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杭州样本的启示

2076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机器换人,谁受到的冲击最大?

  中等职业教育。这是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刘晓调研过程中的一个感受,他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企业对劳动力的技术技能要求呈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态势,中职处在高中生、高职生之间,比较尴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器换人所带来的产业工人供给结构性矛盾,所指向的,正是这个群体。

  事实上,和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与经济生产相结合,其目的是通过对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培养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过去,企业改造升级机器,是突破劳动力的身体限制,提高人和机器的劳动生产率,如今,则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人,自己变成了劳动力,因为,机器本身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职学校将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刘晓的团队在杭州做了调研,或对其他职业院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调研的企业样本,集中在装备制造业、电器产业、纺织业、服装业等产业,企业均为大型企业,员工的规模均较大,其中有20余家企业的员工总人数在1000~3000人的规模。这些从业人员主要由几类人员构成: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劳务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通常占企业员工的15%左右,技术工人占52%左右,劳务工占33%左右。

  调研发现,在机械加工制造行业领域,目前职业学校学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机床操作岗位,如车工、铣工、镗工等岗位,但随着企业生产设备的升级,目前企业岗位需求逐步转向数控车床的操作,对此人员需求得以提升。

  相应地,诸如锻造工、铸造工、炼钢工、钳工、电焊工、电工等岗位将随着“机器换人”的进程而需求大幅减少。而这些,几乎都是当前,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方向。

  在工业电气技术方向,围绕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高低压电气装配等岗位需求增大。电梯电气技术方面,电梯电器维修保养、电梯电气安装、电梯安装管理等岗位需求增大。

  然而,对这些技术岗位的学历要求,逐步从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转向本科生或者高职生,基本都超过50%,专业分布通常集中在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材料、电气自动化等领域,此外热能、焊接、无损探伤、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有。

  刘晓说,如果中职院校不在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思路方面进行调整,其毕业生很可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经过调研总结,他的团队预见,在“机器换人”进程中,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如下四个特点:一是只有掌握了专业技能的人员才能操纵智能制造的自动化设备;二是增加了对具有电子工程、信息技术、机械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三是智能制造的多学科、跨地域和大数据特性,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需要大量的高端服务业从业人员从事智能制造的配套工作。

  但就目前杭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所培养的人才主要停留在中等职业教育层次,针对高职及本科层面的人才培养略显不足。

  

  整个调研过程中,刘晓还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当前专业产业倒挂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经济升级的后腿。

  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设置是保证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也是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但刘晓发现,杭州当地不少学校的专业,和当地产业并没有完全对接,这一点重点表现在“机器换人”相关的专业上。

  从专业类别开设情况来看,目前,杭州市59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18大专业类,在校生人数排名在前五位的专业类别分别是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旅游服务类和交通运输类,占总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7.47%、20.33%、12.60%、12.28%和6.59%,这五大类专业在校生人数占总在校生人数的79.27%。

  从专业类别开设学校数情况看,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交通运输类六大类专业在各地开设的学校数远远超过其他专业类别,位列前六名,总的开设学校数分别为33所、33所、32所、26所、17所和15所。

  但通过课题组对杭州市中高职的调查,刘晓的团队发现,目前杭州市职业院校的专业群虽然基本涵盖本地重点产业,但围绕机器换人重点专业和重点产业的对接却不是很完整。

  刘晓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机器换人之后,为机器服务的一系列服务业也需要大发展。机器的保养、维修,产品升级后的营销、设计、创意、电商服务都在呼唤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这种专业产业倒挂现象,无疑不利于经济升级、产教融合。”

  他说,传统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岗位技能,往往采取反复训练的方式,使从业人员获得完成某种职业所需的娴熟技能。但随着“机器换人”的进行,技术技能工人的岗位得到分化,现代工作性质的变革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内容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需进一步提升。刘晓说,首先,工作的完成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更多地是依赖从业人员的智能。其次,现代工作变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从业人员要在岗位上具有更大的弹性,就必须适应继续学习和转岗的需要。

  这不仅要延长普通教育的年限,而且也应对职业教育的内容做根本变革,以职业群为基础设置专业,增强从业人员在某一岗位群中的迁移能力。刘晓说,正是鉴于这些考虑,诸多行业企业改变了对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即由原来的岗位技能要求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

  在访谈过程中,刘晓也发现,多数企业负责人同时强调学校应该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而并非停留在中等技术教育的层次和范围内。他认为,作为产业经济发展源动力的职业教育,必须把握制造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脉搏,只有正确解决机器换人与人才结构升级的矛盾,才能在新的条件下获得大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青年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