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十二五”发展成就综述·工业篇

中国高邮 2015-12-15

高邮十二五新能源

2499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在“十二五”收官之际,盘点全市工业经济,令人倍感振奋。尽管这五年正值全球性后经济危机时代,但我市一以贯之坚持工业第一方略,负重前行,蜕茧化蝶,产业特色进一步显现、集群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小巨人”雁阵式发展、转型升级换挡提速。预计今年底,全市可实现全部工业产值191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60亿元,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达267家,分别为“十一五”期末的1.9倍、1.9倍和2.1倍。工业项目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项目累计投资982.3亿元,其中技改项目投资689.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2倍和2.4倍;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累计达477个,累计完成投资435.4亿元,是“十一五”投资的6.2倍;实施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是“十一五”的5.6倍。

  创新意识日益增强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工业自主创新,企业重视科技、崇尚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医药、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产品和一批科技“小巨人”正步向国际、国内制造领域的前列。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可达380亿元,平均年增速达23%,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32%。同时,全市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达15%。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档数控、等智能技术和装备的运用,正引发高邮新一轮制造业的变革。目前,全市拥有全国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省科技型小企业64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省“自主工业品牌50强企业”1家,获省“专精特新”产品3个、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117个、省优秀新产品14个、省重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35个。华富储能、金飞达电动工具、曙光电缆、传艺科技、宏远电子、中信戴卡轮毂、日兴科技等一批企业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十二五”期间,我市还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载体,为科技转化、孵化、催化打造“温床”,至2014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市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超过118家,是“十一五”期末的3倍;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扬州市级院士工作站12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7家、省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省工程中心3家。这些创新载体的建立,为企业自主创新注入了活力“因子”,为产业的调新、调高、调“绿”添 置了智力“芯片”。

  产业培育成效明显 集群特色持续放大

  机械装备、电线电缆、照明灯具、纺织服装产业为我市工业四大基本产业,对全市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预计今年底可实现开票销售210亿元。

  从单个产业来看,机械装备产业规模总量突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5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31%。大功率水泵、液压机械、电动工具、电脑软板等多个产品在国内都有较大影响力。目前,航天水力大型水泵制造销售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电动工具、手提电脑软板已成为全国最大生产基地。同时,汤庄镇和车逻镇还分别被省机械行业联合会授予“江苏省液压机械制造名镇”和“江苏省五金机械制造名镇”的称号。再看电线电缆产业,企业“专精特新”特色明显,曙光公司的500KV及以下交联电缆和核级电缆、赛德公司的光伏新能源电缆和轨道交通电缆、华能公司的承荷探测电缆、光明和红旗公司的舰船电缆、亚光公司的影视电缆和军工电缆、润华公司的新型柔性防火电缆等产品,市场定位清晰,有效避免了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集群先后获得“江苏省特种电缆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火炬高邮特种电缆特色产业基地”的称号。预计今年底行业规上企业可实现开票销售48亿元。

  我市作为“中国路灯制造基地”,路灯钢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路灯成品占有率达25%。“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快这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批高科技照明灯具产品点亮神州大地。预计今年规上企业可实现开票销售22亿元。我市还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产业集聚示范区”和“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我市的富民产业,加工能力强大,“中国羽绒服装制造名城”享誉省内外,每年羽绒服装生产量达2000万件,占省内羽绒服装加工量的25%。除波司登、雅鹿等一线品牌在邮投资生产外,本土企业的伊佰恋、越洋永盛等品牌也逐渐成长壮大。目前,高邮“没有不敢接的大单,也没有不敢接的难单”。在波司登制衣公司的引领下,我市服装产业走向自律和规范。预计今年规上企业可实现开票销售20亿元。

  另外,“十二五”期间,我市新能源、新光源、医药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在调整中方兴未艾。光伏产业逐渐复苏、电池产业绿色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稳步壮大,华富、欧力特、一洋制药、日兴科技等一批企业已成为新兴产业中的新星。今年,光伏、电池、医药健康产业可分别实现开票销售10亿元、18亿元、9.2亿元。

  板块经济引擎发力 园区品位不断提升

  聚焦园区经济,一派机生盎然。经济开发区勇当改革发展领头羊,大企业、大项目星罗棋布,产业结构不断调新调优;城南新区——一座现代化新兴产业新城正蓄势崛起;湖西新区——一座创新新城已初具雏形。2015年,开发区、城南新区和湖西新区可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25.3亿元和45.3亿元,累计实现财政收入达15亿元。三大园区已成为新兴产业、优秀人才、科技创新的集聚区。

  “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实施收拢“五指”集聚优势发展战略,将原先的20个乡镇调整为13个乡镇(街道),将原22个工业集中区按照重点发展型、特色发展型、优化发展型和控制发展型等四类进行整合提升,以推动各类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集约、特色、创新发展,让产业分工更加明确、产业培育更加专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项目更加集聚,全力打造转型升级新版图。收拢“五指”实行差别化发展,使资源更匹配、要素更整合,避免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同时,使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路径选择变得更加清晰。收拢“五指”、“四型整合”,很好地将项目、资金、土地等资源集聚到一个平台上,点对点进行扶持,使政策红利的释放再也不是撒“胡椒面”。

  产业聚人,产城联动,是“四型”整合留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开发区与马棚街道、湖西新区与送桥镇、城南新区与车逻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既实现了园区与城市、城镇的融合,又辐射带动了城镇化发展。同时,使园区更具磁力作用,促进了产业攀高枝、登高台。

  “十二五”期间,全市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47.1亿元,是“十一五”的1.23倍。预计今年园区实现开票销售296亿元,占全市工业开票销售的68.8%,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已成为投入最多、贡献最大的经济板块。此外,经济开发区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前10强;湖西新区争创省级高新区和省级科技产业园;城南新区建设省级特色产业园。与此同时,灯具产业集群获“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称号,郭集灯具园和菱塘电缆园获“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称号。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高邮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