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后 最缺管机器的人

南方日报 2015-10-23

机器换人

2700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作为一名90后产业工人,郑章腾早已不习惯看电视直播,可10月18日晚上下班后,他却提前守在了电视机旁,全程观看了央视《对话》节目。这期节目是关于东莞机器换人的讨论。

  节目中,袁宝成说,东莞机器换人并不是头脑发热,应该是大势所趋,制造业的拐点已经到来,现在东莞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这逼着东莞要大规模进行机器换人。

  郑章腾看完节目以后很开心,他说,自己刚成为一名CNC(计算机数字控制)见习技术员,从市长和企业家的言语中,感觉像他这类智能制造人才在企业中将更加受到重用。

  这已然是趋势所在。过去半个多月,南方日报记者通过多次走访调查发现,在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下,东莞的劳动力市场正发生结构性变化——制造业企业中低技能、高危的岗位正在被逐步取代,而调试、维护和控制机器人的技术性岗位需求正迅速增加。

  机器换人初衷并非把原有的工人从生产线上换掉,而是因为招不到人,所以采购昂贵的机器取代。

  长安镇的振安路边上,聚集着多家大型手机结构件代工企业。作为其中的领军企业,劲胜精密的产品在全球手机结构件市场占有率达15%以上,年营业总收入近40亿元,产能规模和综合实力位居手机结构件行业前三甲。

  然而最近两年来,随着手机结构件金属化趋势加剧,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人口红利优势不再,这些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即便如行业“隐形冠军”的劲胜精密,同样面临着转型爬坡越坎的考验。

  从2014年开始,劲胜精密在手机金属结构件车间率先启动机器换人。按照企业的规划,未来数年,劲胜精密将持续加大投入进行智能工厂打造。“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机器换人,逐步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技术设备服务商。”劲胜精密总裁办主任曹豪杰说,机器换人正处于时代风口,市场对产品制造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制造企业,他们有着迫切的转型需要。

  “不得不换了。”石碣一家大型电子企业负责人说,企业近年来不仅用工成本增高,更为重要的是招工越来越难。机器换人初衷并非把原有的工人从生产线上换掉,而是因为招不到人,所以采购昂贵的机器取代。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并不现实。

  在东莞,今年全市用工缺口已达到10万人的水平,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和长远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按照劲胜精密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王建的说法,成本的不断增加,正在加速蚕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机器换人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已是箭在弦上。

 

  不出意外,明年我国农民工将出现负增长。人口红利的消失,机器代替人工,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

  在金属精密元件的制造过程中,抛光工艺一直是十分依赖于手艺精度的技术活,即便是有着数年经验的抛光师傅,也难以保证生产的良品率。且由于该领域合适的人才一将难寻,企业往往需要为此支付更多的用工成本。在另一层面,相比其他车间,抛光车间粉尘大、环境脏,更容易令员工患上职业病,且存在引发爆炸等潜在危险,也让企业的安全生产弦时时绷紧着。

  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2013年下半年以来,东莞一家大型手机元配件生产企业先后投入上千万元,引进数十个机械手,对抛光工艺进行智能化生产探索。如今走进该企业的抛光车间,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机械手取代了往日大量的抛光师傅,就生产线末端以往所必需的品质检验人员,也随着企业对手机元配件生产工艺的革新而变得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可以同时抓取并检测8个手机元配件的机械手,工作效率由此提升近一倍,每条生产线的用工则在原有基础上又减少了3个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地,机器换人在传统制造企业中已然迅速铺开。尤其在一些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存在潜在安全危险的岗位,机器换人的做法被诸多企业认可,综合效益更为凸显。

  以前述企业为例,使用机器人抛光打磨后,该车间的人力从改善前的650人降到改善后的60人,人力节约590人;产品不良率大幅降低,设备产能效率则大幅提高。按照产值换算,企业仅用了一年时间便收回了抛光车间机器换人所投入的成本。

  在东莞万德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福成看来,把危险的工作交给机器,让紧缺的劳动力转岗到机器暂时无法替代的岗位,这无疑是在人口红利渐渐消失的时期最好的选择。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顺利转岗,对工人来说,更换岗位却面临着降低薪水、短期无法适应的困局。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对东莞一家制造企业中109名因机器换人而面临离职或转岗的工人进行电话访问发现,其中80%以上电话已经显示为空号。而接通的工人中,大部分人已经去了深圳等周边城市及内陆地区从事原来的工种,大多数人并没有留在原有企业,接受再培训转岗的邀请。

  一名年龄为45岁的雷姓工人说,他所从事的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技术性岗位,老东家实施机器换人后,要把自己从技术岗位调到了普通岗位,但工资降低了近三分之一,因此他选择了离职。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更在其著作《工作的终结——后市场时代的来临》中清楚地表明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天,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已经呈现不可逆转之势。里米·里夫金的判断不无依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农民工增长率已经降到了0.1%。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还是6%。不出意外,明年我国农民工将出现负增长。人口红利的消失,机器代替人工,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

 

  机器替换的更多是生产效率低、工作较为辛苦、且具备一定危险性的岗位,这些岗位也是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所不愿意做的。

  现实的另一面是,在东莞,当被问及机器换人是否造成大量失业时,多数企业主均偏向于认为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东莞万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成福说,企业因为招不到人才被迫用到机器,并不是机器来了就容不下人了。在此期间,就算有个别岗位员工被机器替换,也会被安排到其他岗位。就目前来看,企业每月正常流失的工人都有百人以上,蓝领工人依然非常紧缺,不间断招工还是常态。

  东莞百进五金塑料有限公司副总监吴元梅也表示,机械手代替人手后,公司并没有进行人员的裁减。因为在处理头盔顶壳批锋的岗位上,人员流失率本身较高。一些年轻的工人会因为感觉工作辛苦,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主动离职。一些40岁左右的老员工则会被分配到装配或其他的岗位去工作。吴元梅认为,机器换人最主要还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效益。

  东莞劲胜企业大学相关负责人李政则指出,机器换人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机器减少用工成本,解决长期存在的、因人才结构不匹配导致的“用工荒”。可这并不意味着大批工人将失业。以劲胜精密为例,员工内部转岗消化的情况十分普遍,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对产业工人的需求还是会增加的,只要工人们愿意,都可以通过培训实现调岗消化。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工人因考虑调岗面临工作地点改变或需要耗费精力再学习,不愿意做出改变的,选择辞职去其他企业从事同样的工作,或者其他工作,这都属于双向选择的正常人员流动。

  来自宏观层面的数据似乎同样支持着上述观点。东莞经信局局长叶葆华透露,机器替换的更多是生产效率低、工作较为辛苦、且具备一定危险性的岗位,这些岗位也是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所不愿意做的。从该局目前走访调研的情况看,参与申报机器换人的企业中,有75%左右的企业用工没有减少,有些企业在大力增加招引机器人人才的情况下,用工甚至不减反增。只有约25%的企业的用工数量有所减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南方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