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发布全球首例室内北斗定位导航系统,详细分析室内导航的难点

1669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11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同济大学-闻泰科技空间信息联合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例室内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并推出系列产品和相关标准。

该系统的研制成功结束了室内不能进行卫星定位的历史和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已突破了广域覆盖定位系统的核心技术瓶颈,是我国北斗系统的重大技术创新,将大幅度提升国家空间信息安全,推动空间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自2016年起,同济大学以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室内定位技术—DWELT算法为核心,研发全球首例特大型场馆定位导航系统,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三届进博会提供了一流的数字导览服务和有效的技术保障,有力推动了室内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全面落实贯彻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布局已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同济大学携手闻泰科技成立同济大学-闻泰科技空间信息联合实验室,依托同济大学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室内定位算法以及闻泰科技在手机系统研发和半导体核心硬件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合力打造全球首例面向手机的室内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并在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上成功推出系列产品和标准,全力支撑我国北斗室内位置服务产业的建设。

室内导航的难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地下隧道,在众多的室内空间如城市轨道交通、商场等都存在着因为卫星信号漂移、地图POI数据更新不及时等多种情况而出现室内导航无信号或是定位极其不准的情况。

尤其是随着卫星导航的应用广泛深入发展,其固有的脆弱性漏洞,会成为室内导航等应用服务中的挥之不去的壁垒。

一方面,包括北斗在内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其中圆轨道体制,(轨道高度达到20000公里左右),导致与生俱来的脆弱性,由于轨道高度较高,卫星信号到达地面时已经比较微弱,信号所处环境是个大事体,是个世界性难题。

另一方面,环境段里的地形地貌、山丘植被、房屋建筑、城市峡谷,各种各样的覆盖遮挡,特别是在室内、隧道、高架桥下、所有被遮蔽的环境中,都可以影响或干扰卫星信号,甚至出现卫星信号无法进入到达的情况。

抛开天然的因素,以往我们说室内导航定位技术难,主要难在市场层面以及技术成本层面。

从市场的层面看:

室内空间环境复杂,参与定位的设备更多,人们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远高于室外,尤其是部分涉及到高速移动设备定位的行业,对精度的要求以及定位时延要求较为苛刻。此外,室内导航的应用场景碎片化,大大提高了更新维护室内地图的成本。

从技术层面看:

当前并不缺成熟的室内导航定位技术,除了5G技术,包括但不限于4G、蓝牙4.2、蓝牙5.1、Wi-Fi、UWB以及vSLAM以及正在探讨发展的RFID、Li-Fi以及毫米波基站等等都可以有效地解决室内导航定位的技术难题。但无论是施工部署、施工量亦或是维护的成本,都让这些技术难以在短时间内广泛地推广。

5G+北斗,解决了什么?

先来看看这个日前上线的“5G+北斗”精准导航系统。据了解,这个系统有效地结合了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势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定位等能力,可以为集地下车行交通、轨道交通、人防设施、地下车库等为一体的解放碑地下环道提供全天候、亚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此外,该系统还兼容数以10亿计的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存量定位、导航设备,能够与室外北斗、GPS系统快速切换、无缝衔接。

换句话说,5G+北斗可以有效解决进入地下环道、城市轨道等室内空间时,无法收到准确有效的导航信号,只能依靠“方向感”的难题。与此同时,还实现了北斗在整个室内空间应用的补充、增强和备份,打破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边界和壁垒。

随着5G基站的大量建设、智能手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北斗定位性能的提升以及北斗+融合应用的推广,以往室内导航在市场和技术层面存在的多个难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相信在5G与北斗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以及室内定位市场的拓展将会是下一个市场发展的重点。

北斗发展的必由之路是PNT体系,斗卫星导航系统,与脉冲星导航、地基增强、陆基导航、水下导航、室内导航等多系统并行发展,构成北斗综合PNT体系,实现“基准统一、安全可信、高效便捷”。按照规划,则是逐步将PNT服务从开阔空间进入半开阔空间,进入封闭空间,逐步从某些特定的应用走向专业应用,走向大众应用。

以室内北斗定位系统在2021年进博会的发布为起点,联合实验室将进一步推出室内定位系列芯片和模组,打通室内外终端、基站、系统等上下游企业以及位置服务商、运营商、图商等,构成广域覆盖、室内外无缝定位的完整生态链,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全国人民。

文章来源: 北斗bddaily,文汇客户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资讯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