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主流手机厂商折叠屏技术大盘点 折叠手机未来将普及?

微观人 2022-01-17

折叠手机三星手机

3319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从近段时间中,OPPO、华为、荣耀这些品牌先后发布折叠屏产品的情况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新关注折叠手机,整个折叠屏市场也是开始变得火热起来,其中OPPO Find N全网预约量破100万,不仅在经过多次开售抢购之后处于无货预约状态,第三方渠道中加价购买的情况比比皆是。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最近折叠屏产品火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第一点无疑是技术的逐渐成熟,无论是铰链,还是屏幕玻璃技术都在这几年时间里迎来了不小的升级。就拿OPPO Find N来说,采用了自研精工拟椎式铰链,以及全球首款水滴形态UTG玻璃,使得其成为了目前市面折痕最浅的折叠屏。据悉Find N采用的水滴铰链弯折半径可是达到了3.0mm,相较于目前市面上的同类型产品提升了200%,而在这一自研精工拟椎式铰链上,OPPO还内置了136个零件数,多达400+重点尺寸管控,最高精度达到0.01mm,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这U型铰链的效用。

而在那块UTG玻璃上,还搭载了OPPO自研的专利——网纹矩阵,能够让屏幕水滴成型更加自然,更好地避免屏幕硬折所造成的折痕,其中折痕改善更是达到了10%。正是有了这些技术的加持,折叠屏在优化折痕方面做得越来越好,这也成了吸引消费者关注折叠屏的一大助力。

除此之外,良好的交互体验也是折叠屏产品火热的一大原因。例如OPPO Find N不仅实现了50-120°范围内的自由悬停,再配合ColorOS 12开发出了悬停自拍、悬停观影、悬停视频通话、悬停健身等功能,体验也是相当的贴心。比方说悬停观影,在观看视频时将手机折叠就会自动触发,视频画面会自动调整至屏幕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则化身触控板,可以进行简单的进度条拖拉、音量调节等操作,同时还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干饭时看剧都不需要找手机支架了,实用性非常强。

不仅如此,OPPO Find N还在大屏交互上做了很多创新,例如双指分屏、四指浮窗、一键多搜、平行视窗等功能,都大大提升了折叠屏的交互体验。其中双指分屏只需在屏幕中间位置用两手指从上往下滑动就可以将屏幕“一分为二”,同时运行两个应用,一边聊微信一边刷抖音就是这么简单愉快,而且用户还以保存当前分屏组合,下次点击便可直接使用,非常方便。

至于最后一点,无疑就是折叠屏的价格开始贴近旗舰机的价位段,再加上如今直板手机进入瓶颈,配置也是越来越同质化,自然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入手了。

各大手机厂商折叠屏技术一览

1、OPPO

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用户担忧的问题就是折叠屏手机上的屏幕会有很大的折痕,中间的铰链会因为弯折出现耐用度下降、使屏幕折痕加深等情况。而OPPO在12月15日举办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2021上所推出的OPPO Find N就针这些折叠屏手机的困扰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通过一系列手段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折叠屏体验。

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折叠结构的其中一个关键核心就是铰链,铰链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屏幕的折痕大小和耐用程度,因此OPPO在铰链上投入了一系列的支援,自研精工拟椎式铰链。

以往的折叠屏手机大部分采用的是U型铰链,其弯折半径大致在1.5mm。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弯折A4纸来更好的理解,如果对折那就是产生了近乎为0mm的弯折半径,折痕非常明显。但如果我们捏住A4纸的两端进行弯折,A4纸中间就会是一个类似水滴的弧形,有更大的弯折半径,也近乎没有折痕。因此OPPO就在铰链上换用了自研的水滴铰链,其弯折半径提升到3.0mm,拥有更大的弯折半径可以进一步减少铰链对屏幕的应力,不易产生折痕。

这一个铰链方案也是经过了OPPO团队一系列的设计打磨,通过4年时间优化6版方案后所推出。OPPO方面给出的信息显示,相较于U 型铰链,水滴铰链机械结构更复杂。普通U 型铰链的零件数一般在60 个左右,成本不高于200 元;而水滴铰链有136 个零部件,成本是U 型铰链至少4 倍。

除了OPPO自研的精工拟椎式铰链外,OPPO研发团队也在屏幕、内部堆叠等多方面进行了投入。例如在屏幕底部,OPPO团队就在屏幕最底端采用自研专利网纹矩阵,针对水滴曲率的动态变化重新设计疏密有度的网纹形状,在经过了18版方案后最终使屏幕成型更自然,弯折区域应力降低30%。

2、三星

目前一般的柔性屏产品可实现外折的寿命在10万次左右,但作为全球领先的手机厂商,三星推出的柔性OLED屏却可以经受大约20万次的反复折叠。

在推出第一代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的时候,三星官方就明确表示,这款产品可以反复折叠20万次左右,即便是按照每天100次的开合计算,也足够使用5年时间。

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让三星折叠屏产品始终处在行业领先位置,直到今年推出了第三代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3和Flip3。

