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团姜德义一年考:勇于改革但成效甚微

时代车讯 2021-08-05

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

2978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2020年7月31日,北汽集团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徐和谊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原北京金隅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将接任这一职务。

不经意间,北汽集团已经换帅1年,从外行空降而来的姜德义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为北汽集团做了哪些部署和调整,北汽集团的表现又如何,令人关注。

今年7月13日,北汽集团召开2021年半年度工作会,回顾总结上半年经营工作,其中特别指出要构建了“一个领导、一个思维、四项重点举措”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体系。

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到任一年后,姜德义时代的北汽集团依然要强调以上内容,这或许从侧面表明目前北汽集团仍然存在多派系的内斗局面,姜德义想推行的改革很难有当年徐留平调任一汽集团董事长时来的奏效。

事实上,姜德义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更需要得力的干将和助手,从目前来看,原本北汽的班底并没有这样的人选。

01向华晨集团靠拢

众所周知的,长安系的徐留平当年空降一汽集团时,一招“全体起立、重新竞聘”的策略,加上给自己下了不成功就辞职的军令状,立即降服了一汽集团原有的各方势力。

姜德义同样作为空降一把手,到北汽集团3个月后也开展了一系列调整,但是效果似乎不太明显。

在实际表现层面,2021年上半年,北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持续下滑,其中自主乘用车品牌销量降幅达到了31.6%,在中汽协上半年15家汽车集团中国品牌排名当中,排在最后一位。

具体品牌表现方面,北京品牌在2020年全年销量同比腰斩的基础上,2021年上半年再度同比下滑21.1%,

曾经的新能源阵营领头羊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今年6月份的销量仅为1585辆,同比下降47.31%,去年同期也只有3008辆;本年上半年累计销量6959辆,同比下降52.66%。

根据财报显示,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2020年营业收入为52.72亿元,同比下滑77.65%,净亏损为64.82亿元,去年同期净盈利0.92亿元。北汽蓝谷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30亿元,同比下滑50.19%,净亏损8.5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4.31亿元。

北汽新能源推出的极狐品牌销量同样不佳,目前极狐品牌有阿尔法T、阿尔法S两款车型,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阿尔法T及阿尔法S累计销量分别为700辆、467辆。据悉,北汽极狐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2万辆,半年时间过去了,只完成十分之一。

大力发展自主,早已是各大汽车集团的共识,合资项目已经成为单纯利润支撑项目,综合北汽过去几年的销量表现来看,自主品牌占比却是逐年下滑,即使作为销量大户的北京现代严重下滑的局面下,其自主品牌占比依然下滑,北汽自主板块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姜德义需要解决的,首先就是无人可用的问题,相比较三大汽车集团的高管互调,各自都有熟悉的部下可以调用,姜德义作为一个纯粹的外行高管,其旧部难以短时间胜任汽车行业工作,而徐和谊此前一手打造的北汽集团基本面,同样面临人才凋零的局面。

尽管姜德义想要调整,但是短时间内,他很难找出合适的人才来为己所用。

因此,从现实趋势上来看,北汽集团正向着隔壁华晨汽车靠拢,自主持续亏损,只能依靠唯一的奔驰合资项目,北京奔驰未来被要求调整股比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02大调整并不见效

去年的底,姜德义在北汽集团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任职以来的首份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以巨大的革新勇气,刀刃向内,力促转型发展。”

刀刃向内,是姜德义深知北汽集团自身的问题在于内部。

去年10月,到任3个月的姜德义就开始了自己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北汽营销公司在集团内部升为二级公司,与北汽股份和北汽新能源平级,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主抓营销工作。

人事方面,一次性调整了北汽集团多家子公司的重要领导,干部年轻化、市场化。其中主要的人事调整发生在北汽新能源和北汽福田版块。

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刘宇升任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北汽研究院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不再兼任北汽福田董事长,巩月琼升任董事长一职,常瑞接任巩月琼任总经理。

