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富到首负:汉能系的败史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什么启示?

光伏班 2021-10-14

汉能首富光伏

3059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近日,有消息称,汉能总部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以下简称“奥森北园”)的办公楼被拆。位于北京“北中轴”兼具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风格的汉能奥森北园办公大楼,曾是中国首富李河君选中的风水宝地。在过去十年里,它见证了汉能最辉煌的时刻,也见证了李河君跌落神坛的至暗点滴。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水电行业风生水起,混迹生意场不过数年的李河君趁机通过收购入局。到21世纪初,李河君收购的水电站规模已经由几千千瓦级增大到百万千瓦级,地域从广东扩大到全国多地。

一系列收购案中,较为典型的就是李河君从国资手里拿下的云南金安桥水电站。该水电站总装机300万千瓦,比葛洲坝大10%,总投资200亿元,是彼时全球最大的民营水电站,也一度成为汉能重要的“印钞机”。

首富到首负之间的距离,只有20分钟。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遭到血洗,20分钟蒸发了百亿市值,李河君的身家也瞬间缩水接近千亿。

从这之后,汉能系开始走向下坡路,而李河君为了挽救大厦,不惜“PPT造车”,向1.5万员工强推债券,还拖欠员工工资,至今,李河君已经成为了失信人70多次,被执行资产达到百亿。

李河君,是“狂人”,还是“疯子”、“赌徒”?

一、

李河君是广东河源人,也是村里能够到北京上大学的能人,彼时他一路攻读,在研究生期间,因为导师的离世,遂产生了辍学经商的想法。

他去向大学老师借钱,老师借给了他5万块,有了启动资金,李河君大胆到中关村做生意,这期间他卖过电子产品、玩具、矿泉水,总之就是什么好赚卖什么,而这几年间,李河君的财富也滚雪球般的增长,从5万块疯长到了7、8千万。

拿着这笔钱李河君可以回乡当富家翁,可他仍在寻找生意路,一个大学同学告诉他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在股市市场坐庄,但前提是你要有资产。

于是李河君四处寻找优质资产,那会儿是小水电站的投资热潮,他就介入这个行业进行调研,最后发现做水电站比坐庄好赚,放弃了同学的建议,转身投入到水电站的建设中。

李河君回到河源老乡,第一次出手阔绰,花了1000多万元买下了东江的小水电站,这座水电站一年可以给他带回230万的收益,只需要5年就可以把本金收回。

俗话说闷声发大财,但李河君满嘴跑火车,向外界透露了这个行业赚钱,并且自己还敲锣打鼓在东江再建了两座水电站。

到了这时候,李河君再也不满足在小江小溪里玩耍了,他四处在全国寻找投资项目,恰好2001年云南金安桥计划建设8个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拿下了其中六个项目,总投资需要750亿。

小资金想要撬动大项目,何其难也,外界知道了李河君的做法,纷纷都说他是“疯子”。

在建设的这几年,李河君可是遭罪了,年年月月日日待在山沟里,不是给施工进度发愁,就是为了资金窟窿发愁,最难的时候,葛洲坝发电站向李河君伸出橄榄枝,溢价收购金安桥项目。

但李河君已经尝到了甜头,根本就不会轻易放手,对于那有诱惑力的收购价,他一一回绝,继续埋头苦干。

10年后,金安桥水电站建成,李河君的手头上有了大量“现金流”,加上汉能集团散落各地的水电站,汉能集团一年就有73亿的收益。

而“疯子”李河君,用10年时间谱写了他的传奇,可把他送上中国首富宝座的,是另外一个传奇。

二、

水电站发电是清洁能源。在金安桥水电站还未竣工的一年前,李河君就看中了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更清洁,成本也更低。

光伏发电产业是有周期性的,2009年正值市场低迷,多晶硅技术的发展告一段落,可光伏发电技术是有分类的,有晶硅技术也有薄膜技术,按照当时的判断,李河君挑了光伏薄膜作为发展方向。

这个行业是百亿级别的重资产行业,需要投资建厂,李河君的如意算盘打得好,汉能出资三分之一,政府出资三分之一,银行出资三分之一,三方合作,汉能就能成为这个行业新大哥。

他回到河源老家寻求合作,动辄上亿的投资且看不到短期效益,没有谁会像“疯子”李河君不惜血本,于是河源与汉能曲线合作:“要钱没有,要地就有。”

