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中国IPv6的发展瓶颈并未彻底打破

IT时报 2021-10-28

ipv6流量https

1501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30秒快读

这是上周国新办举行的“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传出的信息。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基础电信企业完成了骨干网络、LTE网络、城域网络IPv6升级改造,实现了全国14个骨干网直联点IPv6互联互通,IPv6国际出入口带宽“从无到有”,“可以说中国的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经全面建成”。

这绝对是里程碑时刻,我国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全面建成了这条“高速公路”,相当不易。

将时间拉回到2003年,这一年留给很多人的记忆是非典,而对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在这一年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IPv6的发展征程进入元年。

可惜的是,我国IPv6发展“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此后多年发展一直较为缓慢。2012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首次制定了我国IPv6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根据《意见》,在2013年底前开展 IPv6 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2014年-2015年则是全面商用部署阶段。《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IPv6 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 2500 万。

图源:国家发改委

但实际上,这段时期我国IPv6的发展速度低于预期,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的目标并未达成。

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到2017年底时我国IPv6用户占全国互联网用户的比例仅为0.3%,在全世界排名很低,远远落后于印度、越南这些发展中国家

2017年底时我国网民规模为7.72亿户,计算下来当时我国IPv6用户只有200多万户,而在更早之前“十二五”收官之年的2015年,IPv6用户规模只会更少,离2500万的发展目标相差甚远。

巨变的起始点同样是在2017年。当年11月,一份重要文件重磅出台,这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

图源:国务院办公厅

这吹响了我国IPv6发力奔跑的号角。在政策强力推动下,发展成效相当明显,一方面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渗透率大幅提升,到2021年8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5.51亿,约占中国网民的54.52%;另一方面是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建成,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经“竣工”。

但是,IPv6网络“高速公路”的全面建成,并不意味着万事无忧,实际上,我国IPv6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未彻底打破。

现在出现了“一高一低”的局面。高,IPv6用户规模提升迅速,全网用户占比超过50%。低,IPv6流量在整体中的占比较低,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IPv6流量占比为22.87%。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商业互联网应用改造深度不足,未能带动整体流量规模提升。信通院人士不久前表示,不少互联网应用,仅IPv6首页可达,更深层次的链接还未支持IPv6访问,视频、直播、游戏等大流量应用核心内容支持IPv6访问的较少;二是终端侧,很多设备尤其是存量设备并不支持IPv6

“5G不仅要建设好,还要应用好”,这句话可以完美移植过来用在IPv6身上,“IPv6网络不仅要建设好,还要应用好”。换句话说,这条“高速公路”全面建设好之后,需要有更多车子在路上跑起来,没有车子跑的“高速公路”毫无意义。

所以,接下来我国IPv6的发展将围绕“流量”做文章,进一步提升IPv6的使用水平。

数日前,湖南联通发布《关于停止提供普通家庭宽带公网IPv4地址服务的公告》,称“对在网及新增普通家庭宽带用户均提供动态IPv6地址,不再提供公网IPv4地址服务。”更早之前,湖南电信已经采取同样措施。此举不会给普通用户带来任何影响,比如速率、资费,但意味着“4退6进”潮流的涌动。

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大力推动“流量提升”工程。数月前,工信部发布了《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视频、游戏、资讯、社交、电商、生活服务等互联网应用企业继续深化IPv6改造,实现全业务、全功能优先采用IPv6访问。同时,工信部还在推动提升终端设备IPv6支持能力,比如新出厂终端设备要全面支持IPv6、加快存量终端设备IPv6升级改造等等。

相信在一系列举措之下,我国IPv6应用会更加丰富,流量占比会快速提升,推动我国IPv6发展从目前的“路等车”进入“车路协同”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作者:钱立富,编辑:郝俊慧 挨踢妹 ,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IT时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