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为纲规范发展 并购与国产化将成机器人主线

通信信息报 2017-01-05

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并购融资

1942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2016年,我国虽热潮不断,但产业发展也是问题频出。2017年,国内机器人行业或通过并购与国产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带领中国“智”造实现弯道超车。

  政策为纲规范发展 并购与国产化将成机器人主线

  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热潮不断,但同时也出现重复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化、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为此,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治乱纠偏。继2016年上半年《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等文件后,日前,国务院、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又陆续出台了《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行业规范条件》、《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引领行业有序发展。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或通过并购与国产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带领中国“智”造实现弯道超车。

  国内掀机器人投资热

  业内人士称,2016年是中国元年。这一年,在工业转型升级驱动、政策大力扶持、资本不断涌入、企业争相发力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正迎来一波井喷期。

  据工信部2016年上半年统计,中国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800家,同时各地方还有超过40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月到11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6.4万台,比2015年全年产量增长逾90%。仅用5年时间,中国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就增长了近3000家。

  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在2016年10月21日—25日召开的世界机器人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万台,同比增速12%。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累计6.67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1/4。据了解,这已是我国自2013年起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未来,国内机器人市场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三个时间节点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

  政策为产业治乱纠偏

  国内智能机器人产业在大肆扩张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投资过剩、产品过于低端化,甚至还出现了套取财政补贴等乱象。为此,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引导行业理性、协调发展。2016年上半年,《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财政部关于规范机器人产业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病和乱象进行打击和治理。目前,各项新政策还在不断地出台和完善中。

  2016年12月中旬,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全面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业机器人。

  2016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认监委发文明确,要从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突破零部件等关键短板、开拓市场、推进试点示范、建立认证采信制度等10个方面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同样是2016年年底,工信部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从综合条件、企业规模、质量要求、研发创新能力、人才实力、销售和售后服务、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和工业机器人集成企业进行了规定。

  并购与国产化将成主线

  政策“组合拳”频频出击下,2017年,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的步子将迈得更坚实、理性。

  一方面,并购将成市场主旋律。必须承认,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并购提升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机器人产业的潮流。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机器人领域共有48家企业收购行为,8家公司的并购涉及金额超过5亿美元,5家公司超过了10亿美元。其中不乏中国厂商的身影,如:美的并购集团、中国机械制造商蓝英集团收购德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杜尔集团旗下清洁业务Ecoclean85%的股份,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德国塑机巨头KraussMaffei Group。可以预见,2017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

  另一方面,核心部件国产化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去年6月份召开的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成立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曾指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并有投资过剩的隐忧。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孔祥战博士也明确表示,由于核心技术自主化较差,我国多数机器人制造厂商只能生产拥有3轴至5轴的低端机器人,而从国外进口的机器人多是6轴的高端产品;未来国内企业可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资本并购等五个维度进行突破。唯有实现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当前,智能机器人等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大热,国际较量全面展开,大战一触即发。中国在专利申请量、市场空间、融资规模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再加上政策扶持、规范与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智”造有望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信息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