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车市场打响升级战,车企角逐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突围之道在哪里?

车评速递 2021-11-12

apa自动泊车智慧停车

3381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智慧停车已经成为“新基建、补短板”的重要内容,也是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应用场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泊车场景已经成为了各大Tier1巨头、初创公司角逐智能驾驶的新赛道。

截止目前,包括博世、大陆、法雷奥、采埃孚等国际Tier1巨头,以及纵目科技、魔视智能等一大批初创公司纷纷入局泊车赛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这背后一大关键原因在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而AVP(无人自主代客泊车)则被定义为L4级自动驾驶最先的落地场景。

城市泊车难题已经成为用户出行场景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对于智能化的需求自然也最为迫切,并且使用率也会远高于以高速公路为主的ADAS系统。因此,泊车场景下的智能驾驶未来几年内将迎来不错的增长态势。

今年1-7月国内新车搭载APA功能上险量为142.55万辆,同比上年同期增长36.4%。其中,融合泊车(基于全景环视+超声波)占比32.83%,相比去年同期呈现了数倍增长的势头。

从基于纯超声波雷达到视觉融合泊车、行泊域控一体化方案的演进,再到APA、RPA、HPA及AVP终局功能的落地,低速泊车市场热点正在逐步升温。

不过,虽然市场上智能泊车产品日趋增多,但距离彻底解决停车困难还有距离。同时,智能泊车市场的入局者众多,市场竞争已经异常激烈。

一、泊车市场升级战打响

不可否认,APA到AVP的量产进程正在加速,而泊车市场的升级战也已经打响。

去年开始,包括长安、长城、小鹏、一汽红旗等品牌正在加快推动APA功能的迭代升级,包括全场景自动泊车、记忆泊车、遥控泊车等APA的升级版泊车方案陆续成为了主流车型的量产配置。

过去几年以来,由于中国停车场千差万别,加上大多数的自动泊车产品主要基于纯超声波雷达方案为主,导致市场上大多数的自动泊车功能普遍存在体验不佳、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大部分车主并不会使用。

2020年国内新车前装标配搭载APA上险量为213.01万辆,搭载率约11.16%,其中80%以上仍以纯超声波传感器方案为主。

泊车速度快、准确性高、覆盖场景广泛、使用体验好,才能让用户离不开这一功能。这不仅要求供应商具备强大的感知、规划、控制等算法能力,还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这也是魔视智能一直在攻克的技术要点。

抢占自主泊车量产赛道,魔视智能的多路径突围之道

要做好泊车产品不仅要有足够强的感知能力(精准识别车位等),还需要具备领先的规划控制能力,而感知与规划控制如何配合也是一大难题。

资料显示,自动泊车是魔视智能最早实现量产的量产项目之一。自2019年10月推出后,凭借魔视智能在AI算法、跨芯片平台工程能力等,很快就赢得了多家一线乘用车主机厂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过去几年,魔视智能通过不断优化感知、决策、执行多个层面的算法能力,开发出了准确实时的环境感知和车体定位系统,从而提供比市面上同类竞品拥有更强场景适应性、泊车精度小、泊车成功率高的泊车系统,根据不同的泊车场景、不同的车位条件和天气情况,提供包含自动泊车(APA)、遥控泊车(RPA)、记忆泊车(HPA)、自主代客泊车(AVP)在内的多种自动泊车解决方案。

而这几种不同的泊车方案主要差别在于对不同场景和车位的适应,以及对最小空间的合理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车位,执行不同的决策系统,因此限制相对较少,泊车成功率更高。

比如,市场上主流的自动泊车APA泊车成功率大多在90%左右,泊车精度在20cm左右,而魔视智能的自动泊车APA的泊车成功率能达到95%以上、最终泊车精度能够做到10cm以内。

另外,需要特别提及的是,魔视智能还可以提供行泊一体化方案,通过行车ADAS控制器及域控制器的复用技术,可以快速降低泊车功能的开发成本。

二、智慧城市带来政策红利

智慧停车赛道曾经是风险投资的风口,从2016~2018年连续三年井喷,但是随着国内整体融资环境收紧,2019年该领域的风投规模急剧下降,甚至低于2016年规模。而在2020年更加艰难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这一领域的风投规模更是跌至冰点。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智慧城市成为城市管理水平的试金石,由此也成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作为智慧城市运营重点组成之一的智慧停车赛道再次风起云涌。

高盛直投部董事总经理冯新懿表示:在国内新基建和数字化浪潮下,停车资产行业不断升级,未来中国停车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的步伐一定将加快。

