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办公回归正常,线下视频会议重回市场,硬件生态是下一个风口

网安盾 2023-08-08
3207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当生活回归正常,在线视频会议还有市场吗?视频会议应用开发商Zoom宣布计划裁员1300人,约占全球员工总人数的15%。

Zoom创始人、CEO袁征表示:“我们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来彻底分析我们的团队,或者评估我们是否在持续增长。”

视频会议巨头收入增速放缓

Zoom近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23财年第三财季,总营收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4.87%,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创下有记录以来最低收入增速。

据悉,2020年1月下旬,Zoom的员工总数约为2500人。随后,公司视频会议服务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Zoom又招纳了约6000人。而新的裁员计划将使Zoom的总员工数量降至2022年初的水平。

袁征表示,自己2023年将降薪98%、核心管理层降薪20%,同时全部放弃2022年的奖金。Zoom中国区的岗位以技术、产品开发人员为主,在此次裁员中大部分受到波及。经不同城市子公司的多名员工确认,Zoom中国区裁员的赔偿方案为“N+4”。员工持有的限制性股票期权到今年8月9日解禁。

袁征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虽然人们和企业在发生疫情后的生活中继续依赖Zoom,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及对我们客户的影响意味着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自己,重新调整自己,以便我们能够度过经济环境,为客户提供服务并实现Zoom的长期愿景。”

近日,美国部分大型企业相继加入裁员潮,科技行业成为重灾区。有评论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虚拟经济前期扩张过度,特别是疫情期间的线上需求激增导致一些企业盲目增加招聘,而随着线下生产生活开始恢复,虚拟经济自然会收缩。

视频会议的光环,要消退了?

回顾云会议的快速发展不难看出,其实视频会议产品早已存在,是疫情将其从一种普通产品,变成远程办公的企业刚需。不过,随着线下的工作回到疫情前状态,视频会议用户数自然也会减少。

但是,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那就是习惯的养成。三年,已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足以使一种工作方式,变成一种习惯。也使很多从未使用视频会议的人,从不得已使用,到习惯性使用。

实际上,就算是目前云会议的用户数量减少,但综合来看,疫情为云会议带来的仍是“净增量”。用户数量上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云会议的衰退,它们只是回归到了一个新常态。

换一个角度思考,虽然用户量下降较大,但这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对于Zoom这种成熟商业化公司而言,DAU的下降,的确意味着收入的损失。但是对于处于商业化途中的国内云会议厂商,这可能是一件好事。

因为免费的关系,其实大部分DAU都是成本,减掉它们能可以带来诸多好处。比如,更容易分辨出真正的用户,在一个纯净的环境下,转化会更加有效,商业化的成本也更降低。

不知何故,互联网公司做SaaS,总是喜欢攀比用户规模,动辄上百万、甚至数千万的客户规模,都不在话下。但要知道,Zoom目前的付费客户规模也不过就二十多万家。

以用户数和DAU作为KPI的SaaS企业,当市场红利褪去之时,问题很快就会暴露出来,比如成本压力、ARR增长压力。

走向线下会议室是必经之路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类会议——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富有成效,那么开会纯粹就是浪费时间。

实际上,那些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者,没有一个不是极其注重开会效率的“会议高手”。在他们的企业当中,除了会议内容本身要注重质量以外,也绝对不允许显示屏故障、收音效果差、视频画面模糊卡顿等这样影响开会体验的低级失误发生。

但现实情况是,全球已有9000万间会议室当中,可以开视频会议的仅有7.8%,能开一场高清、稳定视频会议的会议室更是不到1%(沙利文报告,2021年) 。在中国线下会议室大概2000万间,拥有视频和会议功能的会议室仅10%(奥维云网数据统计) 。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具备远程通信能力的会议室渗透率非常低,大多数企业老板们仍未找到属于自己的“会议室”。

有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视频会议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了,但在过去,受限于技术条件,视频会议往往并不能提供一个优质的使用体验,整个系统的搭建十分繁琐,使用上也需要复杂的设置、调试,而受限于网络、硬件条件,往往还不能提供一个流畅、清晰的体验。

此外,以前的线下会议室硬件成本昂贵,基本上很多企业都望而止步,比如过去一台进口音视频设备可能都需要花费十几二十万的高额成本,如今可能只需要花几千块钱就能搭一个不错的会议室。

从业者可以设想一下,硬件方面搭载着4k甚至8k全方位无死角摄像头与开会大屏等,软件方面提供高清音视频会议系统、无线投屏、协作白板、集中式后台管理等,同时还能做到会前免预约一键入会、会中便携远程协作、会后总结、存储等系列解决方案,在这样一间新一代智能会议室开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各大视频会议厂商走向线下会议室的重要原因,腾讯会议总经理钱敏在腾讯会议Rooms诞生之初就表示,我们也要为线下场景的会议体验负责。

