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自动化董事长石金博谈智能机器人应用愿景

和讯 2019-12-02

机器人李群苹果

2812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作为海外归国创业大军的一员,从最初就坚定了中国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参与其中,而未来中国工业产业将出现爆发期。

  在接受采访时,石金博表示,公司名字中的“李群”实际上是一个做机器人分析和机器人研究的数学工具。

  据介绍,目前李群自动化不但有整个机器人的完整设计体系,同事还拥有自主研发的控制器和操作系统。石金博以智能手机为例,目前智能手机的流派有三类:苹果为例的硬件系统都是自主研发的,另一类是三星、华为这类只做硬件,而操作系统选择安卓,还有一类就是OPPO和VIVO,更多的是做营销,其他的选择外包。

  “李群走的就是苹果的路线,我们走的就是把硬件的整个正向设计、主板的设计、包括操作系统的设计都掌握在手上,因为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遇到需求去快速迭代,去达到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情况。”石金博表示。

  谈及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石金博表示,如果真正在未来,当一个机器人或者机器手臂在使用的时候,不再是你要用专业的各种语言去编程,而是只需要你进行筛选,比如你说拿个东西,然后就不断有人问你,你要怎么拿,你一直在选,像行为一样知道的时候,你就很快把机器人用起来,那这个时候机器人它就可以真正成为一个工业消费品。

  在石金博看来,只有现在把控制系统机器人做好,再在基于这个部分不断的积累,而当应用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结合数据,那它可能就完整的解决了一个智能制造所有的元素。

 

  记者:我们先问一些石总个人的一些,因为我还想了解一下,您是在我们那个榜单上里,您目前站在公司里面的话目前整个您抓的还是技术的部分,整体的。

  石总:我整体运营和市场销售,技术的部分我已经不涉及了。

  记者:就研发的部分你已经不去具体的去。

  石总:研发我们有CTO,我就不参与,相当于我参与产品定义。

  记者:公司运营,然后你每天的日程基本上也是以整个销售运营、管理。

  石总:管理,对。

  记者:那整体的整个智能解决方案产品生产,因为现在我们李群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的一个产品的一个形态,那接下去还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延伸吗?比如说进一步的一些场景的探索、进一步的一些创新的空间。

  石总:我觉得创新其实现在只是做到了我们认为是对方的Mental的部分,那实际上还有一系列,我有了一个基本面的硬件和系统,更多的是要在一个一个领域去做更加纵深性的功能性的开发,就像比如说苹果,苹果其实对方的Mental,刚开始苹果的APP很少的,其实就是一个基本打电话再加点天气什么什么的,那对我们来说后面的重点实际上就是在一个领域培养,比如说有没有可能在比如说这个湿纸巾或者是类似于机器人分拣的这个上面,或者说机器人的比如说打磨、涂胶,我去把它再培养出像微信,像这种类似于基于我这个平台的一些粘性功能性的产品,让它进行更深的深入。

  记者:所以在整个的行业的选择上面,您刚提到的那些。

  石总:行业的话会是主要以从产品的行业上主要分成3C新能源就是电池的整个制造,然后是消费品,那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行业我觉得也是李群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我们参与定制了国家的叫工业机器人操作员的国家职业标准。

  石总:这个其实是影响非常大的,因为国家现在讲智能制造,那你整个的这个人才,机器人你要有人来用,所以从教育这个领域来说的话,那如果定义什么样的人具备这个机器人操作的能力,国家已经把它上升到一个国家层面去定义标准,然后所有教育要围绕着这个标准去制定课程和考核,那我们现在是参与这个标准的制定单位,而且我们是唯一一家国产参与这个标准制定。

  记者:那像其他的参与标准机制制定是一个什么样的?

