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下的众生相:英国黑灯,德国弃核,对我国的影响又有几何?

发电技术团 2021-10-11

能源危机能源新能源

2669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近一年来,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持续暴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此轮能源危机围绕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展开,并伴随着全球电荒和电价高涨。攀升的电价将加剧今年冬天各地区出现停电的风险,而停电可能会进一步推高能源价格,加剧对通胀的担忧。

具体来看,8月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加速上行,波动性也有所增强;石油价格同样一路高歌猛进,其中布伦特原油价格在10月5日升至82.56美元/桶,创2020年疫情爆发后新高;国内焦煤、焦炭、动力煤价格同样涨至历史高位,动力煤价格的高企导致国内发电成本提高,也是限电限产政策的驱动因素之一。

从亚洲到欧洲,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印度超半数燃煤电厂库存不足3天

印度能源部门的官员近期表示,当地135家骨干电厂中,有72家电厂的电煤存量不足3天,电煤供应紧张的局势十分严峻。印度国内的雨季导致不少煤矿停产,跨邦煤炭运输不畅也令燃煤库存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国际煤价成倍上涨,让印度燃煤电厂为煤炭发愁。

印度金德尔钢铁电力集团执行董事 夏尔玛:从南非进口动力煤的价格,一年前是60美元一吨,现在单价已经涨到180到210美元。

英国官员讨论能源问题时当场“黑灯”

近日,英国能源市场监管机构官员乔纳森•布里尔利,通过视频出席能源问题听证会。就在他向议员们保证,天然气危机不会导致英国冬天停电时,他所在的房间突然暗了下来。布里尔利不得不中断会议前去查看,其他与会者随即调侃说:“我们果然没电了!”

全球多地天然气、石油、煤炭价格飙涨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亚洲的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近6倍;欧洲天然气价格较去年5月份暴涨超过10倍。石油价格也迅速飙升,布伦特原油突破83美元,创三年来最高水平。天然气、煤炭、石油等价格飙升之际,一场能源危机正席卷全球。

德国将在2022年全面弃核 十年争议终落幕

一系列能源危机,让多国陷入困境。但即便如此,德国依然坚持在明年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为什么德国要在能源不足的紧急关头放弃此前所倚重的核电?他们又找到了哪些新的替代方案呢?

在德国南部,一座废弃核电站的冷却塔被爆破拆除。爆破前,冷却塔上投影着一行德语:“为替代能源让路”。十年前,核电曾占到德国电力供应的四分之一。明年,德国将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成为西方工业大国里第一个全面弃核的国家。

“彻底放弃”核电也让德国付出了一些代价,不仅造成了1.7万亿欧元的经济损失,还面临能源公司的诉讼。今年3月份,德国政府宣布,对退出核电产业的企业们提供经济赔偿,总金额达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86亿元。

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9年,德国的电力消耗总量几乎持平,近十年更是呈现下降态势。其中2019年,德国全国的用电量为524太瓦时,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

不仅是核能,按照德国的计划,2038年前将关闭所有煤电厂,2050年前将放弃使用天然气。传统能源退出的同时,各种新能源正加速进入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德国电力市场的近50%,是十年前的近三倍。其中,风力发电做出了最大贡献,占比27.4%;光伏发电占比9.7%;其余的12.2%则由生物质能,水力发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构成。

德国的政策也极大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同样计划放弃或缩减核能的还有瑞士、比利时、西班牙和法国。法国作为全球核电大国,计划在2035年前,把核电占比从目前的75%降为50%。

南非矿业公司投资27亿美元自主发电

一边是淘汰旧有能源,一边是发展新型能源。事实上,不仅是德国,依据自身国情和资源的差异,各国都在因地制宜地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寻求能源转型的新路径。

电力是采矿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运营成本之一。近日,由于南非国家电力公司持续减负断电,当地一些矿业公司计划投资27亿美元,自行建设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站,摆脱国家电网的束缚。拥有南非最深铂金矿的诺瑟姆铂金公司,更是在政府提升最大发电能力之前,就已经决定自主发电。

英国建设大规模海上风电场 风电占比一度超50%

不仅在南非,为了利用多样化的新能源,欧洲各国也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寻找自身的发展路径。英国凭借海岸线长、风速高、部分海床深度较浅等优异的资源条件,建设了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去年年底,英国风电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一度超过50%,创历史新高。

各国利用本土优势发展可再生能源

而法国则利用丰富的离岸风力资源、水力和森林资源,发展风电和太阳能。预计到2028年底,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较2019年翻四番。美国则凭借广袤的地域,建造大型太阳能发电厂。数据显示,到2023年,美国太阳能装机容量将达到324吉瓦,是2020年的三倍多,相当于目前全美40%的家庭用电。挪威、瑞典、冰岛等北欧国家则利用丰富的生物质、水力与地热资源,率先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主导的能源更替。

沙漠镜海!中国西部建起“超级镜子”发电站

在我国甘肃敦煌,一万多面“定日镜”静静地躺在戈壁上,它们以同心圆的阵列摆开,围绕着一座几百米高的吸热塔,犹如一朵银色“向日葵”。这些镜子能够跟随太阳移动,通过聚光吸热、储能换热等科技手段,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为千家万户送去100%清洁能源。这座“超级镜子发电站”的年发电量约为3.9亿度,它可以让人类每年减排35万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1万亩森林的环保效益。

中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

在我国,不同的地貌特征正支持着不同的发电方式。在以丘陵为主的福建省,光伏沿着山势覆盖出一座梯田。在水系发达的浙江,面积四千多亩的鱼塘中,水下可以养鱼,水上可以通过光伏发电。在华北平原上,来自北方的风正推动着涡轮机产生着电能。

全球能源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几何?又有哪些警示?

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占主导地位,但其比例下降较快,石油产品和天然气的比重在上升。我国对天然气、原油等能源近年来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因此此次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生产、居民活动产生影响。

预计此次全球能源危机或通过原材料价格和电价两条路径对国内产业链造成影响。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潜在的输入性通胀叠加国内煤炭处于价格高位,我国的通胀压力也不容忽视。

欧洲在能源绿色转型中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在疫情扰动,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份,欧洲的能源转型也暴露了风险,在储能技术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尚未形成可靠的韧性,无法抵御自然灾害下带来的供给压力。借鉴欧洲的能源转型经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更无法一蹴而就,在能源转型的漫漫长路中,对化石能源仍将存在依赖性。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本轮能源危机围绕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展开,与之相伴的是全球性电荒以及高电价,攀升的电价将加大今年冬天各地区出现停电的风险,而停电可能会进一步推高能源价格,加剧对通胀的担忧。

此外,此次能源危机反映出传统的化石能源在供能稳定性上的优势以及清洁能源发电韧性的不足。对于我国来说,能源结构调整无法一蹴而就。

在新能源发电尚未形成可靠的韧性、储能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全球对化石能源仍将存在不可避免的依赖性。能源转型之路最终的目标不仅仅是清洁能源,而是具有韧性且可负担的清洁能源。

文章来源: 央视财经,金融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发电技术团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