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重工:“互联网 ”助推制造向“智造”转型

凤凰湖南综合 2015-09-09

重工智造

2606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当前,“互联网”的浪潮给传统市场带来巨大活力。作为上市公司的中国铁建,以开放的思维迎接新的变化,积极寻求“触网”,提高产业效率,优化服务体验,助力转型升级,请关注本期报道——

  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为工业1.0,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为工业2.0,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大批量的简单化生产模式为工业3.0。对于之前的3次工业革命,人们已经耳熟能详。

  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率先提出“”概念。“工业4.0”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提出“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思路,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制造”不仅仅是要智能制造。传统工业经过互联网改造后的在线化、数据化,也可以实现从增量到存量的化蛹为蝶,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成果,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

  中国铁建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都+了什么?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是如何行走和规划的呢?

  

  今年5月11日,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大直径敞开式TBM,日累计掘进73.9米(晚班加白班),刷新了国外敞开式TBM在中国最高日进尺63.5米的纪录。目前,设备连续累计掘进4000米,获得施工单位和TBM专家的一致好评。而这台设备正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

  负责这台设备设计的工程师龙斌告诉记者,敞开式TBM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在机构设计阶段,不同的零部件需要进行设计,而且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按照传统设计方法,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重复性制图工作,工作量极大,而且极易出现错误。于是他们引进了Creo工程设备设计和管理平台,对所有部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并通过其单一的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各个零部件之间的无缝链接,避免了因接口、空间等问题导致的反复性和重复性设计,简化了设计过程,提高了设计效率。

  除了设计上的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也是TBM顺利运行的关键。在服务期间,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严重的会导致停机。这时,现场的技术人员会通过洞外监控系统查询设备运行参数,分析故障原因,第一时间排除故障,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在95%以上,为不断创造月进尺纪录提供技术和时间上的保证。

  从2014年开始,铁建重工的服务人员已经能坐在集团办公室,通过网络看到使用铁建重工集团盾构机正在建设的地铁施工情况,并及时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是企业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升服务质量,针对用户关心的盾构机运行控制构建的远程监控系统。企业总部可直接控制每台配有相关系统的设备,从而实现远程监控,实现与谷歌地图或腾讯地图相匹配,直观显示设备实时坐标,并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动记录、分析和处理。

  过去人们认为,制造就是生产加工,其实制造包括生产和服务。铁建重工延长生产链条,针对客户需求,从产品研发、制造到服务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构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新服务模式。

  从用户终端交互、调研入手,整合产品规划、设计研发、性能改进、成本优化、运行管理、再制造……铁建重工逐步通过集成创新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由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和依托产品的服务转变,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窗明几净,设备整齐划一,灵活自如的智能机械手流畅地飞舞着……这是进入中铁隆昌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看到的情景。2008年,隆昌公司兴建了国内最先进的高速铁路弹条自动化生产线,率先实现了自动化批量生产。

  智能机械手成功于弹条自动化生产线,使生产现场和工艺布局也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生产,自动化生产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人力资源消耗方面,自动化生产线大幅降低,这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最大优势。整个系统通过在线机器视觉、温度检测等工艺,实现了产品压型、淬回火的无人控制。车间的4条自动化生产线一共只需配备6个人,每条生产线上料工序配备1人,2人巡视设备、抽检产品或轮换休息。相比之下,一条手工生产线至少需要配备6个人,上料工序1人,压型工序3人,淬回火1人,外加1人轮换。在生产任务繁重的时候,自动化生产的保供优势突显。自动化生产线可保证24小时连续开机生产,而手工生产线则必须三班倒才能保证产量。生产线的在线温控系统和自动分选装置,能自动挑选出过烧料或温度不够的料,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稳定的性能,确保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减少了原材料及能源的浪费。

  正在建设的新园区,弹条、螺栓和闸瓦生产线将不断进行优化、工艺革新和推广。在整个产业系统引入ERP系统,用工业以太网将计算机技术与生产制造融合,实现人机交互,制造过程的数据化管理。

  隆昌公司车间智能化仅仅是铁建重工智能化的一个缩影,车间智能化工作正在逐步推广。

  铁建重工正在打造哑铃型结构,前段研发和后端的营销服务成为人员聚集的大头。高速高品质发展对物资采购、供应、生产与服务体系提出了极高要求。为此,企业新成立了供应链运营中心,将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系统、智慧管理融入全球供应链的高附加值领域,力争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全球资源整合与优化、供应与配送系统的便捷与高效、计划与决策的智能化与智慧化。

  供应链运营中心将导入现代化的物流中心,集中管理产业园区物料、仓储与配送,并作为供应链改善的突破口。中央物流将尽可能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及系统,其核心功能包括园区物料集中管理、场内外物流衔接、物料问题处理与监控、物料集中配送管理等。

  物流中心的主要设施为立体仓库。立体仓库包含多层立体货架、全自动操作堆垛机、输送系统等一系列先进设备。物流中心的集中配送功能将导入电动牵引车、台车,实现循环不间断、多频次、小批量、高效率配送。

  

  为迎接“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中国铁建制造企业出台系列举措支持科技创新,建设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几年,铁建重工通过制定并实施人才引进住房补贴、协议年薪、技术津贴等机制,着重引进和建设科技人才、技术工人等3类人才队伍。

  这几年,铁建重工实行期权激励和积分激励制度,共有59人次累计获得833万元期权激励;每年共兑现近60万元积分奖励;每年拿出200万元至400万元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管理、营销和技能人员。

  铁建重工组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协作研发中心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平台,技术平台具有足够的消化、吸收、移植和提供高层次服务的能力。

  “铁建重工经过8年创业,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人才无疑是转型的第一资源。我们希望能产生大量人才的培养和溢出效应,让创新创业成为企业转型引擎,告别过去传统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角色,变身成为新的工业4.0创新聚集平台。”铁建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刘飞香说。

  企业转型阵痛不可避免。企业只要从创新、绿色、安全、和谐出发,牢牢抓好从制造向“智造”转变这条主线,就一定能创造新常态下的工业制造奇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凤凰湖南综合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