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能环宝助力碳中和,绝不向碳排放妥协!

1790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11月14日北京时间凌晨3点50分,延期了一天多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终于艰难落幕。近200个国家,2万名代表齐聚英国格拉斯哥,参加了这次继巴黎气候峰会后,全球规模最大且最为重要的气候相关会议。此次会议甚至被视为“人类免于灾难性气候变化的最后一次机会”。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会议召开之前,联合国发布了《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20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再创新纪录,且该趋势仍在延续。要知道作为温室气体中最主要成分的二氧化碳寿命很长,它在大气中和海洋上能滞留几个世纪。这意味着即使我们即刻迅速减少碳排放,这样的全球温度也将持续数十年甚至更久。

而目前这个温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就拿近期来说,我们等来的并不是温暖的冬日,而是罕见的跳楼式温差和70年一遇的暴雪冻雨。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反而更冷了?灾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只需要知道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一部分归于大气,一部分作用于陆地和海洋。它使我们生活的空间笼罩了一层“隔热罩”,太阳射进来,多余的热量却散不出去。这些热能使海洋表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蒸发量越来越大,从而形成的气旋就越大越不稳定,它随着风到处乱窜,遇到不同的地势和气候就形成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灾难。就像今年我国多地的台风、暴雨,新疆沙漠的洪水,都是伴随着海洋气旋而来。如果全球温度仍不断上升,这类灾难的强度只会越来越大并愈发频繁。可以预见的是,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岛屿国家将被吞噬;动物为适应气候不停迁徙,在此过程中,会有大量稀有物种灭绝,并带来传播性更为广阔的罕见病毒;甚至尘封数万年的冻土层将融化,使更多甲烷被释放,形成恶性循环,到时人们将面对的便是人间地狱。没有了最基础的安全生存环境,谈何经济发展和美好生活?

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制止温度持续上升是世界人民面临的严峻挑战。6年前,178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定》,期望能够共同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的范围内。但事实上,经过这次会议的复盘,各国当时承诺的自主贡献值并未达成。照这个趋势下去,再过10年,全球温度上升就将突破1.5℃。为了避免灾难进一步恶化,就要让1.5℃的承诺坚持下来!这也是这次会议的核心意义,要求所有缔约方推行真正的实干主义,而不是纸上谈兵。

为了达成这一承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就需要在2030年减少45%,而早前减排的承诺只能减少13%。燃煤作为碳排放最主要的“贡献者”,煤炭的使用成为这次会议僵持不下的关键点。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贫困国家反复博弈后,最终以煤炭的“逐步淘汰”改为“逐步减少”作为最终协定。尽管只是两个字的差异,但减碳控温的强硬决心明显被削减了不少。

站在发展中国家、贫困国家的角度来讲,淘汰煤炭确实是一项艰难的抉择,毕竟工业生产依然是推动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的主要力量,弃碳意味着要牺牲经济。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勇敢站了出来,在关键时刻与美国合作,发表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这一举动不仅表明了中国在治理气候问题上的决心,也为其他各国打了一针“强心剂”,成功推动了大会的进程。

中国身为工业生产大国,近些年在气候问题上饱受争议。虽然我们目前是年度碳排放体量最大的国家,但在全球气候治理上,我们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贡献上也是有目共睹的,水电和风电,在全球装机量及发电量上都居世界前位;而光伏更是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不管从装机量、发电量还是技术层面,我们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在能耗的控制上,中国成为了行动上的强者,毕竟空气质量不会骗人,中国近些年的大气污染明显好转,蓝天肉眼可见的增多。

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地政府、各企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比如近期,在我国绿色能源发展上,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等银行机构给予了资金上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从传统能源企业,到互联网、汽车、家电、房地产等各个领域的商业大佬纷纷入局新能源,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能源转型。还有越来越多的传统生产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风电等,实现绿色生产、低碳生产,为碳减排贡献力量。当然也有许多和能环宝一样,从事新能源相关领域的企业一直在这条路上勤勤恳恳地奉献之力,助力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3060是两个重要拐点,我们将用30年的时间从碳达峰迈向碳中和,对比那些发达国家的承诺:欧盟将用71年、美国43年、日本37年,我国在气候战略规划的层面上再一次体现出大国担当。这个过程必定是曲折的,但相信中国人民会更加努力。为了这一目标、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我们绝不会向碳排放妥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环宝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