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摩拳擦掌”,“二维码”已经替工 当点餐结账统统不再需要服务员

文汇报 2017-06-07

餐饮餐厅机器人机器人

1102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走进一家餐馆,随便找个空位坐下,扫一扫桌上的二维码点菜;过不多久,服务员就会将菜品“定向”送来;用完餐,线上买个单,悄然走人……消费者和服务员之间的“亲密接触”,有缩减到两次“照面”的趋势———只有引位和送菜需要服务员现身,点餐和结账环节统统不需要服务员参与了。

  这几个月,申城的餐饮业出现了一种进阶玩法———“到桌点餐”。有业内专家认为,在餐饮业服务人员高频流动的背景下,这种“半自助方式”对于节省劳动力大有裨益。

  餐饮业智慧升级

  沪上餐饮业正迎来一轮大规模系统智慧升级。

  位于茂名北路威海路口的“一炖”是一家新开的连锁餐饮店,记者在店内体验发现,只要扫一扫桌面的微信二维码,就会跳出一个点菜的页面入口。与过去线上点单不同的是,页面上清楚标明了消费者所在位置的餐牌号,下单后,页面上会跳出一张电子取餐单;没过多久,服务员就会将点好的餐食送到桌边———点菜买单全程不需要服务员介入。

  这种“到桌点餐”的新方式,正在上海餐饮圈迅速铺开。上海友丽拌饭陆家嘴店两周前进行了一次店面升级,首次淡化了人工收银台。记者在现场体验发现,每个餐台上都贴着一个二维码,消费者用支付宝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完成预订、点菜、领优惠、结账等程序。

  小餐厅也能用得起

  就在几天前,餐饮连锁巨头麦当劳中国宣布,全国逾1000家餐厅完成“未来2.0”升级,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消费者可以选择“送餐到桌”服务,不用到柜台二次排队。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开始,“到桌点餐”的精准服务已经在行业内露面,先行者主要是一些餐饮界的巨头企业———因为需要独立开发App,投入成本比较大,小餐厅大多没有能力参与。

  不过,申城中小餐厅没有掉队。友丽拌饭市场营销负责人冯翔告诉记者,此次申城中小餐厅大规模出现“到桌点餐”的用餐体验更新,主要得益于微信支付餐饮行业解决方案和口碑码在底层生态上的平台打造。上海口碑码业务负责人杨峻分析表示,随着市民消费行为向移动互联网端转移,越来越多有前瞻性的餐饮从业者开始尝试利用二维码打通线上和线下,迅速推动这股行业新浪潮。

  4个全职服务员减少到2个

  还没有完全代替劳动力上岗,二维码已经开始“替工”。

  在店铺启用“到桌点餐”两周后,冯翔开始调整服务人员的比例。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一个约200平方米的餐饮店,前堂需要配置4个全职服务员;现在,点餐、下单、付款等环节消费者都能自主完成,服务员的工作量一下子降低了———如今,4个全职服务员变成了2个全职两个兼职,劳动力节省了25%。

  “以前每个客人的平均用餐时间是半小时到45分钟,现在20分钟左右就可以搞定,原来每天中午都要忙到两点半以后,现在两点就可以收工了。”冯翔透露,目前单店营业额环比增幅已达19.9%,未来全国30家门店都将接入“到桌点餐”方式。有分析人士认为,实体餐饮店不缺流量,缺的是运营和管理流量的能力。“到桌点餐”的体验更新,与此前iPad点单相比,噱头少了,其本质是对餐饮店服务流程的一次“精修”,有助于降低劳动力成本。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文汇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