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业思考:乘势而上 大有作为

3094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衡量工业化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及智能装备产业,已经成为促进洛阳装备制造业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洛阳市工业经济实现转型与赶超双重目标的新的战略突破口和重要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2010年以来,中国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机器人近3.7万台,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预计“十三五”末,工业机器人市场年需求量将达到15万台。受国际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驱动,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全国展开,形成争相上马的群起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近40家,2014年,国产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达到4000余家。

 近年来,我市积极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从无到有。依托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机器人专用薄壁轴承、18500吨油压机、大功率变频器、钢轨探伤车、蓝宝石炉、全数字智能化六辊宽幅铝带冷轧机、智能化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大功率动力换档拖拉机等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智能装备在我市率先实现突破。与此同时,涌现了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重自动化、轴研科技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自动化控制、光机电一体化综合设计、视觉系统设计、RFID溯源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5年1-6月份,在全市工业下行压力增大,企业增速放缓的环境下,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34.6%,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速25.4个百分点。

 

  由于不掌握机器人精密减速器、控制系统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我国的机器人企业大部分以系统集成为主,直接导致国内机器人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同质化竞争严重。我市的70余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中,除轴研科技、鸿元轴承等部分轴承企业掌握机器人专用薄壁轴承的核心技术外,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尤其在2015年,受经济下行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传统行业企业技术改造意愿不强,机器人应用市场发展放缓,机器人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大的压力。

  装备制造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的持续大量投入是其升级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市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自身快速发展的能力普遍较弱。企业融资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还是通过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不仅门槛高、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办理周期较长。融资难加上多数企业难以用合理的成本获得资金支持,严重制约了企业成长的空间。

  我市和沿海地区相比,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起步晚、底子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专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匮乏,多数企业还在通过和专业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实现转型,整个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我市虽然引进了中科院自动化所、上海交大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深圳固高、深圳欧辰等国内相关领域知名院所和企业落户,但其示范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集凌宇、北玻公司等本地大中型企业,还没有通过自身掌握的资源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中国制造2025”规划下的工业转型升级需求不断释放,由此也带来资本对机器人市场的关注与投入,2015年-2016年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最好的时机。在“中国制造2025”时代,洛阳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只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一方面通过培育重点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强化载体建设修炼内功,另一方面通过紧抓政策机遇、强化“引大引强”以及对接资本市场巧借外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各地机器人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产业制高点。

  

  目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以“两化”为方向,即“生产智能化、生活智慧化”。我市企业应结合洛阳传统工业城市特色,重点向“生产智能化”发展,以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能源电力、钨钼钛产业、硅产业及铝产业等洛阳支柱产业为切入点,研发推广行业或专用特种环境下专用非标机器人,做好市场区隔,与国际龙头企业错位发展。依托我市现有智能装备重点培育企业动态管理库,通过政策引导和要素资源配置,重点培育现有优势机器人及配套件研发及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通过院地合作和院企合作,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内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制订、国际标准化等工作,提升自主技术标准的话语权,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发挥既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机器人技术与洛阳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大力启动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示范工程,推进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政策引导与舆论宣传,扩大实施 “机器人换人”应用示范推广工程,鼓励我市传统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技术,结合自身企业工艺技术装备,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在劳动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和对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冲压、锻造、喷涂、焊接、民爆、物流等六大行业选择一批龙头企业,实施 “机器换人”应用示范推广工程,推动我市本地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应用和产业化,提高企业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把加快专业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推进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土地集约经营、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链式发展、企业集群发展”的要求,整合优化空间资源,集中各种发展要素,着力提升“一基地两园区”对产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基于我市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信息化系统平台,利用信息物理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和数据挖掘等智能分析技术,积极建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零部件的生产-销售-供应完整链条,为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保障。

  据了解,工信部《机器人产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该规划将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一起,构成未来十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根据路线图,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将较“十二五”末新增4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较“十二五”末增加140万台。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未来工信部将重点就机器人产业开展两项工作,一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研发、应用;二是在重点制造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同时,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大战略的实施,科技、发改、财政等各部委推进机器人的相关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同时,11月13日,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洛阳市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我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在全省的引领示范作用,助推我市抢占高端装备制造发展制高点,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洛阳市要紧抓政策机遇,积极利用国家、省及相关扶持政策,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为积极抢占中国市场,国际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都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我市要瞄准行业龙头和先进技术,争取其在洛阳建设研发、生产基地。同时也要看到,在经济下行压力形势下,全国各地都在通过加大招商来保证经济增速,政府引导基金在今年的招商引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受重视程度和使用效果远超往年。我市应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引导作用,创新招商方式,积极运用贴息、担保、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新的招商方式,探索采取基金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支持招商项目。

  

  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创业创新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投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项目,使中小微企业借助规范化的资本市场得到资金以及更多优势的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创新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探索开展机器人融资租赁业务,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支持企业使用机器人,对使用机器人的企业给予相应补贴;进一步加强洛深合作,与深圳对接、洽谈、借鉴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融资力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