  石总:更多的是一些做培训的或者是一些研究机构,我们是唯一一个机器人产品。

  记者:产业的参与者。

  石总:我当时跟他们定义的很清楚,我说我有大量的使用场景,而且很重要是李群的机器人是我全自主的,也就意味着以后在这种比如说即使是制造过程比如以后的操作要如何维修,懂机器人我们都有全套的技术和产品支撑,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我能够提供你这个一个操作员他需要的任何能够,我可以完全提供产品和这个来支持他的培训。

  那我当时跟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就是李群在没有这些之前,其实我们的工程师都是自己培养的,那我自己培养过程中他们给我讲了一个让我很兴奋的一个消息,就我的一个技术服务的工程师,我的所有给他的培训都是基于我的机器人的,我要教他怎么理解机器人、怎么理解客户这些。然后他到客户端,客户端有一台安川的机器人,他们之前是碰都没有碰到过的,但是客户这个机器人出问题了,然后也安川那边服务很慢,然后我的工程师花了一天的时间,通过理解机器人开始的时候就帮他解决了。那这说明实际上机器人大同小异有很多原理上,其实你关键是赋予他能力,那他的这个能力培养是要对本身的系统性的培养,所以这就给了我很强的信心,我觉得李群我们的这种如何培养工程师的这个部分,其实是可行的,所以我们现在在这个标准里面,我们起到角色我就跟所有人讲,我说我愿意贡献这些经验,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他具备机器人操作的能力,而且从我们整个标准制定大家达成默契,以后我们这个标准更多的实际上是要围绕国产机器人去做,因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能够支撑我们发展的,所以这个其实是我们在教育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布局。

  记者:那在那个代替手工的部分,也是你们着力要解决这个痛点吗?就像您刚刚提到很多飞镖的这一群,每一个生产不同的领域、工业制造的领域、生产领域的能耗都特别多,然后你们每一次都要去跟客户,等于是跟他携手研发,有一部分是全新的研发。

  石总:全新的研发并不是一种,我给你看一页,就是这样的,(又变了,你这个好像是每一次都要重新连一下)。

  记者:可能就需要您看一下里面哪些内容是不太方便。

  石总:我知道,你们是要发给别人,没问题,我们有对外发布的版本。

  其实它的逻辑是这样子的,每个领域都有它特别的功能需求。

  这是我的基础的技术和基础,当我涉及到一个行业,这个行业会对机器人,它行业是有,它只是描述嘛,就像我刚才讲,但实际上我们更有能力把它提取出我需要底层拥有什么样的技术的或者什么样功能的,那我当一个行业我开发这个行业的功能,但是你看我开发的成份最终会公开,因为我到其他行业的时候我也会用到,那这样的话就会。

  记者:它还是有一些共同的。

  石总:有共同的,可能只是那个行业某一个点上它有一些特别的,那也就意味,这就为什么要讲平台的重要性。就是如果每个行业都是定制的,那就没有平台的意义了,你就做定制就好。那都是定制就意味着大量的人工是耗在这种开发和验证过程,这个效率是很低的。所有的东西真正的价值是成熟、复制才产生效率对不对?那我们要干的,就为什么平台的价值,就是在于我不断在平台上可以积累,我每次积累我在深入的领域其实都是有基础的,我可能90%是已有的,10%是定制的。那这样我的定制的那个Cost就会小。

  记者:成本就可以越来越降下来。

  石总:而且我的时间会越来越缩短,因为你有足够量,你后面可能都不是开发的定制了,是组合的定制,听明白这个意思吗?

  这就是我说的平台的意义在里面。

  记者:了解,那你们现在平台和定制的整个比例是有90%和10%吗?

  石总:不是,平台就是平台,它是相当于你搭建一个框架,那你每个行业,所以在这种研发投入Cost的时候不计代价,确实没法计代价,因为你Fundamental这个东西你就是要不断的去。

  记者:但是你越到后面越来。

  石总:越到后面的话可能你的效率会越来越高,但是这也是取决于,就像你windows,到现在还在不断的Up gree,也就意味着这里面真正挑战的是你的架构能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和讯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