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飞翔”的无人机 该被限制在怎样的法律天空中?

冰川思想库 2017-01-17

无人机自由飞翔法律

927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技术发展方应照顾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而监管方则应谨慎立法和执法,既不扼杀创新和技术进步,也不鼓励滥用技术。

  无人机很酷,但如果飞行太任性,后果很残酷。

  1月15日晚上6点半左右,微博认证为“民航自媒体”的ID“航空物语”转发了一则短短8秒的,内容为一架飞机正在降落的过程,画面非常清晰。

  这条微博立马引起关注,随后“无人机黑飞”“影响航空安全”等问题被热议。根据“航空物语”的估计,无人机与民航飞机“也就距离百米”,它同时“建议警方介入调查”。

  事件马上有了进展,浙江省公安厅16日对此通报称,“市民袁某使用型号为‘御’的大疆无人机。在距机场约8.5公里处升空拍摄日落。该无人机升空至高度450米,拍摄了多个空中画面,其中包含多架途经的民航客机,空中拍摄过程约10分钟。事后。袁某截取了8秒视频上传至飞友QQ群,并被网友转载。据查,袁某系业余飞行爱好者,无相关资质。”

  考察浙江省公安厅的首次通报内容,其措辞较为谨慎,尤其是将其定性为“事件”而非“案件”,这说明他们暂时可能也拿不准,并不贸然下结论。

  飞机在空中遭遇异物的后果不堪设想,有时候几只飞鸟的撞击就足以酿成致命事故。万幸,这起无人机对大飞机的拍摄活动并没有造成飞行事故,尤其是没有发生碰撞。

  然而,这样的“所幸”,恰恰是提醒人们:滥用无人机和类似的飞行器,的确对公共安全已经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的创新十分活跃。技术壁垒的快速降低、人才的不断涌入以及生产规模的持续增加大大降低了无人机的制造成本,这使得原来主要以商用为目的的产品迅速进入民用领域。在有些地区,无人机甚至率先进入了“普及”的状态。

  对于极客和充满好奇心的玩家来说,这显然是件好事。过去需要高、精、专设备才能实现的东西,现在能够轻而易举地以廉价的方式实现。然而,和大部分在使用时会与公共领域发生关系的产品一样,无人机的使用也面临着规范性的问题,即有关无人机的使用权限、安全等诸多问题。

  对于所有出现的新鲜事物来说,任何的立法和执法都必须采用审慎的态度,无人机领域也是这样。规范的目的绝不是要禁止无人机使用,而是要引导其被合理的使用。否则,粗暴地禁止使用虽然能消除安全隐患,但同时也会抑制创新,而规范的意义在于平衡创新和安全,以及公共领域中各方人群的利益。

  有的网民推测双方距离百米左右,并斥其“违法”。但这只是网民一厢情愿的情绪化看法。事实上,无人机监管和很多互联网的新兴领域一样,都存在一个法律缺位的问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冰川思想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