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大势所趋

南方日报(广州) 2015-10-19

机器换人东莞物流袁宝成

1522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10月18日晚,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机器换人”的东莞样本》,就“机器换人”议题,与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以及当地企业界、科学界、员工代表展开对话,真实、鲜活、系统地讲述东莞力推“机器换人”的成效与启示。

  作为全省率先启动“机器换人”并出台相应扶持政策的城市,过去一年,东莞的企业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市“机器换人”申报项目达622个,远超过去10年技改资助项目的数量总和。

  袁宝成透露,从明年起,东莞将继续加大对广大制造企业参与“机器换人”的扶持,一些中小企业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解决参与“机器换人”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

 

  从2014年开始,东莞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扛起“机器换人”大旗,创新地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扶持举措鼓励企业大范围进行“机器换人”。

  2014—2016年,东莞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预算2亿元资助企业利用先进自动化设备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在东莞市电子、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家具、鞋业、化工、物流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领域企业中,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全面推动实施“机器换人”。

  面对央视《对话》栏目提及的“机器换人”的必要性问题,袁宝成坦言,东莞“机器换人”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大势所趋,随着中国制造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制造业的拐点即将到来,面对劳动力短缺、技术升级等实际情况,东莞市政府顺势而为鼓励企业进行机器换人,在为“东莞制造”培育智能制造新动力的同时,也已在有意识地培育壮大当地产业,加快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

  据统计,自2014年9月至今年9月底,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622个有效项目(其中2014年438个),总投资达53.2亿元,申报项目数量远超过去10年技改资助项目的数量总和。涉及东莞市五大支柱产业及四个特色产业,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两个支柱产业项目最多,约占总数33%、37%;特色产业中以包装印刷业项目最多,约占6%。

  “机器换人”的成效可谓立竿见影。今年1—8月,东莞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额134.98亿元,同比增长217.1%,“机器换人”拉动了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快速增长。

  对于企业而言,“机器换人”意味着企业用人成本的降低,但更为关键的是对企业生产工艺的提升和人才结构的提升。

  据估算,上述所有“机器换人”项目完成后,相关企业劳动生产率将平均提高65%;产品平均合格率将从88.2%提高至94.6%,减少用工37726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0.87%。

 

  在《对话》节目中,有来自东莞当地的中小企业家提出,相比大型上市企业拥有较为广泛多元的融资渠道,中小制造企业在参与“机器换人”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困难。

  对此,袁宝成当场表示,这一问题将在明年得到解决。他透露,最近,东莞市将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出台一个融资租赁计划,届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参与“机器换人”。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拿到的钱,国家开发银行将给企业担保80%,东莞市政府将给担保20%,企业只要在以后赚钱了,按照约定付利息即可实现。

 

  “机器换人”对包括传统产业工人在内的制造业人才的影响同样受到关注。

  对此,东莞市经信局局长叶葆华透露,机器替换的更多是生产效率低、工作较为辛苦且具备一定危险性的岗位,这些岗位也是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所不愿意做的。从目前走访调研的情况看,参与申报“机器换人”的企业中,有75%左右的企业用工没有减少,有些企业在大力增加招引机器人人才的情况下,用工甚至不减反增。只有约25%的企业的用工数量有所减少。

  在企业积极参与“机器换人”的同时,政府和企业也正在共同努力加强各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帮助人才在智能制造转型过程实现升级。

  包括长盈精密和劲胜精密在内众多参与“机器换人”的东莞企业,在加大力度招引机器人系统软件架构师、工程师、实施师等智能制造高端人才的同时,已经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展开合作,正在加快对传统制造岗位工人进行适应智能工厂生产需求的技能培训,帮助更多产业工人顺利转岗,让人机共舞拥抱制造业变革良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南方日报(广州)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