实际上,资本对智慧停车赛道一直投以莫大的关注,一方面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也来自政策红利的刺激。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以每年15%的平均增速的快速增长,停车资产市场快速扩大,截止2020年,我国停车市场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人民币,停车位缺口约5,000万,机动车车位配比仅有全球平均水平的46%。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停车之殇”已然成为大城市的通病。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采取数字化手段解决停车难问题,成为城市运营管理者的新行动。因此,自2015年以来,国家层面几乎每年都会出台重磅政策对城市停车建设进行政策引导与鼓励,各地方城市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地方性停车政策,重点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三、从APA到AVP的进阶之路,新的供应商,也在不断进入低速自动泊车赛道。

今年二季度,魔视智能成功拿到广汽集团乘用车前装量产平台化项目定点,并将为广汽集团旗下主力乘用车车型提供全新一代包括自动泊车、遥控泊车、记忆泊车在内的智能驾驶功能。

大陆集团则是计划通过投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Kopernikus Automotive,进入自动代客泊车(AVP)的量产市场,同时覆盖整车工厂和物流中心的车辆自动下线泊车场景。

另一家传统Tier1巨头采埃孚,则是计划于2022年底在中国品牌汽车制造商的车型上首次搭载自动代客泊车系统。同时,该公司对天瞳威视进行了战略投资,双方将共同开发这套系统。

在采埃孚中国电子与驾驶辅助系统事业部工程总监邢勋看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泊车需求的增长,针对停车难这一市场诉求,低速泊车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2-3年内,APA(自动泊车)、RPA(遥控泊车)、HPA(记忆泊车)依然是市场的主流趋势,随着价格的下降将加速渗透到中低端车型,逐步走向标配。而L4级自主代客泊车(AVP)要实现大规模商用落地,依然还面临着诸多的难题。

资料显示,AVP这一场景涉及了AVP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主机厂、分时租赁运营方、高精地图供应商、地产商/物业公司等诸多企业,这其中涉及到利润分配及权责分配等问题,商业模式还不明确。

更为重要的是,AVP规模化量产还面临着融合感知能力与精准定位等难题。尤其是在复杂、多层的停车场,GNSS信号达不到技术要求,车辆根本无法得知自己所在的位置,也无法根据位置变化描绘出车辆的行为轨迹,同时定位精度也容易产生偏差。

自主代客泊车不仅需要高精地图解决定位问题,还需要建设一个覆盖车厂、高精地图厂商、停车场运营商、自动驾驶公司的完整生态系统。

四、群雄逐鹿 谁领风骚

正是由于市场前景广阔,智慧停车赛道里也逐渐涌入了众多的选手。尽管2019年资本寒冬期一部分小型创业机构被淘汰,但国内智慧停车市场目前仍然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参与方众多,包括创业型公司、设备厂商、运营方、BAT、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等。竞争格局整体相对分散,且参与方切入停车市场角度不一,在各领域都有一定数量的玩家。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停车硬件设备生产商,传统停车平台资产运营商,以信息集成、在线地图或流量入口接入的轻资产服务商,以及集成以上模式中两种以上的全流程综合运营商。

智慧停车赛道主要竞争企业列表

从企业格局分布来看,上述企业已经是行业赛道中的头部企业代表。其中既有已上市公司,也有进行多轮融资的企业;从发展模式来看,则以两种代表性企业为主,一种是以传统设备生产切入的模式,如捷顺科技,另一种是以车场资产运营和技术服务为切入角度的阳光海天。

捷顺科技最早是生产停车设备的企业,目前业务包括智慧商业和智慧社区解决服务商,智慧停车业务,和场景金融业务。其切入智慧停车业务之后,产品端推出“捷停车+云托管”,利用上市公司的产品、资金和渠道优势,实现了“硬件+平台+运营”的闭环,成为行业内市值最大的标杆。

阳光海天则是以深耕停车资产管理、不断进行迭代深化的类型代表。其以“技术创新驱动”优势,为客户提供以资产管理能力为核心,以运营管理能力为基础,以金融投资与互联网技术为两翼的全产业链服务。其投资入股“停简单”,把握住场景消费的入口端,同时以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实现“无人车场”、“云端车场”的管理优势,最终实现了车场资源优势与用户资源优势的双向打通。

究竟谁能从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当十四五规划和“新基建”、“智慧城市”成为投资主题,智慧停车也已进化成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向之际,停车场资产拥有者、停车管理企业和投资公司通过合资经营的方式实现深度绑定,必然能够实现多赢,共建智慧车场新生态。

随着围绕自主代客泊车应用的产业链技术、产品及方案的日趋成熟,生态体系的建立、更多供应商的进入以及相对高速、城市自动驾驶更少受限于政策法规,市场启动已经明确。

展望未来,5G技术与物联网结合的智慧停车赛道,必将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实现智慧城市生活贡献巨大的能量,同时那些在技术、服务、运营等综合能力较强的选手,能够在智慧停车赛道上发挥多元化优势的领头企业,也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文章来源: 高工智能汽车,金融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评速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