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让“塑编之都”走出困境

现代金报(宁波) 2015-11-30

机器换人

1584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温州平阳县塑编产业已有30多年发展历史,年产值超过100亿元,高峰期时国内市场占有率曾达16%,并被命名为中国“塑编之都”。但近几年,这一传统产业却因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6%一路下降到了7%。为探索脱困之策,塑编企业加快机器换人,提升生产技术和产品档次以求再续辉煌。

 

  27日上午,记者来到温州平阳县,进行了走访。据平阳县人民政府驻塑包产业协会特派专员杨大利介绍,平阳县塑编产业始于1978年,当时采用手工拉丝后用木头的织布机制作,每米加工费才8分到一角钱左右,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了,是国内最早生产塑料编织袋的地区。行业具备塑编及关联企业300多家,年产值达百亿元,并形成了塑料编织、机械制造、复合彩印、电雕刻版、原料配件供应、回收利用、物流仓储、科研开发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塑包彩印、塑料机械产品重要输出地,被中国运输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塑编之都”。

  平阳的塑编产业主要聚集在萧江、鳌江、昆阳等镇,其中萧江镇占80%左右。2012年,萧江镇已是全国塑编袋生产规模最大的基地。

  平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使该产业有个更好的发展平台,还计划在萧江镇建一个塑编产业链的综合市场。

  曾经有这样一个数据,让平阳人格外自豪:在国内,每10个编织袋包装中,就有近2个产自平阳。可在2004年时平阳塑编产业却出现瓶颈,当年短短5个月内,平阳一带有近三分之一的塑编厂停产,原先16%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很快就下滑到了7%。

  据平阳塑编协会会长陈积博分析,出现这种场景有多种原因,一方面塑编行业是属于产品的包装配套行业,生意与整个大环境有关系,还有平阳塑编在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当时除了东北、山东、江苏等地的塑编产业很快崛起外,许多平阳人在全国各地办起了四五百家塑编企业,年产值也有一百亿元。

  另外,平阳塑编的产品档次也低,许多企业产品还是以低价走量的装化肥、水泥的“蛇皮袋”为主,产品根本赚不到钱,而高端的产品都是外地企业在做。

  杨大利介绍,塑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门槛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其他地区纷纷加快编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上后上的企业在规模、技术提升、产品创新方面具有后发优势。这样才造成平阳塑编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的一路下降。

  遇到困境怎么办?平阳人也在探索中。27日中午,记者来到萧江镇温州汇川科技有限公司,在一楼20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有两台长3.2米的丙纶纺粘无纺布机正在生产,据公司总经理高树叶介绍,这两台机器是公司去年投入1200万元购买的。今年投入生产后,该机器和以前组装的机器相比生产的无纺布光泽度更好,拉力强,均匀度增加,产品质量更有保证,每小时产量更是提高30%-50%左右。

  而在公司三楼的生产车间里,有三台机器,其中两台正在生产,高树叶介绍,这三台机器叫无纺布一次成型制袋机,全自动化操作,12小时可以生产一万多个袋子,而一万多个袋子,要按照以前的做法需要30个人生产一天。

  记者在浙江中彩实业有限公司的一楼车间看到,7台机器正在生产,据该公司的游女士介绍,公司改用现在的机器后,人工少了,出产量却比以前提高很多。

  杨大利介绍,通过技改,生产有了很大变化。以前每2台就要一名工人照看的圆织机,现在一名工人可以照看4台,这些新型圆织机不仅省人手还省电。技改后现在正一塑业公司只需5名工人,每天可以生产出2.5吨成品塑编袋,而此前用传统方式至少需要350名工人。

  

  据平阳县经信局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平阳县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58.82亿元,其中“机器换人”技改投资34.12亿元,技改投入200万以上的企业10多家,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58.01%,平阳三大支柱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塑编产业占了很大比例。

  今年参加技改的企业30多家,还有投入在几十万和上百万的企业有100多家,县政府对投入技改的企业采取7%的补助机制,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从去年的2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

  杨大利说,今年全国塑编产业链技术交流会与市场对接暨塑编产业转型发展论坛在平阳举办,平阳塑编产业,为来自全国各地同样面临困难的600多家企业,展示了转型升级的初效,提供了产业脱困的样本。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现代金报(宁波)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