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物联网产业呼之欲出

南方网 2014-03-31

物联网产业慢病慢阻肺

1477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健康物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有利于民生的朝阳产业,将与每个家庭结合,既而推动健康物联网服务业发展。并从根本上改变高增长的医疗费用,从医疗消耗经济的模式转变为对GDP的巨大贡献。”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论坛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表示,“健康物联网一定会成为带有中国特色烙印的现代科技大工程,乃至全世界,健康物联网也会成为未来的必然模式。”

  在此之前的2014移动医疗健康峰会上,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介绍:“基于远程医学积累的一定经验,物联网医学已经蓄势待发。”在慢阻肺和呼吸性疾病的远距离监测和管理已经在上海落地,病人在家就可实现病症全天候与远距离的监测和管理。

  随着移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立在人体传感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不仅推动了从移动技术层面的探索尝试——移动医疗,也推动了医疗机构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传统医疗模式的实践。

  物联网变革传统医疗模式

  健康物联网的理论核心是健康医学模式,健康医学模式通过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得以实现,形成的社会推广模式就是健康物联网产业。

  俞梦孙介绍:“健康医学模式与疾病医学模式不一样,健康医学模式是通过恢复和提高人体身心系统稳态水平,重塑人体自主功能,涉及人体健康状态的感知、辨识和调控3个方面”。

  借助于移动网络等手段、以及健康状态的监测和调控技术,对人体健康进行网络化监测、辨识和管理,进而达到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和去除疾病,增进身心稳态水平。俞梦孙认为,健康物联网是实现我国全民健康战略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有效解决方式,没有什么比之更好的解决方法。健康物联网既适合慢病人群,也适用于亚健康人群,还适用于特殊人群(如病后康复等)和实现特殊能力标准的人群(军队)。

  在理论开拓的同时,物联网技术与慢病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医学移动化趋势也同样得到突破。

  白春学介绍,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基于呼吸道声音、呼吸气流、心电图等物联网监测设备的研发成功,通过医院和医生为基础的物联网医学中心的监测管理,慢阻肺病人和睡眠呼吸性疾病的远程监测与管理得以实现。

  “我国每年患慢阻肺的病人死亡数量128万,平均每分钟死亡2.5人,与传统治疗模式相比,物联网医学对慢阻肺确诊后的治疗和监测有明显的优势。”白春学介绍,物联网医学可对海量检测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和挖掘”,以更加精细、动态和“智慧”地管理疾病预警、早期诊断和监护治疗,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和健康水平,以及用于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的数据采集。

  物联网医学模式既减少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又为社区医师解决了一些慢性病诊治和管理的依从性差的高技术难题,可以高效监测疾病,动态协助疾病和病人管理,GPS定位和报警装置可协助抢救患者生命并减少住院次数。

  慢病防治不容乐观

  不少移动医疗行业的经营者和专家认为,慢病管理将是移动医疗的一个主要进军方向。仅仅高血压管理就涌现出数家上市公司的产业规模。

  慢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四大类型。

  我国慢病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发病人数快速上升。2012年,卫生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并推出了《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共识》里的数据显示,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总死亡的85%,慢性病造成的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我国现有超过1亿高血压患者,一亿2千万的肥胖患者,9700万的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此外,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比如近3亿人抽烟、80%的家庭食盐摄入超标,18岁以上成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不到12%。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南方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