地跟华为跨界合作。”看到这里,既感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又淡淡浮现出岳云鹏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的那段经典台词“燕子,没有你我怎么活呀……燕子,你带我走吧燕子”。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深潜atom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