另一边,李河君组织科研团队,到高校里搜罗到百位专业人才,日夜攻克光伏薄膜技术,到了2009年,李河君在家乡河源建了光伏薄膜发电厂。

接下来的三年,汉能先后在四川、海南、浙江等地方建设基地,产能达到了3GW,相当于8座金沙桥水电站的产能。

不过需要注意,产能跟产量是两回事,李河君坚信光伏薄膜发电的转化率可以达到30%,若真能达到,这算是当时的最高水平,隆基的最新单晶硅技术,转化率才达到了25%左右。

李河君曾说过:“做事情,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人信,有人信你就会成功。”

就算外界不信,李河君他相信了自己,之后,李河君在全球并购同行,进一步拓宽汉能系,到了2014年12月,汉能薄膜发电在港交所上市。

抬头之日,汉能就受到追捧,在往后的五个月一路走高,市值达到了3009亿,超过了李嘉诚的长江系,一把坐稳了全球光伏第一股。

2015年5月20日,汉能集团正准备股东大会,一场由海外做空机构策划的血洗行动开始了。

当天的10点15分,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突然雪崩式下跌,20分钟后大跌47%,随即停牌。李河君手持超80%的股权,他的身家也蒸发三分之二,从1600亿蒸发到600亿。

因为汉能的高层那会儿在开大会,所以没有及时凑齐资金进行护盘,就这么让做空机构大赚一笔。

事后,相关机构回应:“汉能就应该被做空。”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汉能不配拥有这么高位股价;汉能的股价和财务数据都遭到操纵;汉能的实力与地位不符合。

为什么?

汉能的市值太高了,里面的泡沫太多,有不少人提出质疑,因为比汉能起步太早的光伏薄膜公司,市值仅有汉能的六分之一。

而且汉能的薄膜发电交易,大部分是左手倒右手,倒来倒去都是汉能系的子公司,关联交易太频繁了。

李河君回应质疑说:“这么做是为了扶持光伏薄膜发电。以后会减小这种交易。”

或许是这样交易模式,加上在金融市场上的顺风顺水,汉能才会成为做空机构的猎物之一。

但从这之后,汉能开始加速坠落。这些重资产投资,前期都需要大额资金注入,就算李河君手握优质资产,那也无事于补。

为了继续维持盘子,李河君开始拆东墙补西墙,左右腾挪,也新造出了一个概念,移动能源,就是要做太阳能电动汽车。PPT式造车,往往就是在发布会之后,再也没有然后。

那时的汉能已经是一个雷,没有金融机构愿意去触碰它,左右融资无果的汉能,开始向1.5万员工下手,强制性购买债券,不买就走人。

当年10月,一位原汉能离职员工曾告诉记者,这一年员工离职太多了,多达上千人,还拖欠自己十多万元。对此,李河君发布致员工的一封致歉信坦陈,在资金调配和现金流上确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资金非常紧张,并透露拖欠薪资等问题正在积极协调解决。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多数光伏企业在历经短暂冲击下迅速燃起,到了世纪大风口——碳中和。并且,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潮流之风吹遍了中国大江南北,一时间新玩家蜂拥而至。

对比之下,汉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引领者的角色已被取代,其与部分员工的薪资纠纷仍未解决,同时回归A股的消息也迟迟没有到来。不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汉能各地部分公司加速破产清算,一些项目被曝烂尾,如浙江长兴汉能、广东汉能。上述原汉能离职员工告诉记者,各地汉能公司基本已资不抵债了。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1年3月15日,北京世奥森林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简称“世奥公司”)以租赁合同纠纷为案由起诉北京汉能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和原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汉能方”),正式开庭。案件信息显示,2011年以来,世奥公司与汉能方签订租赁奥森北园三栋建筑等相关合作协议,然而到2019~2020年汉能因未及时付租金和违约金,被给予断水断电,并要求腾退。

直至近日奥森北园汉能总部办公区开始被拆,上述原汉能离职员工告诉记者,目前部分老员工去了一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北京启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该公司也与汉能存在一定关系。

对此,记者致电北京启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求证,但电话被直接挂断。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启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向上穿透的大股东为利达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后者背后的股东为李丽金(持股95%)、翟炳贱(持股5%)。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对于汉能和李河君,业内评价毁誉参半。李河君曾对外表示,“我第一不会‘跑路’,第二我会把薄膜发电这个为子孙积德的事业坚定地做下去……哪怕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坚持到底,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如今,壮志犹言在耳,但已是物是人非,令人不胜唏嘘。

文章来源: 贝果财经,金山文史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光伏班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