原北汽股份总裁陈宏良升任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兼经营管理部部长,北汽股份副总裁黄文炳升任北汽股份党委书记、总裁。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蔡速平不再兼任海纳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原北汽越野车主管研发的副总经理王磊升任北京汽车研究总院院长,同时兼任北汽越野车研究院院长。

一系列的调整背后,反映出姜德义时代的北汽用人体系的变化,即集团领导不再兼任旗下各板块董事长职务,有媒体描述这是北汽集团希望以此留给子公司更大的活动空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姜德义还兼任着北京奔驰的董事长一职,如此看来,北汽对奔驰依赖的情况并未发生变化。

有业内人士表示,北汽集团如此发展下去,有步华晨汽车后尘的趋势。

过去数十年国企发展存在大量弊端,特别是因为垄断性资源和背景导致的权力寻租和用人唯亲等问题,早在徐和谊时代的2016年,北汽集团就曾开展过类似的调整和自查自省,也进行过相当规模的人事调整,最终也没能让北汽集团有所起色。

事实上,去年的调整,到今年看结果,也是与2016年的大调整如出一辙。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北汽集团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仅为4.6万辆,同比下滑31.6%,销量排在第十二位,已经沦为代工厂的江淮汽车和华晨汽车上半年分别为7.4万辆和6.5万辆。

由此可见,去年10月的大规模调整,尽管看到了变化,但是并未给北汽乘用车板块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北京奔驰依然高涨,北京现代依然低迷,北汽自主依然萎靡。

03无人可用只能求援

以北汽曾经的王牌项目北汽新能源为例,尽管姜德义进一步强化了刘宇的权力,但是此时的北汽新能源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营销层面的问题。

只是营销依然是大问题,众所周知,北汽新能源依托地处首都的天时、地利优势,其销量打开局面的核心因素还是当时北京地区的摇号政策(新能源免摇号),以及后来徐和谊打开的关系网络,包括多地出租车、移动出行、网约车公司的大客户采购。

也就是说,北汽新能源的起步都是建立在对公业务之上,这一点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北汽新能源成为销量龙头后,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未来业务的转型问题上,要知道一时间的先发优势不转化成为持续的推动力,当周遭环境变化之后,北汽新能源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短板就凸显了。

正是把重心放在对公业务上,造成后来北汽新能源在对私人用户的无能为力,这就仿佛是北汽福田最终做砸了“德国宝沃”那样。

说到底也是成也北汽、败也北汽,2020年属于新能源汽车最火的一年,多家传统车企和新造车势力因为新能源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市值早已翻倍。

北汽新能源的年业绩却急剧下滑,受疫情影响,出行业务的大幅下滑,出行业务的蓝海翻转,大客户订单大幅度缩减。

对北汽新能源来说,走量的低端入门市场丢失殆尽,此时北汽选择发力高端,想要高举高打,无奈北汽新能源的口碑已经在低端市场崩塌。

从刘宇主持北汽新能源工作至今,北汽新能源的表现似乎依然按部就班,尽管刘宇曾表示,“ 用三年时间将北汽新能源带回第一阵营 ”,并定下了2021年ARCFOX极狐卖出12000辆的目标。

针对市场的变化,北汽新能源在去年10月终于推出首款高端车ARCFOX αT的时候,毫无私人用户市场经验的极狐,上市以后销量大都只有2位数水平,第二款新车ARCFOX αS处境同样凄惨,据说月销只有个位数,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北汽极狐今年上半年销量累计1167辆。

或许,习惯了背靠政策优势的发展模式,北汽新能源难以适应如今新能源全面市场化竞争的态势,北汽极狐只能到时四处求援,智能化方面,先是与华为合作,后又与百度合作,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话描述,就是“出卖灵魂”。

生产制造方面,北汽ARCFOX极狐找到了知名代工商麦格纳合作进行制造,仿佛突然对自己62年造车经验没有了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姜德义此前确是重组高手,只是北汽集团过去数年的发展下来,不是简单的人事构架调整和重组就可以解决的,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小打小闹的调整解决不了北汽眼前的诸多问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时代车讯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