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带来了非常强的可靠性,在保证20万次折叠的同时,还加入了IPX8级防水,这在折叠屏产品中是前所未有的,三星用领新的工艺再次超越同行,站在了领先位置。

现在,三星又公布了下一代柔性屏技术,从官方展示的数据来看,新的柔性屏将在折叠寿命上进一步提升,用户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做到20万次弯折而不损坏。

也就是说,全新一代的三星柔性OLED屏幕,基本已经保证了超过20万次的折叠寿命,只要正常使用,用上5年时间是完全没问题的。

此外,为了让屏幕的显示效果更加出色,这次三星还在新屏幕上覆盖了一层UTG超薄玻璃,可以有效地平衡折叠的寿命和显示效果。

而在屏幕的曲率方面,三星公布的数据显示,新一代柔性OLED屏可以实现1.4R的折叠半径,也就是1.4mm,这样不仅可以让铰链设计变得更容易,还可以让折叠压力降至最低。

3、柔宇

其实提到折叠屏手机,就不得不提到折叠方式的选择,因为折叠方式直接决定了手机的最终形态,并因此在折叠屏手机领域产生了不同的技术路径。

虽然三星和华为的折叠屏手机市场热度较高,但其实柔宇早在2018年10月就推出了自己的FlexPai一代,而这也是当时全球首款量产的折叠屏手机,在当时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国产屏幕厂商的研发实力。

柔宇从一代开始就采用的是外折的方式,也就是屏幕在折叠后是向外的,华为在2019年2月发布的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 X也是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三星比较特殊,采用了内折方式,折叠后屏幕扣在里面,表面采用一块外置小屏幕来显示内容。

摩托罗拉的MOTO Razer系列也采用了内折的方式,不过折叠方向是纵向的,类似以前的翻盖手机。

以三星、摩托罗拉为代表的内折可以比较好的保护相对普通屏幕更为脆弱的柔性屏,但是弯折半径也更小,屏幕几乎对折,对面板弯折处材料的耐挤压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且折痕通常相对明显。

以柔宇、华为为代表的外折可以增大弯折半径,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折痕问题,但对于屏幕抗拉伸性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另外屏幕暴露在外面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屏幕“受伤”的风险,柔性屏幕的耐久度通常都是远低于普通刚性OLED屏幕的。

4、华为

在如何做好折叠屏手机上,华为加入了更多对行业痛点的思考。更小的弯折半径,使得华为P50 Pocket更加轻薄,折叠后厚度为15.2mm,屏幕也更加平整,这也让用户把折叠屏手机当做主力机成为可能。

很难想象,一部折叠屏手机能做到上下屏幕几乎贴合,而华为通过前两代Mate X系列折叠屏的技术积累,终于在P50 Pocket上实现了技术大成。自主设计的水滴铰链专利技术,加上多维联动升降结构,让华为P50 Pocket完美实现无缝隙折叠形态。

6.9英寸的可折叠柔性内屏,拥有442ppi、10.7亿色和P3全局色彩管理,21比9的屏幕比例更加适合观影,配合120Hz智能刷新率、1440Hz高频PWM调光和300Hz触控采样率,画面显示流畅,触控也更为精准。

折叠手机将走向主流?

目前折叠屏手机已经基本解决了折痕等技术难题,软件适配也逐渐提升,同时价格下探至7,700元以内。折叠屏手机带给消费者的不止于屏幕变大,更在于效率升级和体验优化。

在当前的折叠屏手机市场中,三星一家独大。全球各大手机制造商当然不愿意袖手旁观,坐等三星收割整个市场。1月3日,Apple insider曝光了苹果首款折叠屏智能手机的概念渲染图。1月4日,荣耀Magic V定档1月10日正式发布,号称是“结构设计最完整、最好的折叠屏手机”。不久前的2021年12月,OPPO、华为前后脚发布折叠屏手机,realme、vivo和小米的新款折叠屏手机也已在发布的路上。

券商机构近期频发研报,认为折叠屏手机的市场空间很大,“有大幅提升空间”:

中信证券预测,未来5年,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90%。

西南证券预计2022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800至20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00%,渗透率从2020年0.18%上升至1.83%。其指出,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大屏便携的潜在需求远未被满足,预计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未来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国信证券也认为,在智能手机物理尺寸受限、柔性OLED产能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折叠屏正成为趋势性创新方向。

长城证券认为,伴随着折叠屏手机技术不断成熟,价格持续下探,出货量将大幅提升,预计折叠屏手机将成为交互方式的革命性创新,给饱和的手机市场注入新活力。

太平洋证券也指出,折叠屏智能手机行业正迎来快速成长阶段,2022年有望成为行业爆发元年。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可折叠设备的惊人潜力,人们对该类别的兴趣将继续增长。随着各种创新将在未来几年内与消费者见面,市场对可折叠屏的前景发展持续保持关注。

文章来源:玩机生活,科技犬建哥,泡泡网,王石头科技,智东西,快科技,华尔街见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