在笔者看来,大家纷纷走向线下实际也很好理解,对于早期在技术研发和传播投入巨大的视频会议大厂而言,仅靠C端个人用户以及部分使用会议APP的B端使用者难以支撑起其过往庞大的资源消耗以及未来商业化的野心。

尤其是最重要的一点,恢复常态后, 腾讯会议负责人透露,原来担心的用户流失和因收费弃用的现象并没有发生,这也意味着视频会议的红利期仍然存在, 而随着大量企业重新回到线下场景开会、办公,将线下会议场景作为未来商业化的抓手也是不二选择,毕竟 在当下全球仍然有接近亿间 的会议室等着被更新和改造。

某种程度上讲,这里才是新的商业蓝海,也是矿脉之源。

硬件生态,开放的共同命题

去年3月22日,钉钉正式发布视频会议一体机F2,与此同时宣布硬件全面生态化。这款产品是由钉钉和创通联达合力研发,后者作为核心智能模组的技术供应商的角色。

500多天后的今天,在最近的视频设备展InfoComm上,腾讯会议也同步出现在这个战场——腾讯会议与MAXHUB携手发布首款超宽屏沉浸式会议解决方案。

两者打法有所不同。

钉钉会议与创通联达的合作方式是,将创通联达作为技术供应商,钉钉推出自研硬件;而腾讯会议与MAXHUB的合作方式则是,在MAXHUB升级的硬件基础上,腾讯天籁实验室提供内置的音频解决方案,消除线下会议室收音难的问题,从软件层面解决线上会议与线下会议室的难点。

尽管有所不同,但两者共同传递出的一个信号是:线下硬件生态,正在成为在线会议厂商的新交战点。

从2020年到2022年,钉钉视频会议一体机完成了从F1到F2的升级。相对应的,有拾音能力的提升,也有对算法、模组等进行开放。具体来看,在这台设备上,集成了钉钉的会议软件,音频模块,视频模块,工程方案等等能力,它可以以硬件模组的方式对外开放,只需要插拔式就能集成到伙伴的硬件里。

而此前的F1也开放了音频和视频模组,将清晰的的画面和声音采集能力开放给伙伴,以模组的方式接入到TCL的会议大屏上。F2则是开放了更多模组。

从性能来看,在拾音能力方面,从F1到F2钉钉做了显著性地提高——从6米拾音到10米拾音。客观来看,拾音对于线下会议室尤为重要,而这一点仅凭硬件厂商难以解决。

此外,更令市场关注的是价格优势的压缩。相比类似设备动辄5万元以上的价格,F2将价格压缩在3万元内,这是由算法、技术提升性能带来的价格优势,合作伙伴也可以借助这些技术降低成本。

在F2设备发布的同时,钉钉正式宣布此后不再自研设备。再结合去年的视频设备展会来看,可以看作钉钉已将算法、软件能力、硬件能力、整机和模组都做开放姿态,以此赢得生态伙伴的“拥抱”。

具体的动作是,钉钉在之后延续了Rooms认证等硬件生态合作的方式,即但凡经过钉钉Rooms认证的硬件厂商,均可安装Rooms获取钉钉会议的音视频能力,并可以打通钉钉日程、投屏、文档等会议协作体验,实现覆盖会前、会中、会后全场景的顺畅会议协作。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软硬件厂商结合的另一大优势是,服务商可以混合部署的方式满足多种企业客户的需求。以钉钉和腾讯会议为例,其面向TO B市场推出的是“混合云”方案,简单的理解是,音视频等应用仍然运行于公有云上,但信息和数据可以存储在客户本地。这样,安全性要求高的中大型客户就可以消除上云的顾虑。

腾讯会议虽然在硬件入局较晚,但在与硬件厂商生态合作的方式和解决方案上,基本和钉钉保持了一致。即无论是Rooms认证,还是10米拾音,也更都在腾讯会议公布的“生态规则”里。

最近,腾讯会议和钉钉会议都已公布了自家的硬件生态合作伙伴数量。

钉钉会议的硬件生态合作伙伴已突破70家,认证品牌达50家,认证硬件已超过250款;

腾讯会议的生态合作伙伴数量达到200家,腾讯会议认证的硬件厂商超30家,覆盖产品型号超120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钉钉会议和腾讯会议合作的硬件厂商中,其中有90%双方都选择了兼容,比如MAXHUB、TCL、华为、联想、Polycom等头部硬件厂商。不仅如此,硬件供应链中的上游厂商也都加入了腾讯会议和钉钉会议的硬件生态,如芯片巨头英特尔。

种种现象都在表明,线上会议平台的“线下”战场正在愈演愈烈。

文章来源: 人称T客,证券日报,产业家,ToB行业头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网安盾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